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Guo Ge Tech医学影像学第一篇第一章放射学1、X线的产生——198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生物效应3、成像原理——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条件:X线穿透力,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差异,成像物质密度与成像关系:高密度———白色中等密度——灰白色低密度———灰黑和深黑色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英文简称DSA。
5、造影检查(n.):对于人体缺乏自然对比的脏器,人为将高于或低于靶器官物质引入体内,使之产生对比显示病变,称之为造影检查。
对比剂(n.):引入的物质。
6、造影方法:间接引入法——对比剂为有机碘剂,上肢静脉注入,通体循环达靶器官。
直接引入法——硫酸钡,不经循环直接引入被检查器官。
第四篇第一章肺与纵膈总论1、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2、肺野的分法:上野——第2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上中野——第2肋与第4肋之间下野——第4肋前端下缘水平线以下3、肺实变(P131)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蛋白、细胞或病理组织替代后形成实变。
在X线和CT上,边缘模糊的斑点状和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片状的密度增高阴影波及整个肺段或肺叶。
支气管气象(CT呈黑色):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支气管内含气体,与周围实变的肺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征象。
4、肺不张(透光度降低,体积缩小)肺不张为肺内气体的减少及肺体积的缩小——阻塞性肺不张X线表现:①一侧肺不张:肺野均匀致密,肋间隙变窄,纵膈移向患侧,横膈升高。
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的表现。
②肺叶不张:肺叶缩小,密度均匀增高,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
③肺段和小叶不张:分别呈三角形和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CT表现:①一侧肺不张:组织缩小,呈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
易发现支气管阻塞的部位和原因。
②肺叶不张: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
③肺段不张:常见于肺叶中叶的内外段,表现为心右缘旁三角形软组织密度影。
④小叶不张:小的片状密度增高影,不易区分。
5、肺气肿(透光度增强,体积增大)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和弥漫性肺气肿。
X线表现:①局限性:局部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膈移向健侧。
②弥漫性:透光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胸廓前后径增大,膈肌低平,心影狭长,有肺大泡。
6、肿块与结节(n.)肿块和结节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增高影。
直径>2cm——肿块直径≤2cm——结节7、空洞与空腔(n.)空洞:肺内病变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空洞。
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3mm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支气管囊肿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
8、肺间质性病变,Kerley’s线。
(P135)9、胸腔积液①游离性积液:X线——少量积液:第4肋以下中量积液:2—4肋间大量积液:第2肋以上CT表现:少量,中量积液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的液体密度影。
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
③局限性积液:X线——包裹性:下胸部,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梭形或半圆形致密阴影。
叶间:叶间裂位置的梭形或三角形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肺底:膈肌上缘不清,似膈肌抬高改变,实为积液将肺下缘向上推移,上缘呈圆顶状。
CT———包裹性:凸镜性液体密度影,基底部较宽,钝角,边缘光滑清楚。
叶间:叶间片状、梭形或球状密度增高影肺底:肺下缘与膈之间的液性密度影。
10、气胸(n.)各种原因导致胸膜层的破坏使空气或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第四篇第二章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支气管和肺常见疾病首选成像法——高分辨率CT2、大叶性肺炎:病理期: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X线——充血期:肺纹理增强,透明度减低或呈边缘模糊的云雾状影。
实变期:以叶间裂为界的占据肺叶大部分的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密度不均匀降低,呈散在、大小不一的分布不规则的斑片,条索状阴影。
3、小叶性肺炎:X线——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形成散在斑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并可融合较大片状影。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致肺纹理增多,模糊。
4、肺结核分型: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结核性胸膜炎(Ⅳ型)其他肺外结核(Ⅴ型)①原发综合征:原发浸润灶,淋巴管炎,肺门、肺膈淋巴结肿大。
