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企业通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医药企业通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医药企业通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目录1.系统概述 (1)1.1背景 (1)1.2系统总目标 (1)2.现状分析 (2)2.1管理现状 (2)2.2系统现状 (2)2.2.1现状剖析 (2)2.2.2问题诊断 (3)2.3分析结论 (4)3.现代化管理的新思路 (5)3.1管理的实现 (5)3.1.1“授权” (5)3.1.2“控制” (5)3.2管理的垂直化 (5)3.3管理规范化 (6)3.4管理过程化 (6)3.5管理企业中存在的差异 (6)3.6管理的精细化 (7)3.7管理的远程控制机制 (7)4.现代化管理软件选型的几个关键点 (8)4.1X公司发展情况及管理软件的需要 (8)4.2传统管理软件的设计思路 (8)4.3新型管理设计思路 (8)4.4数据库的选型 (9)4.4.1系统对数据库的要求 (9)4.4.2 Oracle 数据库技术 (10)4.4.3 Oracle Web 技术 (10)4.5I NTRANET (企业内部网)技术 (10)4.5.1对信息及应用程序的全能访问 (10)4.5.2自我服务的信息系统 (11)4.5.3决策制定 (11)4.5.4协作 (11)4.6开发工具选型 (12)5.某公司及PM 产品 (13)5.1某公司简介 (13)5.2PM产品介绍 (14)5.2.1 PM产品系列 (14)5.2.2 PM产品-医药综合管理系统的技术保证: (17)5.3某公司在医药行业的用户简述 (18)6. X公司系统需求分析 (21)6.1需求分析 (21)6.2商业增值网-双方面向未来高起点的合作 (21)6.3需求整理 (22)6.3.1现有软件功能范围的改进 (22)6.3.2业务运作与经营管理的要求 (23)6.3.3内外环境变化因素对软件系统提出的要求 (23)6.3.4从企业的技术现状出发对软件系统的要求 (23)6.3.5企业发展对软件系统的要求 (24)7.系统总体方案及功能结构 (25)7.1总体方案 (25)7.2功能结构 (25)7.2.1系统命名 (25)7.2.2系统实现的层次结构 (25)7.2.3 HYYMIS功能结构 (26)7.2.4系统构成间的相互关系 (26)7.2.5各单位间,各单位和总部同类系统的关系 (27)7.2.6 各系统功能简要介绍 (27)8.网络结构分析 (30)8.1应用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关系 (30)8.2应用平台 (30)8.2.1应用平台类型 (30)8.2.2应用服务平台在服务器硬件上的实现 (30)8.3网络平台 (30)9.系统建议方案及概预算 (31)9.1整体构架 (31)9.2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31)9.4网络容错系统与备份 (34)9.5网络防毒与安全系统 (34)9.6系统软件环境 (34)9.7应用软件环境 (34)9.8方案概预算 (36)9.8.1应用软件 (36)9.8.2系统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INCA公司的承诺 (37)10.1建立专项现场实施开发小组 (37)10.2提供在线售后维护服务 (37)10.3长久合作关系的确立-共同建立技术机构 (37)11.系统方案实施纲要 (38)11.1某公司项目组人员组成情况 (38)11.2任务安排 (39)11.3任务说明 (40)12.某服务体系 (42)12.1系统规划服务 (42)12.2培训服务 (43)12.2.1应用系统管理员培训(SV0201) (43)12.2.2业务操作的岗位培训(SV0202) (43)12.2.3网络及数据库管理培训:(SV0203) (43)12.2.4数据库编程技术培训(SV0204) (43)12.3数据组织和系统实施服务(SV0301) (44)12.4技术开发服务 (45)12.4.1外围开发服务(SV0401) (45)12.4.2专项功能开发:(SV0402) (45)1.系统概述1.1背景浙江省X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是一个批发、零售兼营的医药商业公司。

随着X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变化及企业经营的多样性,企业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面对不断蓬勃壮大发展的业务,企业在管理上必须跃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超常规发展变化,实现统购分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集成运输,建立企业整体现代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集团很早便使用了小型数据库下的局部计算机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局部数据共享、有效化库存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可见的绩效,为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

但该软件系统构建的相对固定性和企业的发展壮大、组织机构的调整变化、业务开展的延伸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数据库技术及软件的应变机制、系统的构建高度等越来越不能适应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各种需求。

北京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从事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开发与集成的专业化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和丰富的工程实施经验。

