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秘书学教案第一讲内容:绪论和秘书活动的沿革(第一章)教学要求:一、了解秘书人员、秘书方法、领导意图、秘书环境、秘书业务、秘书工作方法、秘书办公手段、综合学科等名词的含义以及秘书学的研究领域;掌握秘书活动和他的基本要素,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征,秘书学的含义及特征,秘书学的研究方法等。
二、了解原始社会末期秘书活动的特征,我国古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的演变,古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清代秘书机构及其演变,国民政府的秘书活动;掌握我国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和产生标志,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制度和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等,近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秘书工作的主要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秘书工作经历的历史阶段和主要特点。
教学简案:绪论第一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一、秘书活动是秘书学的对象(1)学科的创立需要规定学科对象。
(2)康德:知识成为科学就要有特有的不同之点。
(3)现代秘书学界对秘书学学科对象研究众说纷纭。
(4)一般认为:秘书学的对象为秘书活动。
(秘书活动概念:秘书人员为领导者进行有效决策与管理所采取的辅助行为。
原因:能够体现出学科对象的单一特征,能够摆脱经验描述对秘书学建设的束缚,能够避免秘书学内容的芜杂和随意性,能够为秘书学体系的建构提供科学依据。
)二、秘书活动的基本要素1、秘书人员概念介绍主体要素(主导要素,统领作用)2、秘书工作概念介绍客体要素3、秘书方法概念介绍中介要素4、领导意图概念介绍潜在要素5、秘书环境概念介绍外在要素三、秘书活动的性质及特征1、秘书活动区别于其他职业活动的本质属性——辅助性依据:一是从秘书人员的地位上看;二是从秘书组织的性质上看;三是从秘书工作的作用上看。
2、辅助的直接性;辅助的全面性;辅助的非独立性。
3、秘书活动的重要特征。
(1)文牍性(2)秘密性(3)事务性(4)受动性(5)随机性(6)补偿性(7)潜隐性第二节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一、秘书史研究范围:秘书通史,国别秘书史,断代秘书史,专项秘书史,秘书思想史。
二、秘书理论内容:基础秘书理论,应用秘书理论,交叉秘书理论。
三、秘书业务内容:文字工作,文书工作,信息工作,协调工作等。
四、秘书技术内容:秘书工作方法,秘书办公手段,秘书办公场所。
第三节秘书学的相关学科一、秘书学与决策学的关系美国著名学者西蒙提出决策科学。
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日益成为领导者的首要职能。
举例。
两者为学科交叉关系。
二、秘书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秘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即辅助管理活动。
两种学科有交叉关系。
三、秘书学与行政学的关系行政学是秘书学的母本,秘书学是行政学的分支。
四、秘书学与文书学的关系两者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五、秘书学与应用写作学的关系两者有交叉关系六、秘书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两者的密切关系,举例。
秘书心理学的产生。
七、秘书学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两者有某种交叉关系。
八、秘书学与信息科学、预测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秘书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一、秘书学的学科类型学科分类:分支学科,边缘学科,横向学科,综合学科秘书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详细介绍)二、秘书学的学科性质秘书学是一门研究秘书活动及其规律的综合学科。
秘书学的特征:1、知识的综合性2、理论的应用性3、学科的群体性三、秘书学的研究方法1、事实积累法2、经验分析法3、案例研究法4、试验证实法第一章秘书活动的沿革第一节我国秘书活动的起源一、秘书活动产生的条件两个基本条件:1、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2、文字和公文的出现是秘书活动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秘书活动产生的标志广义:黄帝至禹时期狭义:黄帝时期(详细介绍龙山文化晚期,当时秘书活动的特征,夏朝秘书活动上升为秘书工作)夏朝是我国国家秘书工作产生的标志。
第二节我国古代的秘书活动一、古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演变简介:商——西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二、古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1、秘书活动历史悠久2、秘书机构变动频繁3、秘书人员选拔较严4、秘书制度比较完备三、古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制度1、文书工作制度2、档案工作制度3、保密工作制度4、信访工作制度5、印章管理制度6、工作报告制度7、办事责任制度8、参谋言谏制度四、古代社会对秘书的素质要求简介各朝代选拔秘书的要求。
第三节我国近代的秘书活动一、近代秘书机构和秘书名称演变简介清代末年秘书机构及其演变及辛亥革命时期的秘书机构及其演变二、近代秘书活动的基本特点1、近代秘书活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特性2、改革是近代秘书活动发展的主流3、近代秘书活动是过渡时期的必然产物第四节我国现代的秘书活动一、国民政府的秘书活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秘书活动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活动内容:秘书人员(第二章)秘书工作(第三章)教学要求:一、了解公务秘书、私人秘书、通用秘书、行业秘书、综合秘书、专项秘书、集体秘书、个人秘书等基本概念;掌握狭义秘书和广义秘书的概念与区别,秘书的类型和层次划分。
