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力农。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
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
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
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乃独驰迎敌。
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
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
“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因授以阵图。
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
岳飞出生时,有像天鹅的大鸟,在他出生的屋上飞鸣,因此
得名。
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洪水突然到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于瓮中,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而免遭于祸,人们都很惊异(这件事)。
岳飞年轻时有气节,办事沉稳忠厚而少言谈,家中虽然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
天生力大无穷,未成年,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岳飞)跟周同学射箭,学会了周同的全部技艺,能左右开弓。
周侗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
他父亲认为他很重道义,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使刘韐招募勇敢的战士,岳飞前去应募。
派遣百人埋伏在山下,自己带领数十骑兵进逼叛贼营垒。
贼军出战,岳飞假装失败,引诱敌人追来时,伏兵四起,先前派遣的士兵抓住了陶俊及贾进和并将它们俘虏了回来。
跟随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人相持在滑南,领一百骑兵
在河上操练。
敌人突然出现,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
”于是单人匹马飞驰迎战。
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
升任秉义郎,隶属于留守宗泽。
战开德、曹州都有功劳,宗泽非常欣赏他,说:“你的勇敢智谋才能,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
只是喜好野外作战,不是万全之策。
”于是传授他阵图。
岳飞说:“布好阵以后再作战,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个人心中的体会。
”宗泽赞同他的说法。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
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
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
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
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
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
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取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
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
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
目前我所骑的马,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
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
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像就要死去那样。
这是因为它肚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宋高宗听完岳飞的一番言论后道:“说得很有道理!”并授予岳飞太尉一职,兼任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跟随皇帝巡视建康时,皇帝对手下人说:你们要像服从我一样服从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