第一讲记者的专业素养与欧美新闻报道风格一、专业素养——优秀记者的内涵优秀记者:职业水准、职业道德职业水准:专业素养之根本1、广博的知识面1、独家报道意识2、强烈的好奇心2、追求个人风格3、突出的思辨性3、时时讲究细节职业道德:专业操守、敬业精神新闻伦理:新闻报道诸伦理原则:生命至上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善良原则,良知原则二、欧美新闻报道的话语特色1、英国(全职记者15000人,其中女性占1/3,60%记者年龄超40)英国媒体传统,八卦风格街头小报:Tabloid狗仔队:Paparazzi拐点:戴妃之死一、公众迁怒八卦报纸和狗仔队二、八卦对舆论影响甚微三、严肃报纸的广告收入和发行量上升2、法国(1)记者6万,专业记者略过半数(2)近年趋势:年轻化,专业化(模特、运动员),女性化,自由记者(3)风格:批评见长(政府的咨询者)受社会责难(历史)思辨力强,分析透彻(现在)影响舆论评头论足3、德国(1)记者6万,女性1/3,半数未婚(2)风格:白描写实(更关注政治、社会)公营大于私营受政府影响4、美国(1)记者38岁(平均年龄)1/3女性驻外女性增加(2)风格:深度调查水门事件:传统记者和调查记者 Munkvaker 揭露性记者(3)调查记者:自己的发现将隐之于众的消息报道出来的目的:秘密方法:与传统不同第二讲新闻是什么“什么是......?”(事实判断形式)“......是什么?”(价值判断形式)一、什么是新闻1、国内著名的新闻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的最近事实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王中(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2、国外著名的新闻定义*“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约斯特(美《新闻学原理》)“反常的事情就是新闻。
——威尔.艾尔温(美国杂志作家)二、新闻是什么1、新闻与信息2、揭露性报道3、普利策新闻奖,坏消息传统(黄色新闻、硬新闻、软新闻)4、新闻要素/新闻价值三、国际新闻与国际传播1、国际新闻报道的对象(1)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2)本国发生的国际事件之报道2、国际新闻之争的本质3、全球化语境中的国际新闻特点(1)内容大都有关发达国家(2)单向(发达国家的财力物力)(3)西方媒体的描述非洲关键词(4)非西方国家的对策1)利用本国传媒揭露西方媒体的不实之词2)提高本国传媒的水准丰富内容3)加强管理4)领导人亲自参与节目4、国际传播全球传播与巧实力(1)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3)巧实力(Smart Power)不走软硬的极端而是综合应用四、国际新闻报道与意识形态、与新闻自由1、新闻实践中的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是什么(2)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功能:暴露与支撑;目标与团结;心理与规范;人格与行为2、国际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国际新闻报道(国际传播)充满了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色彩)“外宣有别于内宣”3、关于新闻自由(1)新闻自由:概念,改革和现状(2)新闻自由是相对的概念不可触碰的红线:1)政治正确2)商业利益驱使(3)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与自我审查第三讲新闻的真实性与国际传播策略一、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新闻真实性要求传媒对客观事物要如实反映,如实报道,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及“合理想象”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必须真实可靠(Why和How带有主观性)2、新闻事实从整体联系上(包括环境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实际3、新闻引用的资料、史实、引语、数字等,必须准确无误4、对新闻的解释要符合事实本身的逻辑国内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讨论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之争(1970年代末)2、二者统一观(1982年)3、“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1984年)4、新闻真实性的三层次(1985年)(具体事实、对事实的概括、具体事实和本体事实的总和)新闻真实性不仅是理论问题,更多是实践二、新闻的真实性与宣传以及不实新闻宣传:中国的定义:对群众说明、讲解,使其相信并跟着行动西方的定义:政府/政党为了影响民意,运用了虚假或部分虚假的新闻宣传与新闻的区别:1、宣传重理念,新闻重事实2、宣传重时机,新闻重时效3、宣传重口号,新闻重信息4、宣传重说服,新闻重服务5、宣传可重复,新闻讲新意6、宣传讲重点,新闻讲平衡宣传对应特殊时期的传播活动特点;新闻反映和平时期的传播活动特点。