二、了解狭义和广义的秘书工作概念,秘书工作的范围;掌握秘书工作的分类和作用,新时期秘书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模式和办公手段上的发展变化,秘书工作的新趋势,秘书工作的原则。
教学简案:第二章秘书人员第一节秘书的概念一、研究秘书概念的意义(1)秘书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成果。
人的认识活动: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
(2)秘书概念是秘书学的理论基石秘书是秘书学的逻辑起点。
(3)秘书概念是秘书学成熟的标志秘书概念的日臻精确,就标志着秘书学的日益成熟。
二、不同秘书概念之比较我国现代秘书概念大约有50 余种。
1、比喻式概念2、列举式概念3、指事式概念4、指人式概念三、秘书概念的界定1、揭示秘书概念的方法属种差定义:被定义概念= 种差 + 邻近的属2、揭示秘书概念的规则定义的规则:定义必须相称;定义必须明确;定义必须肯定;定义项不应包括被定义项。
3、秘书概念的界定。
(1)狭义的秘书:是指掌管文书并直接辅助领导者全面处理事务的专门人员。
(2)广义的秘书:是指在领导者身边或中枢机构工作,并以办文、办会和承办领导者交办之事为主要辅助任务的专门人员。
狭义秘书一般有:文字秘书、领导者的机要秘书和个人秘书,以及经常参与政务活动的秘书广义秘书一般有:秘书、秘书工作者、机要人员、秘书首长。
第二节秘书的类型一、按职业性质分类(1)公务秘书概念;特点。
公务秘书占居我国秘书队伍的主导地位。
(2)私人秘书概念;特点。
二、按业务范围分类(1)通用秘书(2)行业秘书三、按工作岗位分类(1)综合秘书(2)专项秘书四、按辅助对象分类(1)集体秘书(2)个人秘书第三节秘书的层次一、从组织级别上区分( 1)中央秘书层(2)地方秘书层(3)基层秘书层二、从辅助功能上区分(1)决策辅助层秘书(2)事务处理层秘书(3)技术操作层秘书三、从职位分类上区分(1)高级公务员层秘书(2)中级公务员层秘书(3)初级公务员层秘书第三章秘书工作第一节秘书工作概述一、秘书工作概念( 1)概念狭义秘书工作:是指秘书人员为完成辅助领导工作的任务而在一定业务范围内的劳动。
广义秘书工作:是指秘书人员为完成辅助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的任务而在一定业务范围内的劳动。
(2)共同之处:外延均为一种劳动;劳动主体均为秘书人员;内涵均为完成某项辅助任务。
(3)区别之处:狭义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工作;广义秘书工作是辅助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
二、秘书工作的类型(1)按照辅助内容分类秘书工作秘书性工作(2)按照工作态势分类程序性秘书工作非程序性秘书工作(3)按照主动程度分类跟随性秘书工作主体性秘书工作(4)按照业务范围分类通用性秘书工作行业性秘书工作三、秘书工作的作用(1)参谋助手作用(2)沟通协调作用(3)督促检查作用第二节秘书工作的内容一、秘书工作的范围(1)文字工作文稿的撰拟;文稿的校核。
(2)文书工作发文处理;收文处理。
(3)信息工作信息的搜集、加工、提供。
(4)协调工作部门关系协调;工作协调。
(5)督查工作(6)信访工作办信和接访。
(7)议案和提案工作议案的办理;提案的办理。
(8)机要工作秘密文件的保密;秘书会议的保密;办公设备的保密。
(9)会议工作(10 )接待工作(11 )随从工作(12 )值班工作(13 )印信工作(14 )通讯工作(15 )其他工作二、秘书工作的发展1、指导思想上的发展2、工作方式上的发展3、工作内容上的发展4、管理模式上的发展5、办公手段上的发展三、秘书工作的趋势1、延展化趋势2、智能化趋势3、高效化趋势4、社会化趋势第三节秘书工作的原则一、准确原则二、及时原则三、严谨原则四、同步原则五、保密原则内容:秘书机构(第四章)秘书职能(上)(第五章)教学要求:一、了解狭义和广义的秘书机构、中枢机关、秘书制度等基本概念;掌握秘书机构的基本特点、作用,秘书机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秘书机构的组织模式及其优缺点,秘书机构的布局方式,秘书工作制度,我国秘书工作制度内容,秘书管理制度及其内容,秘书机构改革内容等。
二、了解秘书职能、辅助决策、管理职能、沟通信息等基本概念;掌握辅助决策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步骤,辅助决策的意义,辅助决策各个阶段的秘书活动,辅助决策应遵循的原则,协助管理的特点、原则,管理活动中的具体秘书活动,督查工作的性质、任务、范围、方法,沟通信息的作用、特征、原则,信息处理过程等。
教学简案:第四章秘书机构第一节秘书机构概述一、秘书机构的概念秘书机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秘书机构,是指担负文牍性工作,并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办事部门。
广义的秘书机构,是指凡具有参谋助手、沟通协调、督促检查等功能,并为领导工作和机关工作服务的办事部门。
二、秘书机构的性质秘书机构是辅助机构,办事机构,是协调机构。
特点:1、辅助功能的综合性2、所处位置的中枢性3、组织关系的封闭性三、秘书机构的作用1、组合作用2、枢纽作用3、过滤作用第二节秘书机构的设置一、秘书机构设置的原则1、统一原则( 1)机构名称要统一。
(2)机构设置要统一。
(3)职能目标要统一。
2、精简原则(1)设置要精干(2)分工要简明(3)设置要科学3、效能原则(1)分工要合理。
(2)要减少层次。
(3)幅度要适中。
(4)结构要科学。
4、适应原则(1)主要领导者的工作需要。
(2)分管领导的工作需要。
(3)机关工作的需要。
二、秘书机构的组织模式1、因人分设制模式图2、因事分设制模式图3、混合分设制三、秘书机构的布局方式1、集中式2、分散式第三节秘书机构的建设一、秘书队伍的建设1、保持相对稳定2、提高综合素质3、优化队伍结构二、秘书制度的建设1、秘书工作制度的建设2、秘书管理制度的建设三、秘书机构的改革1、规范机构名称2、调整秘书职能3、变更秘书机构第五章秘书职能(上)第一节辅助决策一、辅助决策概述1、辅助决策的涵义辅助决策,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机构为领导者制定并实施决策所采取的各项辅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