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 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分述如下。 1.审方:审方系指药房审方人员审查医师 为患者开写的处方。合格的处方经审方人签 字后即可交计价员计价收费,对于有疑问或 不合格的处方,应即与处方医师联系,问明 原因,协商处理,决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或随 意处理。
3.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
审计、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处方的种类
1.按性质:中药处方、西药处方;
2.按部门和药物:普通处方(医保处方、自费处方)、急
诊处方、儿科处方、麻醉药品处方、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二类
精神药品处方,按规定用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和白色不同 颜色的纸张印刷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中药应捣碎应付 有些药物质地坚硬,成分不易煎出,需经捣碎应付。大多 药物可预先加工备用,如大部分矿物类、贝壳类、鳞甲类等; 但是,对于含挥发油类及油脂类的种子药物则不能预先加工, 不然香气挥散,油脂氧化变质,影响疗效,因此,只能于调配 时临时用铜冲捣碎。需临配时捣碎药物,如砂仁、蔻仁、酸枣 仁、胡麻子、重审查以下项目: 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
等是否清楚,公费者需查验公费证与号码。 ②药名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
对儿童及年老弱者尤需注意。 ③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有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 药存在。 ④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有否“脚注”,“并开药” (指处方中共中央2-3味药物合并开在一起,多半是 疗效基本相同,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或是常用配 伍使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是否明确等。 ⑤处方中药物本调剂室是否备全等。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 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 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 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 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 叶等。
四、特殊处理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 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 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 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 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 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 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 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汤剂的服法
一般情况下,多数中药汤剂都是煎好后凉温服用,服药与进食 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需特别注意的服法包括以下几种:
用药禁忌
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 中药配伍禁忌、孕妇用药禁忌、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
中药配伍禁忌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 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 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 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处方应付
处方应付系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的要求,选用符合规格标 准的药物,进行处方调配。 处方应付一般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应付、中药炮制品应 付。 药材经加工炮制后,能改变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医师 根据辨证论治,依病情不同,在立方时就需要选择不同的经过 加工炮制的药物,以求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 作用。因此,在调配处方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炮制品的应付。 根据历史用药常规和各地区的用药习惯,处方炮制品的应 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医师在处方上写明药物炮制品的名称 时,才付给炮制品种,若只写药物名称,而不写炮制品的名称, 则付给生品。这类药物一般既可以生用,也可以炮制后使用, 但是,炮制后的药物,其治疗作用与生品有很大的不同。如生 麻黄解表发汗力强;而蜜炙后平喘的作用增强,发汗作用则降 低。又如甘草生用可以解毒利咽;炙后用则益气和中。因此, 这类药物要注明是否需炮制。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 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 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 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 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 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 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 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 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孕妇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 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 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 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 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 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 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 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 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 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 以防发生事故。
毒麻中药的调剂和管理
麻醉药,罂粟壳 。
毒麻药应划定专区,严禁与其它药品混杂、专库、专 柜加锁,专人保管 。
毒药医疗机构凭医师处方,药店凭盖医疗机构公章的 医生处方处方量不得超过二日极量。处方应经药师复 核并签字方可发药对未注明“生用”的应付炮制品处 方一次有效,处方保存二年 。
麻醉药处方量不得超过 三日常用量。
处方应付
另一类药物则不论只写药名或写炮制品名,均付给炮制品; 如果因病情需要而要用生品,则要在药名前面另加“生”字[举 例]。又如处方写“酸枣仁”,应付“清炒酸枣仁”;写“生枣 仁”则付生品。此类药物一般需经炮制后使用,很少生用,因 此,只要写药名就可以付炮制品。在这类药物中某些药物质地 坚硬,炮制后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来,如王不留行炒后开花; 矿物药炒后酥脆。另有些药物性烈偏激,炮制后可缓和偏性, 增强疗效,如白术性燥易伤阴,用米泔水浸制后可减少其燥性, 麸炒后可以增强健脾作用。还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以矫正其不 良的气味。
中药煎煮常规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 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 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 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 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 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 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 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 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 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处方的结构
1.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 位、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 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2.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 用量。
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 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 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 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 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 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 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 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 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 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 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 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 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 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 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 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 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4.复核、包装与发药:为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防 止调配差错与遗漏,对已调配好的药剂在配方自查基 础上,再由有经验的中药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核对, 重点核对调配的药物和用量与处方是否相符;需特殊 处理的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物有 无虫蛀和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和有配伍禁忌药及 贵重细料药的应用是否得当;调配者有否签字等。经 核对无误后复核人员签名盖章,即可装袋发药。 包装的药袋上写明患者的全名。中成药还须写明 用法与用量。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环,按取药牌发药,发 药时要与患者核对姓名剂数,无误后再向患者耐心地 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务使患者完全明了,以保证 患者用药有效。
中药调剂的注意事项
张姚飞
中药处方的概念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处方是指由注册 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 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 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 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 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 律、技术、经济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