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口单招语文试卷汇编

对口单招语文试卷汇编

2014级对口单招语文学科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A. 轻薄.(baó)褴褛.(lǚ)广漠.(mào)嶙.峋(líng)B. 媲.美(bì)惬.意(xiè)珍馐.(xiū)哽.咽(gǎng)C. 拮.据(j ié)斟酌.(zuó)下乘.(chén)名讳.(huì)D. 搭讪.(shàn)粜.卖(tiào)付梓.(zǐ)攻讦.(jié)2.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是()A. 许多植物的种子俨然是天然降落伞,而章鱼、乌贼之类和鳄的喷水式推进器使喷气式飞机相形见拙。

B.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秀婀娜。

C.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睥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 所谓灶马头,其实就是一张农历的年历表,一般都是拙劣的木板印刷,印在最廉价的白纸上。

3. 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深恶.痛疾(厌恶)锱铢必较.(计较)无人媲.美(比得上)B. 人人自危.(安危)冥.思苦想(用心)余风遗响.(响声)C. 销.声匿迹(消失)卓.有成效(特别)明日黄花..(菊花)D. 无动于衷.(内心)转瞬.即逝(转眼)庞然..大物(高大的样子)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 它▲无所不在,▲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 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A. 但却既也还B. 而却也还却C. 但而既还也D. 而却还却也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 作为学习标兵,小王勤学好问,善于钻研,让人不仅无比钦佩,榜样价值也很高。

B. 互联网经济来势汹汹的面前,传统企业渠道萎缩、订单减少、品牌没落已成为“新常态”。

C. 江苏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争5年全省家庭参与或者提供志愿者服务比例达20%以上。

D. 《等着我》的播出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关键是大众参与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热心公益也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正如艾伯特·史怀哲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B.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C. 从这些研究中他发现,为什么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没有轮子比有轮子更好,为什么人类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使用轮子?D. 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B. 自然界的垂直障碍物太多,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甚至跃上山崖,跳过矮墙,攀上绝壁,而如果依靠轮子就无能为力了。

(拟人)C.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反语)D. 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通感)8.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A.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记叙)B.化装(原卷为“妆”)舞会是豪华而高贵的,不仅迎合那些一直统治着巴黎的冒险家的癖好,而且吸引着德国的上层人物。

(抒情)C.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议论)D.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

(说明)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A. 《声声慢》诗歌李清照中国(宋代)B. 《化装舞会》小说亨利希·曼德国C. 《我的母亲》散文胡适中国(现代)D. 《咬文嚼字》议论文朱光潜中国(现代)10. 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柳永的《雨霖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以时间为顺序,层层递进;语言自然明畅,以白描取胜。

B. 《化装舞会》一文中,与故事叙述的跌宕和戏剧性相一致的是作者对写作时自己心理变化的描写。

C.《蝉》是事物说明文,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了综合介绍。

D.《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说明深刻的道理,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一)在这些化学药品中,有许多被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他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

这些喷雾液、花粉、烟雾剂现在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形成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而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

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长?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

①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

②自从滴滴涕被允许民用便逐步升级,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

这是因为作为对达尔文适者生存原理的绝好证明,昆虫已经演化出对人们使用的某一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接着又发明一种比这种药剂更毒的药剂。

……“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③它源于尼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

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石器时代的科学。

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

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④——选自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11. 下列不.属于对选文内容概括的一项是()A. 化学药品的使用情况B. 化学药品的深层危害C. 化学药品的使用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D.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批判12.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 逻辑顺序B. 空间顺序C. 时间顺序D. 程序顺序13.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选文中“战争”一词,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发明、生产化学药品的不满、憎恶之情。

B. 选文中“或许”、“似乎”都有不完全肯定之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 选文中的“数千种”与“屈指可数”形成强烈对比,指出人类对化学药品的滥用。

D. 选文中“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

14. 下列对选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句①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

B. 句②以“永无终点的螺旋”作比,指出滥用化学药品的情况会逐步升级,化学药物使用会陷入恶性循环。

C. 句③指出“控制大自然”的本质是人类以自然为中心的征服自然的心态。

D. 句④揭示了化学药品的滥用最终导致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15. 联系全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寂静的春天》作为环保运动的里程碑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B.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理,通俗易懂。

C.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还融说理、抒情于一体。

D. 本文标题的用意在于形象化地告诫世人:要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正视我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和悲剧性的结果。

(二)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的意味。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16.所选文字的论点是()A.咬文嚼字实质过分地斟酌字句,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咬文嚼字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文学作品时,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看上去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其实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咬文嚼字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字有直指的意义,也有联想的意义。

17.所选文字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B.归纳论证C.举例论证D.类比论证18.下列对选文表述正确的是()A.“视之,石也”是倒装句。

B.“凡多三石字”中“凡”字的意思是“大凡”。

C.所选文字中所说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作者认为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从表面上看似乎简洁,实际上变得索然无味。

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B.课文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但缺乏文学色彩。

C.夹叙夹议是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的表达特点之一。

D.课文的结构特点是步步推进,逐层深入。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20. 下列各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其可怪也欤B. 亦各言其志也C. 吾令人望其气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1. 下列各句中,有使用两个通假字的是()A. 莫春者,春服既成B. 唯求则非邦也与C.不可不蚤自来D. 距关,毋内诸侯22.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 居则曰:“不吾知也”C.夫子何哂由也 D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是()A. 常以身翼蔽沛公B. 鼓瑟希,铿尔C. 沛公军霸上D. 亚夫者,范增也24. 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是()A. 沛公居山东时B. 项伯杀人,臣活之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加之以师旅25.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