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专项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专项规划

湘潭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具有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高就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技术的总体实力标志。

加快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规划期限重点是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的支柱型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1、产业基础比较雄厚。

我市在“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全国23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湘电、江南、江麓等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着重要位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大型冶金矿山装备、高档数控装备、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船舶装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

2009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5.3%,实现利税16.6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8%,从业人员4.43万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6.5%。

2、龙头带动比较明显。

2009年,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有2户企业产值超过了30亿元,有3户企业产值超过了10亿元。

湘电这几年通过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产值增速保持在40%以上,2009年产值达到70亿元。

江麓和江南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和微型汽车等产品,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近年来年均增速达到了40%以上。

目前,给湘电、江麓等龙头骨干企业配套生产的企业达到了41家。

3、创新能力比较突出。

我市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湘大、湖南科大等5所高校。

湘电、江南、江麓等骨干企业技术、人才储备较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装备制造行业拥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有一大批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如江南的座椅缓冲器被神州六号、七号选用,湘电的电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江麓的塔吊、军用特种车辆等产品在国内技术领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总量规模不大。

与先进发达地市相比,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总量还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特别是上下关联度大、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行业标志地位的龙头企业不多。

2、自主知识产权不多。

先进装备领域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居多,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大多依赖进口,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偏少。

如工程机械、电动轮自卸车等核心部件都是由国外进口,科技创新驱动力小,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3、集聚程度不高。

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分工不细,“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不长,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潜力发挥不够。

有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产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湘机的大型电动轮自卸车产能目前仅发挥到50%,小机车也只发挥产能的60%,一些机械制造企业产能发挥只有30%。

三、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四化两型”,紧紧抓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以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强化自主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与军民融合为重点,着力加快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大型冶金矿山装备、高档数控装备、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船舶装备等重点领域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省内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发展原则1、坚持集群发展。

围绕装备制造业具有高关联度、产业衔接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集聚,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紧密结合、功能互补的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

2、坚持自主创新。

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重、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并重的方针,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强大动力。

3、坚持两化融合。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渗透力强和带动性大的特点,实现工业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

坚持用信息技术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附加值。

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

4、坚持军民对接。

要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把思想观念从“军民分割发展”、“军民结合发展”转变到“军民融合发展”上来,走出单纯依靠转产民品推进发展的初级模式,促进军用与民用技术资源、技术及人才的互动和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形成军民融合、良性互动的大国防科技工业格局,实现军工企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

(三)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龙头企业:到2015年,湘电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江麓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江南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龙头企业70%的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0年,核心企业产品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水平:到2015年,行业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6家,行业内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到2020年,行业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8家,行业内重点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8%。

四、重点领域1、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

我市在工程机械产业领域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发展潜力也较大,具备高速发展的实力和条件。

“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破关键薄弱环节,实现成套装备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网络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混凝土拖泵,混凝土输送泵、全液压振动式压路机,特种、多用途机械式压路机,沙漠植被机、森林消防车、高机动抗灾抢险车、塔式起重机、挖掘机、多功能液压静力压桩机、施工升降机、电梯等。

重点支持湘电、江麓、江南等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扶持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主机企业帮助配套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生产线改造、产业化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配套能力,增强配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力争到2015年,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2、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我市有些领域起步较早,技术较先进,如国内首台CNG智能化储运加气集成罐车就是由江南研制,但从总体来看,所占份额不大。

“十二五”将重点发展智能化CNG储运加气集成罐车、集成式液压LNG储运罐车、混合动力大巴、纯电动轿车、节能型轿车等整车和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CVT)、高性能活塞等关键部件。

重点支持湘电、吉利汽车、江南机器、江滨等企业,抢抓政策机遇,加快研制开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型汽车、清洁能源汽车等,扶持江滨、江麓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高水平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配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力争到2015年,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3、大型冶金矿山装备。

我市在大型矿山特种运输设备研发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大型矿山采掘和场地转运设备研发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十二五”将重点发展大吨位工矿电机车、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大型矿山机电设备、现代冶金轧制设备等。

重点支持湘电重装、中冶京城、平安电气等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和再创新,形成型矿用装备研制开发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重型矿山设备制造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4、高档数控装备。

数控装备产业在我市有一定基础,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步,在高效磨削加工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十二五”将重点发展数控精密磨削装备、数控缠绕设备、精密数控铣床、数控切割和数控焊机等。

重点支持三峰数控、江南机器、超宇科技等企业依托湖南大学高效磨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防科大精密、超精密制造实验室,以国家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实施重大专项为契机,加快发展高档数控装备产业。

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5、高端轨道交通装备。

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在我市有较好的基础,湘电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出轻轨车辆(70%低地板轻轨车辆,真正意义上的C型车)的整车企业,在长春轻轨1号线运行,但与现在业内的竞争对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城市轻轨车及关键部件、轨道交通电机电气成套装备等。

重点支持湘潭电机、联强火车配件公司等企业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加强在研发、生产、营销和资金等核心环节的能力建设。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世界一流技术,加快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实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化和本地化。

力争到2015年,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6、船舶装备。

我市在船用动力推进设备领域拥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生产了中国第一套船用动力推进设备,目前的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大型船用推进电机及设备。

重点支持湘电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六、政策措施1、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中心之间组建市级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联盟,搭建产业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平台。

加强对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实施一批重点专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和产品品牌。

2、强化人才培养引进。

着力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我市高校和职业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改善人力资本结构,确保先进装备制造人力资源的供给。

设立先进装备制造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改善人力资本结构,确保先进装备制造人力资源的供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