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向(塘)至莆(田)段铁路工程永泰至莆田段XPFJ-10标段青云山隧道无砟轨道(专业)轨排组装及精调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编制:审核:审批:单位:中铁二十三局向莆铁路轨道项目部时间:2012年月日工程概况青云山隧道起于福建省永泰县岭路乡后坑垄村,止于庄边镇泮洋村,202省道贯穿全县,交通较为方便,该隧道为双洞单线隧道,设计时速为200km/h,预留250km/h提速条件。
青云山隧道无砟轨道左线施工范围为DK491+253~DK513+428,单线线路长22175m,部分线路位于半径2000m的曲线上。
隧道无砟轨道右线施工范围为YDK491+577~YDK513+414,单线线路长21837m,部分线路位于半径4500m和半径7000m的曲线上。
在隧道四个洞口处各取5米设为过渡段。
隧道双线大约需要浇注32000m3混凝土、铺设2300吨钢筋。
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和1座通风竖井。
一、设计交底:青云山隧道为双洞单线隧道,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法人工施工。
二、标准交底:1、轨排的轨枕间距允许偏差±5mm。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尺量。
2、轨排粗调定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粗调定位允许偏差3、粗调一遍一般往往不能到位,只能大致到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3遍。
起道机在调整高程和中线到位后拆除时轨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回填,要根据经验预留回弹值(非5m测量地段的高程和中线不能严格调到位,需要根据经验顺接调整)。
轨排一次组装长度不应小于100m,以减少分段误差积累,提高中线、高程控制质量。
4、自由设站点的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自由设站点精度要求完成自由设站后,CPIII控制点的坐标不符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CPIII控制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5、轨道精调和混凝土浇筑之间的时间控制在6h内,轨排测量测点应设在轨排支撑架位置,保证钢轨及其接头的平顺。
所有精调作业完成后,现场任何人员和设备不得碰撞轨道。
调整结果经相关质检和监理人员共同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
轨排精调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轨排几何形位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全站仪及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连续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
三、工艺措施交底1、布枕采用龙门吊散枕,从轨枕垛一次抓取一组4根轨枕,将轨枕放置在钢管或垫木上,将间距调整到设计轨枕间距。
对照标定的轨枕边线,人工配合将轨枕均匀散布,通过轨排法线方向控制点的横向连线定出轨枕在线路方向的纵向位置,通过在轨排两端轨排中线位置点连线定出轨枕的横向位置,将轨枕调整就位。
轨枕两端牵线,控制轨枕端头齐整,将混凝土枕表面清理干净。
轨枕按照间距650mm摆放整齐、平稳。
控制相邻两组轨排的间距,以减少轨枕调整工作量。
2、轨排调整调整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可利用轨道尺)向参考轨靠齐。
2.1、安装螺杆调节器钢轨托盘通过螺杆调节器的对工具轨的高低、轨距和轨向的调整,使之满足轨道线型验标要求,并固定工具轨的空间几何状态。
托盘则是螺杆调节器相对钢轨的支承平台。
2.1.1 工前检查螺杆调节器干净,无混凝土附着,平移板已涂油并活动自如,托轨盘已涂油。
部件配置数量齐全,部件使用工作状态完好。
2.1.2 安装托盘将钢轨托盘平装到轨底,螺杆放置边缘待用;一般直线地段,每隔2~3根轨枕两侧对称各设一个螺杆调节器,超高段隔2根轨枕设一对。
在每个轨排端的第一根轨枕后安装一对螺杆调节器。
2.2、轨排调整、安装调节器螺杆2.2.1轨道测量(1)线路平纵断面资料和CPⅢ数据录入,经复核,监理单位审核后方可用于轨道测量。
(2)轨枕编号: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地段轨枕编号采用“CP Ⅲ点号+轨枕号”的方式,以左侧CPIII为基准在两CPⅢ点之间轨枕沿里程增加方向独立连续编号(轨枕号为三位数,第一根轨枕编号为“001”),如“0491311001”…“0491311051”…“0491313001”。
现场每隔10根轨枕在线路外侧承轨台侧面用记号笔标出轨枕号,以备后期查找使用。
(3)现场测量环境必须满足要求,应检测气温、气压等,并监控光照、振动、灰尘、电磁等干扰情况。
(4)全钻仪定位及设站:全钻仪应置于轨道左侧钢轨处,与轨检小车固定段呈直线。
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汇法定位,即将全站仪架设在4对CPⅢ点间,通过观测4对CPⅢ点,完成自动平差和定位,如观测值不理想可增加观测测回以满足自由设站精度要求。
自由设站完成之后,若个别CPⅢ点精度不满足要求时,该CPⅢ点不参与平差计算。
每站参与平差的CPⅢ点应不少于6个。
(5)设站精度:X、Y、H均不大于0.7mm,方向不大于2″。
换站时,相邻两站间应交叉观测不少于4个CPⅢ控制点。
(6)轨道小车与全钻仪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最大距离不宜超过60m。
(7)一站之内逐个承轨台连续测量。
更换测站后,应搭接上一区域不少于10根轨枕。
