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1.好莱坞类型片通常具备哪几个要素?有哪几种典型的种类?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等。
二是定型化的人物,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
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
类型电影包含西部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探险片等。
2.新好莱坞电影的创新之处在于哪几个方面?一是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新好莱坞电影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
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新好莱坞产生了一批反思越战的优秀影片。
70年代,由于受“水门事件”等政治丑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还出现了政治电影,指责政府腐败,反映社会不公。
而更多的影片则以青年人为对象,表现他们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状态下心灵的空虚,价值的失落,以及对传统的彻底反叛。
二是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①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②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
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
③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
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是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四大师及其代表作?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沉沦》《大地在波动》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德意志零年》《意大利万岁》德.西卡:《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温贝尔托.D》4.中国第五代电影电影导演代表人物和作品?陈凯歌: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张艺谋: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冯小刚:甲方乙方吴子牛:喋血黑谷田壮壮:猎场扎撒黄建新:黑炮事件、红灯停绿灯行5.中国第六代电影电影导演代表人物和作品?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宁浩《绿草地》等。
电影描述1.雨中曲里有哪几段歌曲场景?分别描述每段内容场景一:唐因为凯西的话而对默片的意义产生怀疑,心情不好。
所以他的钢琴师朋友开始弹琴唱歌跳舞,安慰他,用各种事实和例子证明默片的价值场景二:唐和凯西所在的舞蹈队跳舞唱歌,宣告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场景三:摄影棚里,唐设置好美丽的场景,月光、灯光、和风、阳台...并用歌声向凯西表明心迹,两人开心地跳起欢快的舞蹈。
场景四:唐接受语言训练师的训练时,与钢琴师好友一起歌舞,表达了对无聊训练的调侃和厌恶。
场景四:唐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失败心情很不好之时,钢琴师和凯西和唐三人一起唱good morning,重新恢复了唐对有声电影的信心并一起想出了解决办法,。
场景五:解决完问题后,唐送凯西回家,吻别,然后开心地在雨中唱歌跳舞,表达了恋爱的喜悦心情。
排水管里的水向凯利脑袋倾泻而下,还引来了警察,增加喜感。
场景六:唐想办法揭穿了林娜,让观众们知道了凯西的功劳,两人载歌载舞,互诉情意,电影结束。
2.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冯小刚上课那一段具体分哪几个部分?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片段:1,上课后,帽子飞了,风波起,,胡老师故作镇定地解释,解除尴尬;2,帽子再被吹,一位同学冲过去捡起来,被骂,表现老师的古板;3,老师问谁是班长,该同学离座去指出来,越发不受控制,老师更生气;4,板书,解释尼布楚条约后发现帽子里的煤球,大发雷霆,马小军站起来解释,再被骂。
5,一伙人冲进教室从窗户出去,教室里目瞪口呆6,那伙人叫老师捡鞋子,老师发火,虚张声势;6,老师恐惧心虚,把鞋子扔出去胡老师在讲台上面,台下学生们一言不发地看着。
讲台上的老师、教室中的学生是两个“场”。
这两个“场”相互对峙,关系微妙。
胡老师讲课的时候,姜文用了三次从讲台上固定机位、广角镜头俯拍学生的全景镜头。
无论讲台上的胡老师讲话还是不讲话,固定机位全景镜头中的众多学生始终一言不发,定定地看着胡老师。
广角的全景镜头、机位的固定和音响的无声,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压力——“可怕的沉寂。
”这样固定、全景、无声的镜头相继出现了三次。
每一次出现,都在增加胡老师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讲台上装满煤球的草帽(包括往草帽里面放煤球的过程),同学们都看到了,唯独讲台上的老师没看到。
众多的学生是“明白人”。
他们忍住了笑,不动声色地看着老师的笑话,而老师却是唯一一个蒙在鼓里的“被蒙蔽者”。
最可笑的是,老师自己不这样认为。
老师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明察秋毫的智者。
