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非延续性文本阅读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中国诗词”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

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有关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该节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材料2: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2,下列诗句不属于“写境”的一项是()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阅读“网络语言”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类似“脑残”“矮穷矬”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材料2: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3: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1.根据材料1可知,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是因为对新词有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亲”“点赞”这两个新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亲”“点赞”这两个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

拟写一条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本学期学校举行了“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书的类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比如《科学家故事100个》属于人物传记,《草房子》属于长篇小说。

请给这两本书,选择合适的阅读小贴士。

(把序号写在括号里)A.阅读小贴士:反复品读精彩的语段,想象书中描述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B.阅读小贴士:标注作者描述的事例,圈画作者评论的语言,思考对我们的启示。

1.阅读《科学家故事100个》的方法可以是()2.阅读《草房子》的方法可以是()材料2:在“走遍天下书为友”系列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在班级读书汇报会里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

请给下列读后感的标题选择正确的书名。

A.《科学家故事100个》B.《狼王梦》C.《汤姆·索亚历险记》D.《鲁滨孙漂流记》四、阅读“文明旅游”的主题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9000万人次,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到1.17亿人次。

随着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城市快报》)材料2: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1.阅读材料1,归纳出“中国式旅游”三个特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2,归纳出“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的调查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舌尖上的浪费”话题材料,回答问题。

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五百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

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今天我们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

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我认为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以下B.21—30岁C.31—40岁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2.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我认为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是____________,理由: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实际,材料中“必剩客”是指();“光盘族”是指();“兜着走”是指()。

A.吃饭时吃光所有食物的人B.把没有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的人C.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六、阅读火车票信息,填空。

1.这张火车票的起点站是(),终点站是()。

2.从这张火车票中得知车票是张三购买的,张三是()年出生的。

检票口是()。

3.张三乘坐的这趟列车车次是(),他应该去()号车厢,床位号是()。

六、阅读火车票信息,填空。

1.这张火车票的起点站是(),终点站是()。

2.从这张火车票中得知车票是张三购买的,张三是()年出生的。

检票口是()。

3.张三乘坐的这趟列车车次是(),他应该去()号车厢,床位号是()。

名著片段阅读一、比较阅读高尔基《童年》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甲】: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选段【乙】: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像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似的。

他坐在床上,用冰冷的手抚摸我的头,说道:“你好,小爷子……你倒是说话啊,不要生气了!怎么,你怎么啦?……”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

他的须发显得比平时还红,脑袋不安地摇晃着,放光的眼睛往墙壁搜索着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山羊形的甜饼、两个糖角、一个苹果和一包青色的葡萄干,他把这些东西放在枕头上我的鼻子跟前。

“你瞧,我给你带来的礼物!”他弯下身来吻了吻我的额头,然后,一面用僵硬的小手——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更显得黄——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一面谈起来:“我当时对你太过分了,兄弟。

我火得厉害;你咬我,抓我,也把我惹火了!然而,你多挨几下并不算倒霉,我都记在账上!你要知道:挨自己亲人的打,这不算屈辱,是受教训!不要让外人打,自己人打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阿廖沙,我挨的那个打啊,你连做恶梦都没梦见过。

我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谁看见也会掉泪!结果怎么样呢?我这个孤儿,叫花子母亲的儿子,熬出头了,当上行会的头儿,手下管很多人。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两个选段的内容。

(1)选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体现外祖母对“我”影响最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两个选段,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段【甲】主要通过描写外祖母的外貌和神态,来刻画外祖母美好的形象。

B.选段【乙】主要通过描写外祖父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外祖父既残暴又慈爱的形象。

C.选段【甲】把外祖母比作“大猫”,说明外祖母模样很丑,“我”嘲弄外祖母。

D.选段【乙】中“我很想踢他一脚,可是一动弹就疼”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外祖父的怨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