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二章一、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以及评价答:1、绝对优势理论的含义: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的低于另一经济体。
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以提高。
2、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①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增加世界产出的规律;②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缺陷与不足:①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绝对优势学说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②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该理论未能给出商品在国际间进行等价交换的理论说明。
3、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核心原则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4、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①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优势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③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
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④按照该学说差异决定贸易的核心,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⑤李嘉图的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
第三章一、出口贫困化增长的条件1.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2.国际市场上的大国,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3.产品价格弹性小4.出口导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出口第四章一、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二、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也称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三、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答:按照H-O理论:即各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则美国作为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事实恰好相反,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却是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却是汽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被称为“列昂惕夫之谜”。
四、H-O-S定理的基本内容:答: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
五、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六、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说明了要素禀赋的变化对生产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过程第一阶段:美国对某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
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
第三阶段: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与美国产品进行竞争的时期。
第四阶段:美国开始了进口竞争时期。
二、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答:①产业间贸易是指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秉赋的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生产要素秉赋国家之间所进行的贸易。
②产业间贸易是在不同产业间的,如银行采购IT产品;而产业内贸易是在产业内部,如上下游企业间③在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第六章一、小国关税效应分析1、小国情况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的是该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小,以至于其产量和贸易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它只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
2、第78页图形分析■生产效应:其数量为Q1Q3,是在关税保护下国内生产增加的部分,也叫进替代效应,或保护效应;⏹消费效应:在图中其数量为Q2Q4。
由关税带来的国内消费的减少;⏹贸易效应:由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即Q1Q3与Q2Q4之和;⏹税收效应:是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PwPt*Q3Q4。
⏹生产者剩余增加1这个部分;⏹消费者剩余下降了1+2+3+4;⏹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中,1的部分为生产者获得,3的部分为政府关税收入;⏹而两个小三角形(2十4)则是征收进口关税后的净损失,为“保护成本”3、小结:①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但从总体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下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②如果要采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时,决策者必须考察本国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二、关税与配额的区别①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而配额则直接限制商品的进口量或进口金额,因此,配额在对进口限制的程度方面更直接,更易于控制。
②配额比关税更严厉,因而更受国内生产者的欢迎。
③进口配额只考虑保护生产者利益,一般由政府主管机构硬性规定,很难考虑消费者需要,使消费者遭受到更大的福利损失。
④进口配额取代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失去了对进口竞争产业的刺激力量,使生产效率降低,容易引起腐败。
三、什么是幼稚产业答:经济学中指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良性发展,这样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四、为何中国遭受反倾销日益增加①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增长。
②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③部分商品出口秩序混乱。
④中国部分商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⑤中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五、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86页第七章一、货币升值、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升值是反之。
第八章一、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有无数交易者的完全竞争市场上,相同的交易产品或金融资产,经过汇率调整后,在世界范围内其交易成本一定是相等的。
二、J曲线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一种静态分析,没有考虑调整的时间因素。
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实际经济部门贸易量的变化,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变化到贸易量的增减带来国际收支的改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即存在时滞,在贬值之初,国际收支非但不能改善,反而可能更趋恶化,这种现象即为“J曲线”效应.第九章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基本情况(略)第十章一、劳动力、资本流动的影响(1)1、劳动力流动对移出国的影响①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效果的损失。
②移民造成人才的流失。
③移民会给移出国带来一些利益。
如:一些国家得自移民的海外汇款对其平衡国际收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等。
2、移民对劳动力移入国的影响①增加该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移入国所谓的“投资移民”政策使得国民财富增加。
③移民或劳动力的流动带来了优秀的人才和不同的文化;④对劳动力不足的国家,移民会缓解劳动力供应的紧张,有助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①形成全球利润最大化②加速世界经济的国际化③加深货币信用国际化2、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积极:①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②可以带动商品出口;③可以迅速地进入或扩大海外商品销售市场。
④可以为剩余资本寻求出路,生息获利。
⑤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资本输出,一般来说意味着该国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意味着该国更有能力加强同其它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国际声誉或地位。
消极:①必须承担资本输出的经济和政治风险②会对输出国经济造成压力3、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积极:①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
②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
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消极:①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
②可能使本国经济陷入被动境地。
③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第十三章一、关税同盟1、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2、关税同盟三个特征:①完全取消各成员国间的关税;②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③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3、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
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1)贸易创造,是指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
第一,消费者节省开支,增加福利第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贸易转移,是指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进口自较高成本国的过程和现象。
第一,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低价格产品转而购买成员国的高价格产品,增加了开支损失,减少了福利。
第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生产者,使资源不能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
因此,它代表了关税同盟的贸易保护方向。
4、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①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是市场扩大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②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③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利于吸引外资。
5、关税同盟的负面影响①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
②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③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