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贡本商贸有限
公司湼中养殖分公
项
目
建
议
书
青海贡本商贸有限公司
湼中养殖分公司
第一章项日概况
一、全县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部,黄河支流湟水流域的中上游。
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932 〃〜
101°54'50〃,北纬36 °3 ' 32 〃〜37 ° 03 ‘19 〃。
县境东西长
68km,南北长91km,总面积2007.23km 2。
全县海拔2225〜
4488m ,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东与平安县毗邻,南与化隆、贵德两县交界,西与海南州共和县、海北州的海晏县西南市湟源县接壤,北与大通县相邻。
湟中县是距离省会西宁市最近的卫星城。
青藏铁路、109 国道、西(宁)湟(源)一级公路、西(宁)久(治)公路、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2 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县城鲁沙尔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旅游中心,北距西宁市
25km ,面积10.5 km 2。
湟中县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青藏铁路、青藏公路109 国道横穿多巴镇,形成铁路、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气候条件本县气候属高原大陆型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0〜5 C,年均降水350〜
650mm , 降水多集于7〜9 月,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900〜1000mm ,植物生长期115〜225 天,无霜期110〜170 天。
(三)资源条件
全县土地总面积405.04 万亩,占全省的0.37% ,人均10.23 亩。
其中耕地面积104.87 万亩,占总面积的25.9%,草地面积183 万亩(冬
春草场29 万亩,夏秋草场116 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5 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9.2% 。
草地类型有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和灌丛草甸类等四类,平均每亩产草量(鲜草)152kg ,每10 亩草场可载一只羊单位。
年均人工种植牧草10 万亩,亩产3000kg 以上,通过退耕还草工程的建设,已种植多年生牧草1.1 万亩。
(四)社会经济条件
湟中县辖11 镇2 乡3 个民族乡,分别是田家寨镇、总寨镇、上新庄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口镇、上五庄镇、李家山镇、西堡镇、群加藏族乡、汉东回族乡、大才回族乡、土门关乡、海子沟乡。
全县共有14.05 万农户,42.86 万农业人口,其中劳动力17.59 万人,是一个汉族为主,藏、回、蒙等十二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农业大县。
(五)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0 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71 亿元,比上年增加12.95%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51% ;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911 元,比上年增长13.7 元。
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8.34 万头,4.69 万头(含育肥出栏),36.47 万只(含育肥出栏)和32.71 万。
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7549 吨、1428 吨、4305 吨和315 吨。
年内引进种畜5517 头只,完成牛改13200 头,棉改38000 只,推广配合饲料298 吨,种植优质饲草666.67 hm 2。
供实施畜牧项目12 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0.57 万元。
实施“西繁东育”工作,总投资150 万元,扶持示范户1500 户。
形成牛羊贩运育肥基地村17 个,全县牛羊贩运育肥达3260 户,贩运育肥牛羊58.37 万头只,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7356 户。
全县供预防疫苗各类动物183 万头只,注射禽流感二联疫苗63.66 万只。
畜牧业已
成为振兴县域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项目区基本概况青海贡本商贸有限公司湟中养殖分公司,位于湟中县共和镇东岔村,为脑山地区。
东岔村总面积11.3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60 亩,天然草场面积5 万亩,年种植优质牧草1200 亩,全村现有农户168 户,586 人。
2010 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2.3 万余元,比上年增长14.3% ,畜牧业人均收入达911 元。
全村现存栏牛3260 余头,
第二章基础条件和优势
一、县、乡政府对畜牧业生产重视程度高,县境内已有建成养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
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高,文化水平较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及实用技术快,生产技能强。
二、项目区地处农牧交错地带,农民群众历史上就有养牛的习惯,种草养畜和秸秆养畜的经验较为丰富,为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种植以青稞,油菜籽为主,饲草、秸秆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能种植优质高产的饲草,可为养牛提供充足的饲料。
四、交通便利,项目区距西宁、湟中县、湟源县畜产品市场
近,信息灵通,市场潜力较大。
五、服务体系健全。
以县畜牧、草原、检疫站为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为纽带,乡村防疫员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已然形成,可在畜棚建设、畜种改良、饲草种植、疫情防治、监测、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服务。
六、建设龙头企业,推进藏牦牛放养,形成产业格局,有利于推行集约化、区域化、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转化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坚持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的基本建设思路,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给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确立主导产业项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扎扎实实推进产业化经营。
二、基本原则创品牌、争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加大养牛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大优质牦牛肉和高档牦牛肉比重,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第四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概算
1采购牦牛400头X1500元=60万元.
2 饲料的种植及放牧员工资,防疫费等预算40 万元
第五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一)养殖新增纯收入:
1 、养殖年总收入:128 万元
(1 )出栏牦牛收入:400头X 3200/头=128万元;
2、养殖年总支出:38.4 万元总支出按总收入的30% 列估,生产成本估算内容包括放牧员工工资支出、粗饲料种植及购买、精料购买、防疫费等。
即总支出= 总收入128 万元X 30% = 38.4 万元。
折成本估计60 万,实现销售利润29.6 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项目建成后可为市场增加鲜活牦牛12 万公斤。
(二)改善项目区畜牧业生产条件,可为农区发展牦牛养殖树立典型,并示范带动县境其他养殖农户发展牦牛养殖产业。
三、生态效益分析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这里属于高山牧场,生长着优质牧草。
地域开阔水草丰盛,水质优良,自然分为冬夏草场,海拔最高4300 米.雪线以下属灌木林及草场,适应牦牛的生长繁育,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饲养, 从市场行情及信息, 增加农民畜牧业养殖收入, 发展一村一品的畜牧养殖产业的路子,取得
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六章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从2011 年六月份开始实施,至2012 年六月份竣工。
第七章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一、项目管理
(一)组织管理。
由青海商贸有限公司湟中养殖分公司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管理项目建设的日常事务。
(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项目资金到位后,由青海贡本有限公司湟中养殖分公司做好资金的同意计划、管理、分配和使用,并实施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
(三)成立项目实施机构。
为加强对本项目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行市、县、乡三级管理负责制,成立由畜牧局主管畜牧的副局长担任组长,畜牧局、共和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
具体实施,处理项目建设的日常事务,包括计划、财务、任务安排、工作协调、经验交流和检查验收等。
二、保障措施
(一)牦牛放养按传统习惯分冬夏窝,十月份出栏量大,质量高,市场价
格好,经济效益比较高.但对存栏牲口进入冬窝后,要采取每日1 至2 次的饲料补充或圈养育肥和出栏.并给予干净饮用水,配备专门的兽医人员,做
好疫病防治、寄生虫驱除等工作,
加快出栏。
(二)饲、草料基地建设:与农户做好协调工作,年初签订购草协议,加大青稞燕麦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采取调制青干草、储存等措施.搞好饲草利用与储存。
(三)疫病防治技术:由共和镇兽医站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有偿服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高密度免疫注射,适时补针,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附件
1、该项目实施动工时支付草场当年租金。
2、改变目前东岔村的道路条件。
3、帮助提高当地村民就业率和环境。
4、不影响现有村民养殖。
5、对每年的东确法会一定的资金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