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银行调查报告篇一:《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XX年》精选《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XX年》精选20XX-01-24华创宏观20XX年是全面实行深化改革第一年,中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银行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洞察值得资本市场参与者思考。
在过去七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专题报告,该银行家调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主持并负责项目的执行与实施。
投资要点银行家对经济增长预期逐年下台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
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有%的银行家选择%-%同时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向发生在20XX年,这年以后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谨慎。
不过和20XX年有所差异的是,银行家对于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分化预期愈加严重,对于一线城市,不论是销量还是价格,均有超过五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一年会继续上升;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银行家的预期普遍较为悲观。
息差收窄,唯有业务深耕细作。
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逐步恶化,在受访的银行家中,约六成预期未来三年收入及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迎接银行利润个位数甚至是负增长时代。
1)业务深耕细作,近年来?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三年内两次(20XX、20XX成为受访银行家们最为关注的战略调整重点。
2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是下一步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
继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之后,商业银行的下一步业务拓展重点逐步向中小城市靠拢。
3)国际化布局加速。
此次调查中,七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其次,?优化产品和业务模式,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建设?(%也广受关注。
不良的新趋势,银行经营环境持续严峻,不良进一步滞后显现,且和前两年相比还出现了新特征:1)向上下游和商贸领域蔓延。
在20XX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XX年%大幅上升至20XX年%超越房地产业,不良情况还出现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蔓延的趋势,如商贸业的预期不良占比已由20XX年的%上升至20XX年的%2)东北地区不良率凸显。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不良早在20XX年就率先爆发。
而当前不良风险已通过产业链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蔓延,特别是本身也是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不良风险正加速暴露。
信贷投放重点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医药等新兴产业。
从近六年的调查数据看,城市基础设施正一步步成为银行家信贷投放的首要重点行业;同时银行家也日益加大在医药、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信贷支持。
冶金、房地产、造纸连续三年成信贷限制性行业榜首。
报告正文一、银行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银行家对经济增长预期逐年下台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经济面临转型。
在新老产业交替之际,银行家普遍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存担忧,近几年的调查值逐年下台阶。
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20XX年调查显示,9%勺银行家选择%-%其中%勺银行家认为增长率区间应该为%-% %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低于%;仅%勺银行家认为增速将达到%以上。
同时,经济发展结构的失衡、产能过剩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等均是银行家最为担忧的问题。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向发生在20XX年,这年以后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谨慎;虽20XX年?311楼市新政?之后,房地产成交表现良好,但并没有改变银行家对于房地产市场趋势向下的看法。
不过和20XX年有所差异的是,银行家对于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分化预期愈加严重,对于一线城市,不论是销量还是价格,均有超过五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一年会继续上升;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银行家的预期普遍较为悲观。
?二、息差收窄,唯有业务深耕细作迎接银行利润个位数甚至是负增长时代。
在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准入开放、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等改革推进和产业结构转型之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逐步恶化。
在受访的银行家中,约六成预期未来三年收入及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
而在主要的金融改革推进对银行息差影响的调查中,银行家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最大的挑战。
在息差收窄、盈利压力倒闭之下,商业银行业主动做战略调整:业务深耕细作。
每一时期银行业战略重点的变化都折射着宏观环境的变迁,以及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近年来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三年内两次(20XX 20XX成为受访银行家们最为关注的战略调整重点,反映出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是下一步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
继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之后,商业银行的下一步业务拓展重点逐步向中小城市靠拢。
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特别是在近两年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集中。
