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知道辽、宋、西夏、金、元等政权的并立。

(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5)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

列举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
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
方法
在复习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串联记忆、因果记
忆、想象归纳等,从整体把握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
了历史。

在整个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统一,有分裂,但统一是广大人民群
众共同的愿望,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重点
民族关系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难点
理清本单元经济重心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知识主线,学会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引入复习导入
简述复习范围,明确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族融合
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的经济水平赶
上并超过了北方的经济水平,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
南移。

师:复习导入。

生:整体把握
自主复习自主复习,掌握基础
一、政治上
1.主要政权
政权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

北宋
西夏

南宋

2.统治政策
军事上:
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
北宋在地方:
重文轻武政策:具体措施
影响:
师:巡回各组间,个别辅导,对重
难点进行点拨。

提示易错点。

生:自主温故,独立完成。

军事上:控制兵权
在中央:削弱相权
在地方:削弱地方官权力
在中央:
行省制度在地方:
元朝影响:
边疆管理西藏地区
台湾地区
3.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
政权战和影响

北宋
西夏

南宋

二、经济文化
原因
农业表现
宋代纺织业
经济手工业制瓷业经济重心
发展造船业南移
商业商业都市
海外贸易
纸币
都市生活:
宋元文化宋词:
元曲:
三、宋元科技
1.主要成就
发明传播意义活字印刷

指南针
火药
2.科技进步的原因
四、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与驿站制度
2.海上丝绸之路
3.影响: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宋夏和议
金灭辽、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宋金和议
蒙古灭西夏、蒙古灭金、元灭南宋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表现: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宋元科技进步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促进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对外交往促进科技文化交流
合作交流
温故知新
合作交流
温故知新合作交流,温故知新
1.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
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绍兴十一年(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
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③
宋每年向金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岸
壁如飞。

”迁都二十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
音乐,皆习汉风”。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除上述
材料反映的和议外,北宋政府还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政
权和议?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比较一下,宋辽和议与宋
金和议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宋朝与少数民族
政权签订和议的看法。

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
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
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
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结合所学,
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组研读,
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识民族政权
之间的和战关系,结合所学解答。

生: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知识重
点,加深记忆。

(1)澶渊之盟。

西夏。

(2)宋辽和议:宋辽在政治上平等,
经济上宋妥协退让。

宋金和议:二
者在政治上不平等,南宋向金称臣,
通过送“岁币”苟且偷安。

(3)和议对宋朝是屈辱的,加重了宋
朝人民的负担。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议和减少
了战争,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
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
汉族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有利于促
进民族融合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组研读,
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经济重心南移
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
社会发展的影响。

生:合作交流。

进一步理解经济重
心南移。

(1)曲辕犁筒车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相
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重视
(2)材料二中“苏湖熟”的“苏”是指哪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2)苏州 越南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拓展
延伸
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如何理解元朝的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后,再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

其特征表现为:
1.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
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拓展延伸
反思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