搭接精度不得超过2mm,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顺接处理。
(8)同一段轨道尽可能采用同型号仪器测量。
2.2.2粗调轨排调整包括轨排粗调与精调,轨排粗调主要是便于进行轨排精调,为精调做准备。
粗调轨排应遵守先高程后方向,高程误差宁低勿高,中线误差越小越好的原则。
计算调整量、轨道调整。
高程控制,根据每5m一对模板放样点的实测地面高程减去该处设计轨面高程,算出该点的差值及起道量作为高程控制的依据。
在每5m点处将道尺一端放在基本轨的轨面上,另一端紧贴在竖立的3m钢尺上,并随时保证道尺处于水平状态,使用均匀布置的起道机,将轨排依次均匀顶起,当钢尺上的读数接近起道量时停止起道,一般起道量略低2~3mm为宜。
然后利用道尺的轨距、超高对另一股钢轨进行调整到位。
此时安装调节器螺杆,根据超高的不同选择螺杆调节器托盘的倾斜插孔(用于调节与底座面的角度,确保垂直大地,受力良好),安装塑料薄膜隔离套,旋入螺杆。
采用电动扳手拧紧调节螺杆或徒手拧至螺杆接触地面,再使用扭矩扳手旋转180°消除与地面的空隙,使螺杆底部略有受力,然后拆除起道机。
轨道方向的控制,利用1435mm轨距将轨道方尺分中,并将垂球一端固定在分中线处,另一端自由下垂找线路投影中心点,将起道机安装在轨腰侧面顶推轨道,当垂球中心与线路中线重合时重新调节螺杆并使之受力,然后拆除起道机。
重复测量,确认轨排定位,使轨道的水平、方向、高低、轨距和外轨超高等尽可能的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必要时再次进行调整。
经过粗调的轨排不能承受重载,同时避免受到外力的碰撞。
轨顶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
逐点调整的轨道中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以便于轨排精调。
2.3、轨排精调轨排精调是道床板混凝土施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道床板线性及高程控制的最关键的技术工作,因此,要充分予以重视。
轨排精调的GEDO轨检小车,通过全站仪与小车固定端的棱镜,将轨排高程、方向水平偏位等数据显示在测量手簿上,再用调整螺杆调节器的方法,反复测调,最终使轨排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2.3.1轨排检查为保证精调效率,精调前由技术人员对已完成好钢筋、模板、工具轨排以及综合接地再次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确认全部合格后进入精调阶段。
2.3.2测量前对仪器的检校在开始测量前应对全站仪和轨检小车进行常规的检校。
1、全站仪主要对自动锁定和补偿器的校正。
补偿器检核:仪器转动180°后水准气泡显示数值应在5以内。
正倒镜测量同一点的检核:竖直角和水平角相加或相减与360°或180°较差应在3″以内。
若检核指标合格,可直接进行设站;若检核指标超限,应对全站仪进行校正,直至检核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设站。
校正时应避开附近有震动(如发电机、电锤等)和隧道内强光干扰。
2、轨检小车需对超高传感器和规矩传感器进行校定。
超高校准:首先利用I级道尺人工测量出俩个轨道面的参考超高值并输入到相应的对话框中,然后将轨检小车移动到轨道尺位置上,点击测量键小车会自动测量出该处的实测值,仪器会自动计算出一个偏差值,然后点击记录键完成超高校正。
轨距校准:以同样的方法利用I级道尺小车轨距进行校核。
注意:所用I级道尺必须经常与项目部的0级道尺做对比,超高、轨距较差≤±0.3mm。
2.3.3确定全站仪坐标莱卡1201+或天宝S8、S6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CPⅢ点上的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位置。
全站仪宜设在所观测的CPIII控制点的中间。
更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CPIII控制点不应少于2对。
当CPIII点坐标不符值大于规定时,该CPIII点不应参与平差计算。
每一测站参与平差计算的CPIII控制点不应少于6个。
2.3.4测量轨排数据及调整将棱镜安装到轨检小车的固定段。
使用GEDO CE系统软件进行线路检测,GEDO CE测量系统直接在测量手簿上显示观测的偏差数据。
轨检小车测量时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
每一测站测量的距离宜为5~55m,最大距离不应大于60m。
(1)轨排调整过程中采用跟踪测量方式(施工模式)测量,测量点设在轨排支撑架的位置,对每个支撑架逐一测量,根据手簿上显示的轨向、超高、轨距和高程等偏差数据反馈给精调人员。
两名精调人员分别在轨道两侧就位,通过转动调节器竖向螺杆调整轨道高程、水平、超高;左右同时转动调节器轨向锁定器实现中线调整。
轨距超限处需加装轨距拉杆调整轨距。
(2)调整顺序,以精调区域最远一对调节器为“1”逐渐向全站仪方向递增,精调顺为:1→3→1→2→4→2→3→5→3→4→6→4→5→7→5→6→8…逐渐靠近全站仪所在处。
考虑轨排水平和方向调整过程中的互相影响,进行第二遍精调作业,方法同上。
调整过程中可以不记录数据,但调整完毕后采用标准测量方式(采集模式)统一进行等间距测量(每根轨枕测量一次)并将最终检测的数据储存,作为内业资料的原始数据,整理好内业资料。
(3)完成当前工作区域精调测量后,应将当前区域最后一对调节器偏差调整到0,以此消除两站误差。
更换测站后,应重复测量上一区域不少于5~10轨枕。
重复测量偏差不应大于2mm,GEDO CE 测量软件会将交叠补偿量补偿在下一精调区域。
(4)轨道调整定位合格后,为保证轨道稳定,在电缆沟槽边墙上设置斜拉杆对轨排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位移及上浮。
此交底中遗漏未交到的事宜,按有关客运专线技术指南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作业过程中请注意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