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统筹城乡发展调研组从5月8日开始,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基本情况我县位于彬长煤田腹地,是连接秦陇两省的咽喉要道。

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其中,农业人口30.8万。

耕地面积44.1万亩,果园50万亩。

2009年,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06亿元,人均18394元,折合美元2693美元,是2006年18.06亿的3.3倍,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财政总收入10.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分别较2006年的2.46亿元、0.79亿元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3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比2006年分别增长283.3%和104.7%。

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县从2006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1位,3年提升了23个位次,较2008年提升了9个位次。

今年生产总值可望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可望突破3000美元。

当前,我县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提出的“全国争一流,省内当排头”新的发展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当前现状“十一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了143个重点村建设,累计建成新居9.98万间199.7万平方米,涉及1.66万户,建成村级活动场所89个。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270条783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目标。

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0 处,铺设农村供水管网730公里,解决了11万人饮水困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较2006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新建改造了16个乡镇的农村低压线路,架设杆线212.42千米,保证了农村用电安全。

去年又投资80万元,实施“太阳-太阳”光伏发电工程,为偏远村10余户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

实施了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互联网接入工程,建成村信息服务站247个,发展有线电视8577户、移动电话达到17.25万户。

二是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15亿元。

不断壮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71元,较2006年净增1295元。

建成润杨柿饼加工、通达果汁等龙头企业4户,肉兔、干杂果等农产品加工点81个。

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117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7个,县级示范村100个。

2009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到10.1万人(次),劳务收入10.85亿元。

三是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

以“七镇两乡”为重点,硬化乡镇街道48.6万平方米,建设各类市场12个、两层以上商业门店3.9万平方米。

龙高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新民镇被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省级试点镇、市级示范镇,北极镇被评为咸阳市首届“魅力城镇”。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年累计投资8.7亿元,实施了紫薇中学新校区、县职教中心新校区等校建工程,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和农村初中供热工程及其他后勤设施建设,改、扩建中小学校121 所。

积极实施“蛋奶工程”,直接受益学生达到48127名。

稳步推进卫生事业。

先后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6所,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47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到95.3%,2003年以来,累计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8693.12万元。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县参保人数达到13.65万人,参保率78.9%,发放养老金1065.9万元,发放救灾款6886.8万元,城镇低保从06年的2863人,增加到4872人,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到了93.3%。

总之,当前我县农村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距离严格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现阶段,我县农村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产业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其它产业所占比例较小。

同时,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

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达到了15356元,比2006年增加10360元,年均增加31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103元,比2006年增加1099元,年均增加3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额仅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由2006年的2.52:1扩大到2009年的3.74:1,特别是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城镇居民收入是贫困人口纯收入的7.8倍。

而且农民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还要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种子、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真正能够用于生活性的收入就更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城乡基础设施差别较大。

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线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低于城镇。

突出表现在住房、水、电、路、讯等方面。

住房:城镇居民户住房条件较好,特别是建成的居民小区标准高,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农村住房除建成的新农村外,群众的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建筑标准不高,配套功能不齐全,抗灾害能力弱。

水:我县资源性缺水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全县拥有水资源8860.4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596.87万立方米,人均不到1000立方米,城乡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年需求量9777万立方米,缺口很大。

城乡供水差异较大,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农村为90%,且太峪等10个乡镇的16个村5.26万群众用水不能保证稳定供给,断水现象时有发生。

韩家乡的鹅池、元朝、太光村,城关镇咀头村,太峪乡群丰、沟渠头等6村共4200人由于居住分散、偏僻,供水工程实施难度较大,饮水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此外,城乡供水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影响供水队伍稳定。

电:全县仍有15个村、28个自然村没有实施农网改造,且线路多数是木杆和破股铝线,用电质量很差。

路: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水泥路的目标,但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上乡村明显滞后于城区。

太峪乡至今没有开通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无车可乘。

全县公交线路普遍没有延伸到各村,远离公路的群众出行难问题依然存在。

讯: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农村仅为3.3%。

城区家庭宽带接入超过了2%,而农村除过专网外,完全没有接入。

城区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覆盖率仅为60%,全县还有162个村未通固定电话,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5.6%。

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162所、幼儿园41所。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区校舍紧张与农村校舍闲置的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近三年来,每年有2000名左右的农村学生转入城区。

城区6所初中、小学中有5所学生人数达到千人以上,平均班额84人,小学最大班额86人,初中最大班额82人。

而农村152所初中、小学中千人以上学校仅有2所,初中平均班额40人,小学平均班额26人。

到2012年,城区学生将至少增加4000名,届时校舍短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是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

大多数骨干教师集中在城区,农村教师学历相对较低,年龄普遍偏大,教学骨干过少,加之由于前几年初高中扩招,教师逐级拔高使用,相当一部分学历高、年龄轻的优秀教师流入城区高中、初中任教,导致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出现了严重的教师老龄化现象。

从教师学历合格率看,城区初中、小学均已达到100%,而农村分别为97.82%、97.05%;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率,城区初中、小学分别为99.11%和84.3%,农村分别为95.89%、62.04%,其中农村小学比城区小学少了22.26个百分点;从学科结构看,城区学校基本没有学科性短缺现象,而农村学校几乎都存在学科性缺编问题,尤其是初中的地理、生物、体音美,小学英语、计算机教师严重缺编;从骨干教师所占比率看,城区初中、小学分别达到41.52%和52.3%,而农村分别只有36.59%和29.83%。

三是城乡教学质量上的差距。

现在,择校的关键是选择老师,由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多在城区,导致优秀生源大量外流,造成了城区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农村校舍闲置83所,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形成恶性循环。

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很大。

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二级甲等两所,均处城区;乡镇卫生院19所,均为一级,其中一级甲等5所,一级乙等11所,一级丙等3所。

全县医疗机构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15名,城区达457名,乡镇卫生院仅为258名,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36.1%,医技人员中,城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149人,初级职称264人,而农村卫生院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232人。

县级医疗机构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56台(件),乡镇拥有42台(件),城区拥有量为乡镇的3.71倍;全县各医疗单位共设置床位1000张,其中县级医院400张,乡镇600张,县级医院平均使用率达到102.5%,乡镇则仅为68.8%。

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设备严重不足,诊疗手段落后,最差的韩家、蒙家岭医院仅有听诊器、温度计等最基本的诊疗器材,无法满足区域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尤其是危重急症病人院前急救无法应对,致使相当一部分群众舍近求远。

五、社会保障标准差距较大。

根据调查情况看,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类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且水平较高,农村以家庭为主体的保障模式,范围小、水平低,相比差距很大。

一是城乡养老保险政策标准有差距。

我县城镇企业职工月领取养老金平均1280元,最低为504元,而农村养老保险按现行500元的最高标准缴费15年后,月最多领取约120元。

领取起始年龄标准也不一,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60周岁、女50周岁,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退休。

但是,农民养老金领取规定不分男女一律从60周岁开始,政策上有明显的差距。

同时,当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为养老保险覆盖“盲区”。

二是合作医疗政策标准有差距。

尽管今年大幅提高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但相对于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而言,仍然偏低。

以县级医院为例,在职干部职工报销92%、退休94%,城镇居民为70%,农民仅为55%。

医药费报销最高限额差距很大,干部职工为16万元,城镇居民为3.6万元,农民仅为2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