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电网DLT+719-2000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

江西电网DLT+719-2000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

江西省电力公司江西电网DL/T 719-2000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实施细则2008-01-01 发布江西省电力公司发布前言为保证采用《DL/T719-2000(IEC60870-5-102:1996)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的电能量计量终端顺利接入江西电网各级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特此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所有采用DL/T719-2000标准接入江西电网各级电能量计量系统主站的电能量计量终端。

DL/T719-2000标准的第8章中指出,在使用标准时某些如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的八位位组数目这样的可选参数值是具有排它性的,这意味着每个系统仅允许选用一个被定义的参数值。

其它一些参数,例如在控制方向或监视方向的不同信息集,允许在使用时采用全集或子集,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DL/T719-2000标准是GB/T 18657系列标准的配套标准,在GB/T 18657标准中某些基本通信传输服务存在着一些可选过程,在应用中这些可选过程的取舍对标准的实现也尤为重要。

主站系统与电能量计量终端对规约传输过程的不同理解将导致传输过程不能进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给出了对标准中可选参数的选择。

本细则由江西电力调度中心提出和归口。

本细则由江西电力调度中心自动化部和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本细则主要起草人:江西电力调度中心对本标准具有解释权。

本细则于2008年1月1日首次发布。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ISO)前言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一个由所有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目的是为了在与电气电子领域标准化有关的问题上促进国际间合作,为了这个目的及其它工作,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国际标准,标准的编制工作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

任何对该题目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 以及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都可以参加编制工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间,按两个组织间协议规定的条件,实现了紧密合作。

2) 由所有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的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对涉及问题的一致意见。

3) 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国际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作为建议供国际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个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 为了促进国际间统一,各国家委员会在最大可能范围内,在他们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中明确地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和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间任何不一致处,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明确指出。

5)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任何宣称符合它的标准的设备不设标识志申请程序以示认可,也不对此负有责任。

6) 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属于专利权对象,国际电工委员会不负责去鉴别、辨明这些专利。

国际标准IEC 60870-5-102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制定。

本标准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国际标草案投票报告57/254/FDIS 57/273/RVD本标准投票通过的情况可见于上表中的投票报告。

附录A(标准的附录)、附录B(标准的附录)是一些信息。

目次前言IEC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定义 (2)4 规约结构 (2)5 物理层 (3)5 .1 从ISO和ITU-T建议中选用 (3)6 链路层 (6)6.1 选自IEC 870-5-1(传输帧格式)的选集 (6)6.2 选自IEC 870-5-2(链路传输规则)的选集 (6)7 应用层和用户进程 (6)7.1选自IEC 60870-5-3(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中选集 (8)7.2 选自IEC60870-5-4(应用信息元素的单元和编码)的选集 (9)7.3 特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定义和表示 (19)7.4 选自IEC 60870-5-5(基本应用功能) 的选集 (31)8 互换性(互操作性) (35)8.1 网络结构 (35)8 2 物理层 (35)8.3 链路层 (35)8.4 应用层 (36)8.5 基本应用功能 (38)附录A(标准的附录) 电能累计量数据保护的校核 (40)附录B(标准的附录) 在监视方向典型单点信息的地址表 (41)附录C(提示的附录) 传输帧格式和链路传输规则 (45)附录D(提示的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64)1 范围在严格遵循DL/T719-2000(IEC60870-5-102:1996)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电网的应用需求,对DL/T719-2000中报文类型以及参数的使用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并对日费率数据、月费率数据、月最大需量和遥测信息的传输及应用服务单元(ASDU)进行了扩充。

本规范是指导江西电网范围内电能量计量终端和计量主站的招标、验收、维护和检测工作的实施规范,适用于江西电网内所有采用102规约的电能量计量终端和计量主站,也适用于电能量计量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电能量信息传输。

本规范规定的所有内容在规约实现时必须全部遵循和支持,文中红色字体为扩展部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IEC和ISO保持现行注册有效的国际标准,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 60050(371):1984, 国际电工词汇第371章:远动IEC 60870-1-1:198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1篇:基本原则IEC 60870-1-3:199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3篇:术语IEC 60870-1-4:199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4篇:IEC 870-5和IEC870-6标准的远动数据传输和结构的基本概貌IEC 60870-5-1:199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IEC 60870-5-2:199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2篇链路传输规则IEC 60870-5-3:1992, 远动设备与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3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IEC 60870-5-4:1993,远动设备与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4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IEC 60870-5-5:1995, 远动设备与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5篇基本应用功能IEC 60870-5-101:1995,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ISO/IEC 8482:1993,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扭绞双线多点互联ITU-T V.24:1994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交换电路定义表ITU-T V.28:1994,非平衡双流交换电路的电特性3 定义3.1 配套标准(Companion Standard):配套标准是对基本标准或功能文件集的定义增加语义,它表现在对信息体定义一些特定的用途,或定义另外的一些信息体.服务规则和基本标准的参数。

