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知识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一)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注意不含25%)作为参考。
如果高于25%(含25%),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收入准则等其他一些准则。
1.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2.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提示】分子和分母,均不含增值税。
【例·多选题】下列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600万元应收账款换取生产用设备B.以持有至到期的公司债券800万元换取一项长期股权投资C.以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的厂房换取投资性房地产,另收取补价30万元D.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专利技术换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支付补价100万元『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选项A中的应收账款和选项B中的持有至到期的公司债券属于货币性资产,因此,选项A、B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30/600×100% =5%,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D,100/(100+500)×100%=%,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知识点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条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方法一: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不含税补价(-收到的不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提醒问题】不含税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之差方法二: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银行存款(-收到的银行存款)-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提醒问题1】支付或收到的银行存款(含税的补价)=换入与换出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之差【提醒问题2】如果题目中,没有给对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则用“方法二”公式计算换入资产成本。
(二)会计核算注意问题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科目。
(4)换出资产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2.“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如何处理?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以外的,如果是为换出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出资产的处置损益;如果是为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则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综合题】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
有关资料如下:(1)甲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43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5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585万元。
(2)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32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4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468万元。
甲公司收到不含税补价=不含税公允价值500-不含税公允价值400=100(万元)甲公司收到银行存款=含税公允价值585-含税公允价值468=117(万元)『正确答案』(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甲公司换入库存商品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500-收到的不含税的补价10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400(万元);或=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585-收到的银行存款117-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400×17%+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400(万元)借:库存商品 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银行存款 117贷:主营业务收入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借:主营业务成本 400存货跌价准备30贷:库存商品 430影响营业利润=500-(430-30)=100(万元)(2)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乙公司取得的库存商品入账价值=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400+支付的不含税的补价10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500(万元);或=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468+支付的银行存款117-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500×17%+0=500(万元)借:库存商品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贷:其他业务收入 4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银行存款117借:其他业务成本(320-20)300存货跌价准备 20贷:原材料320【例·综合题】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甲公司经协商以其拥有的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与乙公司持有的对A公司持股比例为20%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
(1)交换前甲公司已持有A公司3%的股权投资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6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60万元),交换日公允价值为165万元;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持有的A公司20%的股权投资后,累计持有A公司23%的股权,能够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由金融资产转换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
交换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
(2)交换前乙公司已持有A公司25%的股权投资并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其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换出对A公司20%的股权投资后,乙公司仍然持有A公司剩余5%的股权,不能再对A公司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改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核算。
剩余5%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75万元。
(3)交换日换出资产的资料如下:①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成本950万元,已提折旧50万元;公允价值1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1 170万元。
②乙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25%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900万元,损益调整为50万元,因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为30万元(其中:25万元为按比例享有的被投资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5万元为按比例享有的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为20万元;换出20%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
甲公司收到银行存款70万元(1 170-1 100),或乙公司收到不含税补价100万元(甲公司支付不含税补价=1 100-1 000)。
『正确答案』(1)甲公司:(支付不含税补价100)①补价比例=100/(100+1 000)=%<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②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23%的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165+1100=1265(万元)其中:换入20%的股权投资的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1 000+支付的不含税补价100=1 100(万元);或=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1 000×-收到的银行存款70+应支付的相关税费0=1 100(万元)③甲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损益=1 000-(950-50)=100(万元)④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900累计折旧50贷:固定资产950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 265银行存款7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60投资收益(165-160)5固定资产清理 900营业外收入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借:其他综合收益 60贷:投资收益 60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15贷:营业外收入(6000×23%-1 265)115(2)乙公司:(收到不含税补价100=1 100-1000)①补价比例=100/1 100=%<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②乙公司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1 000(万元)其中,乙公司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不含税公允价值1 100-收到的不含税的补价100=1 000(万元);或=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1 100+支付的银行存款70-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 000×17%=1 000(万元)③乙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1 100-1000×20%/25%+25+20)+(275-200)=345+75=420(万元)④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 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1000×20%/25%)800银行存款 70投资收益(1 100-1000×20%/25%)300借:其他综合收益 25资本公积 20贷:投资收益45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75贷: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1000-800)200投资收益753.涉及多项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先按照与单项资产类似的处理原则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2)然后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分别确定各项资产的成本。
【例·综合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l7%。
甲公司为适应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经与乙公司协商,进行资产置换,资料如下:(1)甲公司换出:①厂房:账面价值为1 200万元(成本1 50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3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②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成本为4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此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1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③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200万元(成本3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万元,销项税额为68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2 0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合计2 068万元。
(2)乙公司换出:①办公楼: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成本为2 000万元,累计计提折旧1 500万元);公允价值1 000万元;②原材料:账面价值为150万元(成本为19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4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销项税额34万元;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480万元(成本为3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增加为180万元);公允价值75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1 95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1 9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