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荷兰的花》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荷兰的花》
4、交流;学到这儿,你觉得荷兰人怎么样?板书:了不起、坚持不懈、勤劳……
5、小结:从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的勤劳、坚持……
(二)学习3—5小节,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的精准
过渡: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你又会对荷兰人又有哪些了解呢?作者用三小节介绍了他们最痴迷的郁金香。
教案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堤、谧、湛、蕨”等字音,理解“沧海”、“桑田”、“秀姿天成”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通过品读课文,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郁金香的语段,体会比喻的精准。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感受荷兰人的勤劳,对土地的热爱、对花的痴迷以及鲜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3)交流,随机点拨并板书:
变xx为xx
让xx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用鲜花装饰xx
4、小结梳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选了哪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有双神奇的手。作者是这样安排选择的材料的,先简略地介绍了(板书:略)——荷兰人用神奇的手变沧海为桑田,再详细地介绍了(板书:详)——荷兰人用这双神奇的手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接着概要叙述了(板书:概)——他们用鲜花装饰城市。
老师
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等;2、查找资料,了解荷兰、郁金香等资料;
3、收集“中国的花”相关资料,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八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荷兰具标志性代表图片——郁金香、风车、木屐等,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国家?通过课前的预习及收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荷兰。
2、学习课文第一节,自由轻声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窗口放满了(),(),()。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再仔细看看——(出示图文)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指名读,说说它的意思。(出示意思)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指导朗读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荷兰人窗户上不挂窗帘,他们用鲜花做窗帘,真不可思议。)
师:你能用反问句式将下面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出示句子: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指名回答。
10、多美的国家啊!多浪漫的荷兰人啊!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6——10节,一边走入这个美丽的国家吧!(齐读课文的6——10节)出示图片
师:荷兰人是那么的喜欢鲜花,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对,课文的第1、2节就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第1、2节)师叙述补充资料:“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思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与海平面而得名。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到“灭顶之灾”。他们长期与海搏斗,为海造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住海水,再用风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里,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有关图片)
4、能仿照课文第3节或第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并运用方法理解——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典型事物描写方法,并仿照课文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建立xx知识的联系
1、复习引入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有这样的特点——出示课题:8、荷兰的花,我们知道,课文不仅仅是写花,而是——要通过荷兰的花写荷兰的人。
(1)齐读课题
(2)板书——荷兰人
过渡: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讲清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呢?
二、根据提示,理清脉络,了解作者选择的三部分内容1、预习反馈,了解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5)出示,引读: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板书:神奇的手
2、根据第5小节的提示,梳理作者选择的三部分内容
师: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荷兰人真的有双神奇的手的呢?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选了哪些内容来写的?老师提示大家课文写了三部分的内容,要弄清楚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要特别关注第五小节。
(2)小结:为了一支罕见的郁金香,荷兰人愿意……郁金香真是——价值不菲、价值连成。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对荷兰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他们富有想象力,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三)学习6-10小节,感受荷兰人用鲜花装饰生活的氛围过渡:他们用鲜花装饰着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看——
1、配乐欣赏图片。
交流:第3节写了xx的形状和颜色。
5、教师出示第3节,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节?一生读第3节,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郁金香的典雅描绘得有声有色!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大家深有同感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示图片)齐读第3节。
师:课文的第4、5节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能仿照课文第三或第四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炽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并能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从中感受到荷兰人对土地的挚爱、对花的执著以及花在荷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学生交流:第4节运用两个具体的事例写了荷兰人痴迷郁金香,并把郁金香定为国花。第5节写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精心栽培。
师:从这些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出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吗?找一找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来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
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融入进荷兰人的生活中一起去痴迷这典雅、高贵的郁金香吧!请男生读第4节,女生读第5节,读出这份痴迷!过渡:是呀,荷兰人用他们的手创造了美。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一双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请你快速读读课文6—10节,完成下面的填空。出示填空: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花篮,里面插满(),()。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
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找到了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一句句子。打开书,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1)指名交流,出示: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2)读句子,理解“心驰神往”。
(3)小结过渡:这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点明了花和人之间的关系——齐读句子。
(4)欣赏xx美景。
2、自读6—10小节。
3、xx配合读,理清顺序。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荷兰人对美的追求,让生活充满了情趣。
四、总结提升,了解写作特色,明确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1、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了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1)出示句子: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师:多美的荷兰啊,你还知道这个国家的其他资料吗?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多媒体出示有关资料。
三、读写结合
师: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痴迷的是郁金香,那么你呢?是否也能用你的笔将你最喜欢的一种花介绍给大家呢?
出示要求:读写结合:学习课文第3或4节的写法,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学生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xx的花
出示答案: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
b、理解“洼地”在文中的意思。
c、指名交流第二句。
d、出示答案: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到处种满了花儿,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
3、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3、补充资料:荷兰人的围海造田工程。
11、师做小结:荷兰人不仅爱花,而且更热爱他们生活的土地,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手神奇的在荷兰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美,从风车摇曳、木屐深深的低洼地,荷兰人翻天覆地将其演变成馨香四溢的“欧洲花园”,创造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荷兰。让我们一起走进荷兰,再一次去感受那份神奇的力量吧!(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音乐、图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有着“欧洲花园”美称的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荷兰,去浏览那儿的城市风光,去欣赏那儿特有的鲜花,去呼吸一下异国风情所带给我们的气息吧!
二、学习课文。1、师:打开书,翻到课文,听老师读课文,你了解到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xx读课文)音乐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最爱郁金香鲜花装饰生活3、轻声读课文,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荷兰人最爱郁金香?4、师: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到5节,每一节各写了什么?(齐读3——5节)
(1)预习检查,指名读正确、读通顺第五小节。正音:沧海、桑田、柔弱。
(2)根据提示句,理清文章三部分内容。
出示句子: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最爱xx鲜花装饰xx
装饰生活国花
形状、颜色、来历
篇三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炙热、秀姿天成、心驰神往”的意思,积累描写郁金香形状与颜色的好词佳句。
2、继续学习通过提问来理解句意的方法;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体会使用反问句可以使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感情更加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