论述1.为什么说好莱坞经典歌舞片是最具梦幻色彩的类型电影?2.分析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这部电影,因为他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
有励志,有批判,有爱情,甚至还有商业电影里常见的追逐戏。
本片通过一个参加百万富翁电视节目的少年,在逐步回答各个赏金问题的同时,闪回他从小到大这10多年来的经历。
本片叙事技巧相当高明的一点,就是三段叙事巧妙的剪辑到了一起。
一,是他在台上,在摄影机前,在众人的目光里回答可以让他得到金钱的问题;二,是他被警方抓走,因为怀疑他涉嫌作弊,在警察的盘问下重新揭开这些问题,他为什么会选择那个答案;三,就是这个问题,在他的生命里,究竟是通过什么来证明的。
这种叙事手法极大的丰富了观众对于整部电影的感染力,从一开始第一个问明星的问题,就揭露了主角杰玛•马利克从小的命运。
在数个问题的背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杰玛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更多的是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印度,这个近邻究竟是什么样子,所以当天涯等BBS上出现很多讲述印度真实现状的帖子,都会引起我们好奇的猎奇心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本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也是抱着这种猎奇心理在印度进行拍摄,究竟圣河里是不是每天都有腐尸?究竟印度人上厕所从来不用手纸?究竟印度人是不是从来都用手抓米饭来吃?我们对印度的很多疑问,在本片中可以窥见一斑。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叙事不算复杂,但阐述的“点”很多,有个人的成长,有兄弟亲情,还有爱情。
主角杰玛•马利克的一生是比较悲惨的,母亲死于宗教冲突,又被当地的黑社会骗去做乞丐,还差点被弄瞎了眼睛----因为这样子做乞丐会更讨人喜欢。
在哥哥的庇佑下,他得以侥幸逃出生天,两人开始过着混混般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中,杰玛依然有着自己的坚持,但舍利姆已经彻底染黑,为了钱,他杀人,加入黑社会,抢走了杰玛喜欢的女孩拉提卡,送给了自己的老大。
杰玛最终和哥哥分开,选择做一个茶水员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如果不是因为他知道拉提卡喜欢看《百万富翁》这个节目而去参加节目就是让拉提卡能够找到他,恐怕他一辈子都会安分守己的干一份卑微的职业聊此余生;而哥哥舍利姆在黑社会里越陷越深,失去了亲情的他在最后一刻醒悟过来,但他的命运依然也无可改变。
两兄弟在印度社会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各自带出了电影对这个社会的批判观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人提出的第三个宗教问题:印度教义中描述的罗摩神,他的右手里握着的是什么?这时候,电影画面折射的,正是杰玛幼时,母亲的死,死于穆斯林和其他宗教拥护者的杀戮中。
当那些狂热的教徒拿着木棒一下下敲在这些无辜的平民身上的时候,罗摩神右手握着的东西,就正好是杰玛心里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弓和箭。
正是靠这些问题,一步步的揭开了杰玛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让观众不禁要为受过如此多苦难的年轻人所叹息。
警察对杰玛能回答出这些问题感到不可思议,连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们都认为肯定杰玛在作弊,但观众通过电影,通过这些故事,便能像片中那位听杰玛叙述自己经历的警察一样,明白他为什么能回答出来:这是一个人,用生命铸写的答案。
3.分析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人性都有阴暗的一面,但他是会改变的,我们一开始的互相不信任猜忌终究会消失,因为我们不同于动物,随着我们之间相处,我们的交往越来越多,我们更加彼此了解对方,同情对方的不幸,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冷漠,变得充满爱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怜悯如春风化雨慢慢的将我们变得善良,因此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正如《中央车站》所展现的一样。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在这里帮人写信。
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
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
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
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
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
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
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
《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
最后他们互相影响,找回了自我的善良。
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和苦痛就这样交织着传递给观众,然后观众又变成剧中人,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