②三均匀征:病灶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③三不均匀征:病灶分布、大小密度都不均匀。
④浸润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点——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新老不一共存。
⑤肺结核球(n.)被纤维结缔组织包围的结核性干酪病变或结核性肉芽肿直径大于2cm者。
5、肺肿瘤中央型肺癌(P155)伴随征象:阻塞性肺炎、肺部张、肺气肿。
第五篇第一章心血管系统总论1、左心室增大(向左,向下,向后隆凸)①后前位: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下延伸,可伸入膈顶面下或与胃泡阴影重叠。
心腰凹陷,心影呈“主动脉瓣”型。
②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向下隆凸,与脊柱影重叠。
2、右心室增大(向上,向前,向两侧突出)①后前位:心腰平直或隆凸,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呈“二尖瓣型”。
法洛四联症时,右心室肥厚使左室向后上方移位,心尖上翘圆隆,成“靴形”心。
②右斜前位:心前缘肺动脉圆锥部向前隆凸,右心室向前下膨隆,心前间隙缩小或消失。
③左前斜位及左侧位:心前下缘向前隆凸,右心室膈面段延长。
3、左心房增大①后前位;左心耳增大时,左心缘肺动脉段下方凸出一弧形影,左心缘出现第三弧度。
左心房向右膨凸,右心房上部出现另一弧形影,称为“双心房”征。
②右前斜位:轻度,食管前壁有浅压际;中度,心后间隙变窄,食管后移;重度,食管后移,可与脊柱影重叠。
③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后上隆凸,左心房与左主支气管之间透明度间隙消失。
4、心脏外形异常①二尖瓣型:心脏和大血管的阴影接近梨形,肺动脉段凸出,左下心缘圆隆,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②主动脉型:形态近似靴形,左下心缘向左扩展和隆凸,心尖向左下移位,位于膈下。
心腰凹陷,主动脉结多增宽。
③普大型:心脏向两侧均匀或不均匀增大,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结多正常。
5、心血管病引起的肺血管改变(P192)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膨出,肺门及附近的血管阴影增粗,右肺下段横径>1.5cm,肺动脉段>3mm。
肺静脉高压: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不同部位的肺泡间隔水肿增厚形成小叶间隔线(KerleyA、B、C线)肺泡性肺水肿,两侧肺野有边缘模糊的大片状阴影,多呈蝶翼状。
第六篇第一章消化系统与腹部总论1、消化道造影检查:口服钡剂造影——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禁食>6h)钡剂灌肠——结肠、直肠2、食管三个正常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压迹3、胃的形状:牛角型,张力高钩型,张力中等瀑布型,胃体小,张力高。
4、消化系统疾病基本病变表现轮廓的改变(n.)①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
②充盈缺损:钡剂填充消化道时,由于来自消化道的肿块向腔内突出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
黏膜与黏膜皱襞的改变:①黏膜破坏,中断,消失②黏膜皱襞平坦③黏膜皱襞增宽和纡曲④黏膜皱襞纠集功能性改变:①张力的改变。
局部张力增高——痉挛。
②蠕动的改变(多少深度速度方向)a炎症—肠道激惹征b恶性肿瘤肠麻痹③运动力的改变。
④分泌功能的改变。
服钡时见钡剂呈絮片状下降和不均匀分布。
第六篇第二章消化系统疾病1、食管癌病理形态分三型:浸润型,增生型,溃疡型X线表现: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管腔狭窄肿瘤向腔内突出,造成充盈缺损不规则的龛影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2、食管静脉曲张钡餐造影检查是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X线表现:①早期发生于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稍宽或略迂曲,管壁边缘不整齐。
②典型表现为食管中下段的黏膜皱襞增宽、迂曲呈蚯蚓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3、消化性溃疡①胃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黏膜水肿征——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黏膜皱襞均匀性纠集②十二指肠溃疡:直接征象是龛影溃疡征,球部变形激惹征,球部压痛4、胃癌①形状不规则的充盈缺损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浸润型)③龛影多呈半月形,位于胃轮廓内(溃疡型)④黏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⑤病变区蠕动消失第七篇第二章泌尿系统疾病1、泌尿系统先天异常: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马蹄肾孤独肾异位肾2、泌尿系统结石①肾结石: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
肾盂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最常见。
X线表现:阳性结石(n.)X平片上可显示出的结石,多为含钙结石。
阴性结石(n.)X平片上不可显示出的结石,多为尿酸盐结石。
双肾影轮廓大小,形态不一,高密度影,部分结石有肾盂肾盏形状。
②输尿管结石:多为继发性结石,来自肾结石。
较大结石多停留在三个生理狭窄处(输尿管与肾盂相连处,通过骨盆缘处,进入膀胱处)X线表现:可见阳性结石,多呈圆形,桑葚状。
③膀胱结石:可源于膀胱,也可有肾和输尿管结石下行而来。
X线表现:可见阳性结石,圆形,椭圆形,密度不均,少数呈树干年轮状。
3、泌尿系统结核(P326)肾自截(n.)多种病理变化混合存在,最终导致全肾功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