注: 配套标准不得违反所引用的基本标准的规则,将这些基本标准的规则共同用于某一特定的活动范围时,配套标准使得这些基本标准的规则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确。

3.2 电能累计量(i ntegrated total);电能计数器读数(;counter reading):对一个功率量按时间进行累计。

3.3 电能累计量数据终端设备(integrated total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此设备刷新在潮流传输点所交换的电能累计量并将此信息传输到远方。

3.4 累计时段的记录地址(record address of integration period):特定累计时段的标识。

配套标准的发布日期。

3.6 电能累计量数据保护的校核(signature):电能累计量的全部八位位组及其相应的标识域的模256算术和。

3.7 控制方向(Control Direction)从控制站(主站)到被控站(子站)的传输方向。

3.8 监视方向( Monitoring Direction)从被控站(子站)到控制站(主站)的传输方向。

4 规约结构IEC 60870-5规约是基于“增强性能结构”(EPA)的三层参考模型,如在IEC60870-5-3的4中所示。

物理层采用ITU-T建议,这个建议在所要求的介质上提供了二进对称和无记忆传输,并使在链路层所定义的组编码方法下保持了高的数据完整性。

链路层由若干个链路传输规则所组成,这些链路传输规则采用明确的链路规约控制信息(LPCI),链路规约控制信息将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s)作为链路用户数据,链路层采用帧格式集的一个选集,可以提供所需的传输的完整性、效率和方便性。

应用层包含有一组应用功能,这些功能包含在介于源和宿之间传输的应用数据单元内。

在此配套标准中,应用层不采用明确的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隐含在所采用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单元标识域和链路服务类型内。

表1所示为EPA模型和配套标准所选用的标准的定义从IEC60870-5-5中所选用的应用功能用户过程从IEC60870-5-4中所选用的应用信息元素应用层从IEC60870-5-3中所选用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第7层)从IEC60870-5-2中所选用的链路传输过程链路层从IEC60870-5-1中所选用的传输帧格式(第2层)从ITU-T建议中选用物理层(第1层)表1 为传输电能累计量的配套标准所选用的标准5 物理层5 .1 从ISO和ITU-T建议中选用支持下述网络结构(见图1):-点对点-多个点对点-多点星形-多点共线-点对点拨号△△△△△△△△△图1 网络结构在5.1.1定义的ITU-T建议V.24/V.28的子集有效。

在数字传输方法中使用数字信号复接器时,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X.24/X.27接口可以被用于速率高至64kbits/s。

在此配套标准中,数据终接电路是从电能累计量数据终端设备(DTE)分离出来,因为其硬件常常是分开的,因此在配套标准内有DTE/DCE(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接口的完整的技术说明,但是仅给出适用于DCE的要求说明。

5.1.1 非平衡式的V.24/V.28交换电路配套标准采用ITU-T建议V.24的子集,采用ITU-T建议V.28的信号电平(见表2)。

表2 从V.24/V.28的选择交换电路号交换电路名从DCE来到DCE去102 接地信号,公共线--103 发送数据×104 接收数据×1051)请求发送×1062)发送准备就绪×1072)数传机准备就绪×1081)数据终端准备就绪×1092)数据通道接受线路信号检出器×1)可以是固定电位2)不作规定,它可以用于监视传输电路发送和接收方向的传输速率可以分别规定,可以选用下述V.24/V.28 FSK-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100 bits/s 200 bits/s300 bits/s 600 bits/s1.2 kbits/sV.24/V.28 MODEM-接口的标准传输速率是:300 bits/s 600 bits/s1.2 kbit/s2.4 kbit/s4.8 kbit/s 9.6 kbit/s应避免采用在给定的传输通道下提高带宽利用率的一些数据传输方法,除非能证明采用了这些方法(它通常违反所要求的无记忆通道编码原则)后,不会降低链路层中所选定的帧格式FT1.2的数据组编码方法的数据完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