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辅导资料(一)【知识要点】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一、走进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
2、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取“_原应叹息_”之意。
3、《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最有趣的情节是(),最凄惨的情节是()。
4、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2)“一丈青”(3)“母夜叉”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上梁山——官逼民反(2)()打宋江——过后赔礼(3)()穿针——大眼对小眼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
“豹子头”指的是()。
7、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8、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借东风——巧用天时(2)()借荆州——有借无还(3)()进曹营——一言不发(4)()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10、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1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1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二、综合性学习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此,某班决定开展“精彩成语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0.【看图竞猜】请你代表小组,从以下图中任选三幅猜出成语。
(4分)A.()B.()C.()D.()11. 【你说我答】请你代表小组,根据提示答出成语。
(3分)(1)你说: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人用它来比喻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答: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说:人们用它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的后半部分是“万夫莫开”。
我答:这个成语的前半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说:它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我答: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4.选文中作者描写春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现出春花的哪些特点?5.你如何理解选文中“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话的含义?6、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A、描写质地的:B、描写色泽的:C、描写生长旺盛的:7、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发,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差,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展开描写的?请写出表示顺序的词语2.找出上文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并写下来。
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应怎样理解?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5.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6.“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话能否改为“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为什么?7.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根据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三)《陈太丘与友期行》与《昔吴起出》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4分)参考答案: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4、找出例子,结合例子分析。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由视觉到嗅觉,由静态到动态.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五彩缤纷,春色的美丽无比,春天的勃勃生机。
3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1.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山尖、山坡上、山腰上2.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照,显得色彩缤纷,体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色彩找出三个即可)*教Net案d3.济南的山在薄雪的覆盖下“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的表面。
4.不能改,因为原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小雪的秀气,显得情态可掬。
改动后,缺乏了韵味。
5.表达了作者的怜爱之情,字里行间中显示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四)2.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3.色彩妙空间4.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7.①fǒu②shí(2分,各1分)18.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19.C (2分)20.(4分,各2分)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
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
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
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