某公司的CI(公司形象设计)方案是“从业绩中创造影响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某公司具有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同X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合作关系,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从企业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入手,建立X公司统购分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X公司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成功建设与某公司自身的发展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某公司愿付出加倍的努力在双方的共同配合下建立一个成功的应用典范。

1.2系统总目标实现X公司主要经营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业务财务一体化及其批发、零售、运输系统的全面管理,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挖掘、加工、处理完整的商业信息;实现总公司的集约化管理,实现批发和零售的统购分销、连锁经营、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准确反映总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到深层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X 公司的各层管理者提供快速、准确的经营分析与辅助经营决策支持,制定精细合理的业绩评估考核体系、实现及时到位的奖罚激励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2.现状分析2.1管理现状近几年来,X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在国有医药商业的市场份额下降的形势下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公司现在的管理模式在物流过程设计方面合理性不够,未能实现批发对零售的统一配货,静态和动态库存的掌握滞后;未形成统一的配送体系,导致配送成本高昂;信息流的不畅阻碍了物流、资金流的流速,物流的周转周期较长、周转频率较低;财务系统和零售经营的手工管理使得企业在实现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障碍,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财务对业务及其他方面的监控管理变成纸上谈兵;还存在经营成本高、费用大;规模小、竞争无力;管理失控,商品和资金损失严重等管理问题。

2.2系统现状2.2.1现状剖析通过交流我们认为X公司从管理技术方面确实需要强有力的支持手段,而公司现有的系统,就其功能范围、可维护性与扩展方面已不能满足业务与发展的需要,某公司通过技术小组的配合,对企业的实际运作、部门职能、业务流程、现有系统的使用状况建立了一个初步完整的了解。

X公司已有相当长的计算机使用历史,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原有系统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主要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没有实现应用系统的一体化。

批发系统的局部化和零售经营的手工管理无法相通,无力实现业务配合和整体监控;采用的技术平台(数据库)仍是MIS 系统发展初期使用的小型数据库,不能适应系统的扩展,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同时还存在千年虫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总公司、分公司管理的一体化是不可能的。

∙各分部均没有实现业务财务的自动衔接,手工、机器双帐并行,处理延时,重复录入。

业务与财务部门没有实现在同一网络中的配合协同。

∙各分部没有与财务实现从结算到总帐的无缝衔接,从而使系统的实时性受到严重的制约,使某些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由于系统的构建以“原形”的方式进行扩展,使得系统日益庞大杂乱,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也给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带来相当的难度和巨大的工作量。

∙现有的软件系统从功能上是不完善的。

没有建立对各分部经营状况的监控、经营质量分析系统、支持高层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的管理分析职能和支持日常业务运作的数理分析功能。

∙现有系统对企业的变革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机制。

对于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人员职务的变化、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业务操作细节的调整均没有一个完善的手段和机制来适应。

∙业务数据的庞大和繁杂为财务系统的手工录入核对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安全性和一致性无法保证,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源重复劳动于事后核算工作,财务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实现。

∙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物流管理未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较差,不能达到进、销、调、存、财务、运输的线性延续管理,信息流的脱节和滞后延缓了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速和流量。

2.2.2问题诊断上述问题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系统的构建没有贯彻全局的观念。

在系统实施中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考虑岗位职能范围、授权、部门职能的调整;没有动态处理企业内各部门间的数据联系;没有考虑业务、财务、库房、运输、行政管理、决策的一体化及总公司与各分部的一体化。

∙系统设计面向单一需求。

对需求的分析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模型高度,往往就事论事,系统没有前瞻性,对于企业的变革不能通过“软件重组”来适应,而是通过“打补钉”的方式进行程序修改,使得系统日益难于维护且加大系统的风险性。

∙其采用的数据库的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是最为致命的。

在进行大数据量统计分析时则更受其制约,由于小型数据库系统对于网络冲突、介质错误、人为破坏等对数据完整和安全的威胁没有根本的保障机制。

不能从根本上脱离手工帐簿,造成手工、机器双帐并行。

财务对于系统中的数据不能直接自动入帐,这样不但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加大工作负荷。

只有选择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应用软件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3分析结论∙必须实现批发和零售统购分销、连锁经营、统一核算、统一配送的集约化经营模式。

∙建立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连锁经营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目前的系统必须被开放式系统所代替。

♦总公司内各分立系统进行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经营各环节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