不实新闻(介于新闻与宣传之间:新的不真实)——指利用新闻的技巧,特别是大众传播技巧来舞蹈、遮蔽或歪曲事实的报道方式——或指用遮蔽事实,篡改事实的方式来报道的新闻与政体无关,接近宣传不实新闻即出于政治目的,而通过迂回间接的方式来处理真实或虚假信息的手法,对舆论进行的一种操控。
——【法】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影像比文字更容易传播不实新闻不实新闻的特征:虚构、添加、拼凑、夸张、偏颇孤证、回避、幻影、假象、导演三、西方国际新闻的采编策略与新闻真实性1、(1)国际新闻与国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双重标准(2)国际新闻自始至终都带有“宣传”的烙印(3)国际新闻之争——话语权之争,本质:国家利益之争刻板印象——是一种成见,是一种固定的看法,但不等于偏见传播活动中的意识形态色彩愈浓,信息量愈低,传播效果愈差2、西方国际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原则(1)“限制导游”原则(遮蔽)(2)控制信息量(3)去情景化与再情景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实”或“真理”其实都是权力话语操纵下阐释的结果3、眼见为实?——“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新闻学思考公众说什么,媒体就说什么媒体说什么,公众也就说什么报道的篇幅或时长等于死亡人数除以灾难发生地至媒体所在地之间的距离完全客观公正只是理想第四讲国际新闻采编技巧(上)一、消息来源(之一)新闻发布会(行话:吹风会Briefing)1、公开谈话最正式的消息来源,新闻发言人姓名公开可录音可录像2、背景介绍发言人的性质不能被透露可录音不可录像、摄像国家首脑会谈的具体内容靠此类形式对记者发布3、深度背景分析发言人的供职部门也不能透露信息较为机密录音摄像都不允许4、不供发表最核心最机密的消息(消息不可以从该途径为来源发表,但记者可以从自己的其他信息来源和途径进行调查和挖掘,从而进行报道)新闻发布会有单向性,任何消息都不会无缘无故地透露给记者,其原因有时和透露的消息本身一样重要。
二、消息来源(之二)通讯社消息采集和编发的巨型发动机新闻行业的中枢既提供消息也提供背景1、西方四大通讯社法新社(法国新闻通讯社AFP)1835年哈瓦斯创办(哈瓦斯通讯社)路透社创办者:路透是英国政府的喉舌,长于经济类报道美联社1892年以前称港口新闻通讯社合众社1958年由两家合并而成(UPI)稿件比较活泼,还提供漫画——世界新闻通讯社——国际新闻通讯社新华社、俄新社、共同社...——地区性通讯社泛非通讯社亚太通讯社——国内通讯社彭博通讯社(Bloomberg News)30年以来财经新闻已经强于路透社2、中国的通讯社新华社(官方)1937年(China News Agency)前身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中新社1952年北京成立,主要海外华人媒体中信社中评社游走于台海两岸的通讯社中央社3、图片新闻通讯社麦格南(马格南)MAGNUM & PHOTO 世界第一家图片通讯社伽马 GAMMA 5:5分成原则SIPA Sipa Press 如果卖不出去,会告诉摄影者原因及改进方案欧新社 EPA升达4、网络图片新闻社Getty (Getty images)Corbis5、电视新闻社CAPA 主要为专题、新闻杂志、短纪录片、企业传播、影视、数字信息REUTERSAP TV NEWSXINHUA TV三、国际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是信任,它始于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的信任。
