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旧城新貌
天津的旧城新貌: 鼓楼与旧城, 估衣街, 意大利租界“天津”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天子之渡口”的意思,是明朝皇帝朱棣想到自己夺取帝位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西历1404年12月23日),传谕旨“筑城浚池,赐名天津”。
1. 天津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1427年的道教宫观玉皇阁,在古文化街旁边,面对三岔河口
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曾经有九个国家在天津沿海河两岸开辟租界。
它们是:
天津英租界,1860年。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占英租界。
天津美租界,1860年。
1902年并入天津英租界。
天津法租界,1861年。
天津德租界,1895年。
1917年收复。
天津日租界,1898年设立,1903年开发。
天津俄租界,1900年。
天津意租界,1902年。
天津奥租界,1902年。
1917年收复。
天津比租界,1902年。
20世纪初,各国进行吹泥垫地,疏浚了海河航道,又用泥沙填平租界中的沼泽,改善了天津的投资环境。
天津发展成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各国租界。
2. 百年前天津地图,图中央的天津老城以鼓楼为中心,以东马路,西马路,南马路,北马路为界,是一个长方形(ZT)
各国租界在右下方以不同颜色标出。
河左侧由上到下是日租界,法租界(粉色),英租界(墨绿,美国人放弃了租界,被英国人并在一起),德租界(红)。
河左侧由上到下是奥匈帝国租界(浅蓝),意租界(绿),俄租界(赫,两块),比租界(蓝)。
法租界是商业上最繁华的地区,而英租界是金融中心。
本文后边将介绍保存完好的,意租界地区的老楼新貌。
另一个保存较好的地区是英租界,有很多漂亮的小洋楼和名人逸事,留待以后,等功力深厚的顾大侠有时间给大家介绍。
俄国人很贪心,一块地还嫌不够,又割去一大块土地。
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年代,强盗们强占的土地基本都收回来了,只有被沙皇俄国强占的外兴安岭直到太平洋那一大片肥沃土地,连同地下的石油矿产,地上的森林,共约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法收回了。
还有新疆外边的大片土地,斯大林还要求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144万平方公里)。
3. 天津老城的中心是鼓楼,比千年古都北京和西安,南京的鼓楼都小多了。
这是南门,那天正在下雨
4. 这是西门,四个城门上书"拱北,定南,镇东,安西"
5. 鼓楼四个城门外都是这样的仿古一条街,满眼全是与文化与游客有关的店面
6. 街上有许多民俗雕塑,这个是吹糖人儿
7. 这个是泥人张的彩塑,和合二仙
那天正好赶上下雨,俺是一手撑伞一手照相。
尽管雨天带来不便,光线也差,您从照片上还可以看出雨线雨滴,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真清静。
最怕人山人海,再加上日晒或闷热,还是雨天人少好一些。
8. 街上一角
9. 店里的红木家具
10. 鼓楼北门外的地上,有一个大面积雕塑,表现了百年前天津卫的陆地河上生活情景,可惜雨天照片不很清晰
11. 鼓楼北门外,新式住宅楼与古式院墙
出了鼓楼北门,沿鼓楼北大街一路朝北走,不远就到了北门和北马路。
这里有一条小街在老天津人里很有名,它叫估衣街。
天津自明初设卫以来,一直是通衢大邑,人杂五方,素称“畿南花月无双地,蓟北繁华第一城”。
因而衣食住行,风月繁华,无不竞奢糜丽。
天津清代诗人有诗句:“繁华要数估衣街。
”估衣街,为昔日集中出售服装之所,反映了天津服装行业的鼎盛局面。
天津史书上及现存城市布局中,有踪迹可寻的老商业街,要数估衣街,有600多年历史。
估衣街上最多的仍然是服装店与绸缎庄。
估衣街上当然卖估衣,就是卖旧衣。
曾有一个相声段子就叫卖估衣。
估衣街上的有名店家如谦祥益,瑞蚨祥等,老店老房子仍然存在。
12. 估衣街
13. 估衣街老店谦祥益
14. 谦祥益内部开了一个茶馆,每天晚上和周六下午都有相声专场,不知能否培养出下一位郭德纲
15. 估衣街紧邻大胡同,天津有名的小商品市场
行
现在人们都使劲往星巴克跑
18. 龙嘴大铜壶,也许哪天要放到博物馆里,让后来小子们知道龙嘴红火的故事
19. 位于东北角的官银号,照百年前的原样重新建的
作为历史区片地名的“官银号”,指老城厢东北角附近,就是今北马路东端南侧一带。
“官银号”是清政府官方设立的金融机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各国纷纷在天津设立银行,使天津物资损耗,金融紊乱,原有钱庄银号逐渐萎缩。
为恢复国内金融的元气,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天津都统衙门”手中接收天津后推行新政,于八月呈请户部立案注册,建立天津官银号,亦称“直隶省官银号”、“天津银号”,成为天津第一家新式银行。
天津官银号成立后,委银元局总办周学熙兼充督办。
号址设在北马路(现工商银行东北角分理处)。
天津官银号设分号于北京、上海、汉口、保定、张家口、唐山等地,光绪三十一年(1905),天津官银号在其东侧附设门面,开办“博济储蓄银号”,兼营存款业务。
宣统二年(1910)九月,直隶天津官银号改组为直隶省银行,并就天津原址开业。
20. 位于东马路繁华区的天津少年宫,几十年如一日,没能与周围新式楼盘一起与时俱进
21. 东门内的天津文庙(孔庙),只剩下那几个字依然醒目
22. 文庙的牌坊后面成了瓷瓶卖场,那些瓷瓶确实不错
24. 古文化街就在从东北角到东门一带,艾米莉已经详细介过了,这里就上一张照片,不浪费您的时间了
25. 北安桥北侧就是以前的意大利租界,那个钟楼就是它的起点和标志
26. 北安桥附近的海河两岸,左侧的金色大楼就是金融区
以前的意大利租界区位于海河北侧,北安桥与海河广场,一宫(第一工人文化宫,以前是意大利花园)之间的一个长方形区域。
多年前路过这片地方,看到许多破旧的老房子,间隔一些新式楼房。
几年前回国时就看报纸报道,要恢复海河岸边的洋楼风景。
这次特地去看了一圈,确实很好,那片老房子确实保存的不错。
现在这片地方就"新-意街"。
不少老房子整修一新,还有些正在整修。
能迁走的小建筑都拆迁走了,还有一些学校等不能迁走的大"火柴合"建筑。
与保安交谈得知,整修后的房子都用来出租给单位,企业或个人。
目前大部分空着,少部分已经有主了。
意大利租界区不只是房子漂亮,还有不少房子是名人故居,或有故事的地方。
俺没有深入研究过,只是胡乱"扫射"一下。
如果您有兴趣,请您实地考察吧。
粗略看了一下,大致有曹禺(中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创作了日出和雷雨--黄金甲的原形),曹锐(曾任民国大总统的曹琨的兄弟),梁启超(思想家,学术大师),曾国荃祠堂等等。
27. 新-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