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块拥有梦想的石头
从小,他就是一个命苦的孩子。
父亲,家里的顶梁柱,患有糖尿病,不能干重活。
母亲呢,患有精神病,自己连自己都管不好,更不用说管孩子。
父母是孩子身后的大树,为他们的成长遮风挡雨,但他没有这样的大树,经常被一些同龄的孩子辱骂和追打。
从记事起,没有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他们经常远远地朝他身上扔泥巴。
他一边左右躲闪,一边狼狈地朝后退,结果一下子掉进背后的臭水沟里,全身又湿又臭。
在孩子们的一片哄笑中,他使劲地低下头,蜷缩着身子,双手抱头,泪水混着脏水,从脸上啪啦啪啦地往下滴。
这样的欺侮每隔几天就会上演,他只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和笑料。
七岁那年,他上了村里的小学。
在班上,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就像一个孤零零的毛毛草。
孤僻的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说话, 没有人喊他的大名,都管他叫“石头”,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一块傻笨的臭石头。
一天,一个人玩的他去村上大队部看电视,突然一档名叫《街头霹雳舞》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
电视上艺员那潇洒而充满美感的舞蹈看得他目不转睛、流连忘返。
回到家,他也开始学着模仿,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
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不再觉得孤单。
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约瑟夫•杰克逊那样魔幻传奇的的“月球漫步”。
上到初一,家徒四壁的家庭再也没有财力供他继续求学。
退学那
天,成绩优异的他在学校四周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他的班主任张老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
看完这张纸条后,他顿时泪流满面,深深地朝老师掬了个躬,一步一步朝家走去。
从这一天起,14岁的他成为家里的“劳力”。
为了多挣一些钱,身体瘦弱的他选择到县城一家煤场打工。
每天抬臂上千次打制煤球,然后把这些成型的煤球用板车送到客户家。
回到煤场,他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但他会想起张老师的那张纸条。
读着纸条上的话,他再累再乏,也会挣扎着爬起来,带着满身的煤灰会跳起舞来。
工友们都取笑他:“你这只笨拙的黑鸭子,难道还想跳什么天鹅舞?” 。
对于讥笑,他一笑而过,那张纸条上的话在他心中激荡。
就这样干了整整五年。
冬天拉着板车送煤球,好几次他的耳朵都快冻掉了。
虽然这个工作又脏又累,干起来要人命,但他觉得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到家人,工资也不错,一天能挣50到70块钱。
他在煤球厂工作时,悟到了很多好的动作,他的舞蹈里有加入了很多像打煤球、铲煤一样的新动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
“粉丝”,每次在路边跳舞都能引来许多人围观为他鼓掌。
有一次他
跳完舞,就有个人上前问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河南电视台举办的“你最有才”节目。
他也刚好想到一个大的舞台上检验下自己跳得到底怎么样,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
初试的时候,李新义穿了一身送煤球的“工装”就开始跳了,他跳完之后,评委和200多名选手都很震惊,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但是也有评委笑着问他为什么穿这身衣服,“其实我不是不尊重评委,但是这
就是原本的我,没必要伪装自己。
”,他从容淡定、满脸微笑。
就这样,他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杀进了高手如云的总决赛。
一身破烂上衣,拉一车黑黑的煤球,就在观众诧异的瞬间,他跳起了动感十足的自创霹雳舞,欢快的节拍,富有颠覆性的舞姿,现场观众终于爆发出海啸般的掌声。
他毫无争议地笑到了最后,获得了大赛冠军,捧走了30万元现金大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煤球哥”,被网友誉为“河南舞王”、“中原舞神”。
刘欢传媒公司、本山传媒公司闻讯,都力邀他鼎力加盟。
今年五月,闻名全球的《英国达人秀》也邀请他前往英国表演这种原生态的舞蹈。
天道酬勤,苦尽甘来。
他的名字叫李新义,31岁的河南鲁山县农民。
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了那张贴身保存了六年的纸条。
上面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话:法国最著名的石头城堡一一希瓦勒之理想宫。
入口处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
就是做石头,也要做一块外表沉默、内心拥有不灭梦想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