*所谓采访,就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同一个人或几个人交谈,从而获得新闻(梅斯勒)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现场报道之父1、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好奇细节独家(技术性独家新闻素材)2、采访不仅关乎专业技巧,也是一门艺术(1)争取采访机会的技巧机动灵活唤起同情耐心+坚韧国际新闻采访的辅助管道Stringers(特约记者)Fiters(新闻掮客)采访的特殊证件Pool(享有特权的证件,可以接近最重要的人物)(2)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案头”“案头”:一把神奇的钥匙,比采访更重要至少让采访对象认为你不是外行!经验之谈(之一):每分钟的采访,至少要准备十分钟的内容经验之谈(之二):对回答的60%心头有数,否则根本不要开始采访(3)采访中——访问与观察“出镜”:印象管理或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庄重有礼,穿着得体,说问题,不是念问题我们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比人留下第一印象!第五讲国际新闻采编技巧(下)(4)采访中——谈话的艺术倾听,视线交流,尊重分歧,小心陷阱(5)采访提高技巧采访的成败,取决于采访问题的选择和设置应避免的采访方式:1)不问您有何感想2)不问可以用是或者不是回答的问题最实用的提问方式: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开放式提问(“漏斗式”)适用于健谈的,开朗一些,爱思考的采访对象闭合式提问(“倒漏斗式”)适用于比较内向的,比较谨慎的采访对象,易让人觉得咄咄逼人提炼主题:提问越长,回答越短西方记者屡试不爽的问题:1、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你如何度过日常生活得一天,能给我讲讲吗?2、你的第一份工作/职业是什么时候?3、去年什么事让你最开心?4、你最后一次哭是什么时候?电视采访小Tips:电视采访较肤浅,较有气质,君子之交预采访(6)采访结束时应有礼貌不要急于关机四、采访资料与笔记笔记与录音机各有利弊采访结束后,尽快整理笔记,核对事实保存采访笔记五、抢时效与遵守秘密时限1、突发新闻的采访2、新闻保密时限(Embargo)经验之谈养成习惯记者必备:1)许多笔2)帽子3)胶带4)食物禁忌与危险:1)小孩子不可以拍(在家长未授权情况下)2)私人场所未许可不可拍3)禁止拍摄戴手铐的人4)人物专访后,要签授权书5)保护好素材六、国际新闻采写要义“新闻报道是急救文学”“新闻报道是世界上除了重型搬运工之外最艰难的工作”1、理论深度报道理论新新闻主义理论(新闻性+文学性)精确新闻学理论(从社会学方法进行新闻采写)2、不同题材的国际新闻报道时政、经济、科教文卫、体育、军事3、国际电视新闻拍摄技巧(1)不平常的角度(2)说明问题的镜头(3)充满人情味(4)间隔镜头(5)声音(6)灯光4、国际新闻采编原则画面第一!(1)声画关系先拍、后剪、再写解说词解说词写作铁律:永远不要描写观众在画面中自己可以看到的东西(2)寻找角度(3)库里肖夫效应(4)讲究细节第七讲各国新闻界面临的最新挑战一、高新技术的挑战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传播技术(网络、数字、新媒体技术)1、技术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首要特征:信息与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普及2、ICT时代:降低新闻报道门槛ICT对社会的影响:民主化、大众化、全球化3、ICT对传媒的影响、融合4、ICT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二、媒介融合1、概念的提出(Media Covergence)2、媒介融合:三三大动因技术动因(可能)消费动因(需要)产业动因(规则)3、媒介融合:六大分类(1)媒体科技融合(Convergence in Media Technology)(2)媒体所有权融合(Ownership Covergence)(3)媒体结构融合(Structural Convergence of Media Orgenization)(4)媒体战术融合(Convergence of Media Tactics)(5)媒介采访技能融合(6)媒体叙事形成融合三、媒介融合对中外新闻实践的影响1、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2、运营的成本或可降低3、有助于发达国家提升话语权4、或促成国际新闻报道更加全面跨媒体编辑之一:轮心与辐条四、传媒的个人化与个人的媒介化个性化报纸IPAD IPHONE 对传统媒体而言意味着什么1、公民记者2、专业记者与公民记者3、公民新闻最严重的不足新闻报道缺乏准确性新闻职业道德成问题主流媒体提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