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三个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

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带领全体学生亲自到电梯中去体验超重与失重。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各小组整理和记录数据,课上展示记录结果。

课堂以展示各小组观察记录的数据引入,带领学生回忆电梯现场,并观察和总结当时的困惑。

教师及时评价。

在数据及回忆的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困惑,教师加以精练,提出四个问题:
1、读数有时大有时小,难道我的体重在变化吗?
2、如果我的体重没变化,那么体重秤直接测量的还是我受的重力吗?
3、体重秤直接测量的如果不是我受的重力,那么它直接测量的是什么力呢?
4、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呢?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类比、反证、定性分析、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

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超重和失重》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牛顿三定律的理论知识,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
定律的理解上还比较粗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2、我校学生在济南市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我校学生来说稍显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好方法指导。

1、课前引导全体学生去体验“电梯中测体重”,发现现象,整理数据,提出困惑。

2、分析并思考四个问题。

3、自主得出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4、定性分析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

5、用牛顿定律定量推导人对秤压力的表达式,总结何时物体会出现超重状态何时物体
会出现失重状态。

6、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究和实验探究,共同协作,再通过几个趣味探究实验,让学生
正确利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7、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中的大量事例,但学生对相关新事物新情况了解较为片面,不能
很好地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应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

《超重和失重》教材分析
《超重和失重》是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的主要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即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意义重大。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经常看到超重和失重,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超重和失重现象发生。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利用火箭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

关于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卫星的考题越来越多。

对超重和失重的知识的考察即可测试学生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程度,又可反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并且运用超重失重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超重和失重》评测练习班级姓名
一、课外自主探究
1.观察并记录:在升降的电梯中测测你的体重
2.分析并总结条件:物体具有时,它就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具有时,它就处于失重状态。

超重和失重只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物体的重力 .
二、应用与提升: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例题: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g取10 m/s2)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或减速下降)
(3)升降机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或加速下降)
(4)升降机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超重:
失重:
三、拓展与延伸:完全失重
四、总结和收获
你都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你都应用了哪些物理规律?
你都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超重和失重》课堂评价班级姓名
1.关于超重与失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所受的重力增加了
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其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所受的重力为零
D、不论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所受的重力均没有变化
2、用一根细绳将一重物吊在电梯内的天花板上,在下列4种情况下,绳的拉力最大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匀速下降
C.电梯加速上升
D.电梯加速下降
3、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时,
测力计称出该人的体重是多少?当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时体重又是多少?
(g取10m/s2)
《超重与失重》课后反思
首先在安排学生去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发现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根本不知
道从哪儿下手,因此,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提示学生从运动和力这两方面去进行分析,并不是说引导就会拖延时间,导致后面学习被动。

在引导后发现有些学生还是完成不了自主探究,于是我在午休时间带领学生亲自去电梯里做了一次实验,之后让学生互相引导,最终完成了课外探究部分。

学生课后反应,收获非常大。

在完全失重的演示实验时,在这里要采用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让学生观察漏水的情况,但由于下落太快,学生来不及观察。

我尝试了用实物投影帮助观察,也可利用摄像机拍下进行回放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他们主动的学习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交流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不足之处。

我在授课过程中某些方面还不够精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与探索,走向更为成熟的课堂。

《超重和失重》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3)知道超重和失重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4)体验“电梯中测体重”
2.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电梯中体验超重与失重,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和观察一些趣味演示实验,尝试运用物理原理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

提高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提炼出模
型的能力
(4)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学生体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3)学生通过交流,提高协作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