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预习一定要有目的,有计 划,有针对性。更要有指导,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 用喜欢的方式读 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查 字典,不能解决的画问号。 2. 大声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 边读边想,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读书体 会、感受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 分重要。好的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过正 确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实现以读代讲的目的。 】 2. 学生模仿读。 3. 指名读,然后进行评议,看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如何改进? 【设计意图: 评价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因为只有自己入 情入境地读了,才能评价别人,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 能力。】 4.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 江大潮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对课文的把握不同, 会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正是体现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 过程。】
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我国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 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与南美洲的 亚马逊河、南亚的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到钱塘江边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 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板书“观潮” 看了这潮水, 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 概括吗?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找出一个 最能体现钱塘江潮特点的词语。 3. 理解奇观 教师板书“天下奇观” ,并引导学生理解“奇观”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形成视听冲击,让 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 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 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关键词“奇 观”。】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采用多媒体形式出现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重点强调“罩” “鼎” “崩”三个字的读音。再齐读巩固字音。 2. 让学生 那个字记起来有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难字。 3. 多种形式读, 如开火车读、 赛读、男女生读等, 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这样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 【设计意图:预习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也是培养学生自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篇《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 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 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 5 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 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 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 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钱塘江大潮 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 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 义。 4.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 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在这个环节中, 我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 文本,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这样不仅保证了读的时间,读的形式, 还保持了读的兴趣,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 能独立识写大部分的生字, 教 师只需指导难写、 易错字, 为此,本课我重点指导了 “罩”“顿”“震” 三个字。 六、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 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 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 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 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 并引导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 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 积累语言, 学习作者的描写方 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 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
听了狮子妈妈的话, ຫໍສະໝຸດ 有小朋友的话, 懒狮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请你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选择完成一项作业:
1. 爱编故事的你,可把这个童话故事,继续往下编,讲给同伴、 老师、家人听。
2. 假如课文有第 3 幅插图,会画些什么?爱画画的你, 请接着往 下画。
3. 假如课文有第 8 自然段,会写些什么?爱写文章的你,请试 着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在力图简洁明了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词,突出文章脉络,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 对潮汐的形成原因, 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 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 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 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同时 我还采用了“朗读法” ,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