20XX年银行家的区域战略重点还是在县域和小城镇,20XX年就进一步向中小城市集中,有超过七成的银行家将这一区域作为下一步战略。
国际化布局加速。
国内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加速,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会。
此次调查中,七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
其次,?优化产品和业务模式,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建设?(%也广受关注。
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不仅是追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非常关注对客户的服务,以及自身产品、服务、人才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提升。
三、不良的新趋势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经营环境持续严峻,不良进一步滞后显现,且和前两年相比还出现了新特征:过剩产业不良严峻,且向上下游和商贸领域蔓延。
在20XX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XX年%大幅上升至20XX年%超越房地产业,成为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上升行业榜首。
不良除了集中在过剩行业外,还出现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蔓延的趋势,如商贸业的预期不良占比已由20XX年的%上升至20XX年的%篇二:中国银行卡市场20XX年第一季度分析报告中国银行卡市场20XX年第一季度分析报告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截止到一季度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行量达到亿张,其中信用卡达3,308万张,增长平稳;银联标准卡的发行数量达1,651万张,继续高速增长。
一季度,人民币卡笔均消费额比上季度有所下降,人民币卡消费交易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有所上升,反映出人们持卡消费意识进一步加强。
国际卡业务有较大增长,国际信用卡贷款质量较优,国际卡取现交易金额增长超过上季度七倍,主要在于国际信用卡预借现金的增加,以及由于美元贬值而导致持卡人减少美元帐户余额。
一季度,银行卡跨行业务稳中有升,清算交易25,288万笔,跨行总交易金额为2,214亿元,比上季度增长%但由于ATM跨行取款收费导致跨行ATM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都明显下降,跨行业务在总体交易中占比有所下降。
一季度,银联卡正式走出国门,可在新加坡、泰国、韩国受理,境外受理业务发展良好,受理市场开拓迅速。
一季度,借记卡中人民币存款余额占居民活期存款的比例达%借记卡日益成为居民活期存款的主要载体;同时,人民币信用卡消费贷款占居民短期消费贷款的比例达%信用卡逐渐成为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之一。
银行卡渗透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当地旅游业发展、受理市场建设有密切关系,量化计算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银行卡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
一季度,国内各发卡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推出多种积分、分期付款购物等业务;但同时,国内发卡银行也面临来自国内保险集团公司和外资发卡金融机构的竞争。
新兴支付渠道推动受理市场建设向纵深发展,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自助终端缴费等业务增长迅速,银行卡受理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拓展。
一季度,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同比增长%其中餐饮业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增速均远高于其它行业,将为银行卡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人民银行确定促进人民币卡发展的十项重点工作,《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等相继出台或实施,信用卡犯罪处罚和风险管理加强,“银行卡之春”等系列营销活动启动。
一、银行卡市场总体情况(一)发卡总量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信用卡发卡量增长有所放缓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累计发行银行卡亿张,比上季度增长%[1],比去年同期增长%本季度借记卡增长较快,季度增长率为%主要原因:一是被统计商业银行数增加了四家;二是农行、邮储借记卡发卡量一季度实际增长分别达1,084万张、946万张。
信用卡发卡量增长比上季度有所放缓,季度增长率仅为%主要原因是准贷记卡的发卡量逐渐萎缩。
一季度新增卡中仍以借记卡为主,新增借记卡在总的新增卡量中占%在银联标准卡推广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共有132家机构获得“ 62” BIN号,新增4家;新增银联标准卡发卡机构12家,发卡机构总数达到70家;各商业银行一季度新发行银联标准卡611万张,比上一季度大约增长了%增长迅猛。
(二)人民币卡交易各项指标变化较大,消费交易笔数比例上升一季度,人民币卡总交易金额比上月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农历岁末银行卡存取款交易额上涨幅度较大,存款交易额达44,773亿元,比上季度增长%取款交易额达43,251 亿元,比上季度增长%—季度,人民币卡消费交易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有所上升,达%,比上季度的%曾长了两个多百分点;但一季度人民币卡消费金额比上季度略有下降,仅为1,851亿元,在总交易金额中占比仅为%然而,笔均消费金额由上季度的1,482元下降到1,070元,反映人们持卡消费意识加强。
(三)借记卡日益成为居民活期存款的主要载体,信用卡成为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之一一季度,人民币银行卡存款,主要是借记卡存款达16,572亿元,在居民人民币存款中占%在居民活期存款中占%。
从季度占比看,人民币卡存款在居民人民币活期存款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较20XX年1季度上升近4个百分点,借记卡日益成为居民人民币活期存款的主要载体。
一季度,人民币卡透支余额,即信用卡透支余额约亿元,在居民总的消费贷款中占比%占居民短期消费贷款的%信用卡贷款在个人消费贷款中占比并不大,但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信用卡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个人消费贷款的方式之一。
(四)国内银行卡渗透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银行卡渗透率指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
银行卡渗透率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系。
通过计算国内13个省区、城市一季度的银行卡渗透率,可以发现,银行卡渗透率[2]与当地人均季度可支配收入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初步估算,当地人均季度可支配收入每上升一百元,银行卡渗透率上升约个百分点。
银行卡被广泛用于旅游娱乐业,因此,银行卡渗透率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