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规范培训(优质参考)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规范培训(优质参考)

感染科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2016.03.15 培训地点:感染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高艳萍夏晓蒙吴秀梅宋立辉王淑莉刘玉华田淑丽宋丹丹赵亚玲
主讲人:高艳萍
培训内容: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一、飞沫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确诊或疑似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呼吸道飞沫(直径>5um),近距离范围(1m)内传播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些飞沫不能长时间保存活性在空气中悬浮很久。

常见的需要飞沫隔离的病原体有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百日咳鲍特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流行性腮腺炎等。

1.对此类患者采取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床间距大于一米,挂粉色隔离标识,物品、诊疗器械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医用帽、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医用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3.减少探视,必要探视时,探视者做好防护(戴外科口罩和医用帽子),探视者与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一米以上。

密切接触者做相关检查,防止被感染。

4.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5.对室内空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6.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用双层专用袋盛装,密闭封存;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引流物与等量的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2小时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7.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用500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清洁消毒,2次/日,洁具专用,用后消毒。

8.患者用过的被服、床单、衣物等布类用品换下后,单独收集并做好标识,由洗消中心单独清洁消毒。

9.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单独收集并注明标识,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10.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人员均不得接触患者。

11.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2.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

13.患者出院后病室、地面、床单元、物表进行终末消毒。

二、飞沫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确诊或疑似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呼吸道飞沫(直径>5um),近距离范围(1m)内传播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些飞沫不能长时间保存活性在空气中悬浮很久。

常见的需要飞沫隔离的病原体有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百日咳鲍特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流行性腮腺炎等。

1.对此类患者采取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床间距大于一米,挂粉色隔离标识,物品、诊疗器械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医用帽、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医用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3.减少探视,必要探视时,探视者做好防护(戴外科口罩和医用帽子),探视者与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一米以上。

密切接触者做相关检查,防止被感染。

4.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5.对室内空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6.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用双层专用袋盛装,密闭封存;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引流物与等量的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2小时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7.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用500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清洁消毒,2次/日,洁具专用,用后消毒。

8.患者用过的被服、床单、衣物等布类用品换下后,单独收集并做好标识,由洗消中心单独清洁消毒。

9.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单独收集并注明标识,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10.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人员均不得接触患者。

11.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2.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

13.患者出院后病室、地面、床单元、物表进行终末消毒。

三、空气传播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确诊或疑似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核(<5μm),远距离传播病原体而采取的措施,这些飞沫核能长时间保持活性,在空气中悬浮很久。

常见的需要空气隔离的病原体有肺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根据传播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专门经空气传播和优先经空气传播。

专门经空气传播是指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病原体只通过飞沫核沉积传播,如肺结核杆菌。

优先经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主要通过飞沫核传播,如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对此类患者采取单间隔离,受条件限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挂黄色隔离标识,物品、诊疗器械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医护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医用帽、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医用手套、穿鞋套、戴护目镜,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3.减少探视,必要探视时,探视者做好防护(戴医用口罩和医用帽子)。

密切接触者做相关检查,防止被感染。

4.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5.对室内空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6.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用双层专用袋盛装,密闭封存;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引流物与等量的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2小时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7.病室物品、地面、床单元用500mg/L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清洁消毒,2次/日,洁具专用,用后消毒。

8.患者用过的被服、床单、衣物等布类用品换下后,单独收集并做好标识,由消息中心单独消毒清洁。

9.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单独收集并注明标识,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10.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人员均不得接触患者。

11.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12.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保存相关记录。

13.患者出院后病室、地面、床单元、物表进行终末消毒。

考核评价:
通过本次培训,本科室全体人员已基本掌握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控制措施的相关内容,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现场抽查提问式考核,考核通过率100%,此次培训顺利结束,效果良好,但仍有个别人员掌握不佳,继续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