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①作比较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下定义⑤列数字⑥作诠释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答案】(1)B(2)D(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种类即可。

D项正确,选文④⑤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

故答案为:(1)B;(2)D;(3)B【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土豆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

其实,体重增加的最根本原因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土豆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控制体重的食物。

②人们之所以把土豆划入发胖食品的行列,是认为土豆淀粉含量太高。

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最经济、最直接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食物中50%~60%的热量应来自碳水化合物,而其中大部分应该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碳水化合物。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③土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这对控制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非常有益;而且,土豆的含水量很高,每百克高达78.6克,配合膳食纤维,食后令人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这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

数字最说明问题,100克的蛋糕可产生能量437千卡,而100克土豆只产生能量77千卡。

④另外必须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土豆淀粉中有1/4是抗性淀粉,这种淀粉能提高饱腹感。

同为主粮,土豆的饱腹感指数为323,即使时下备受推崇的全麦产品也只有151。

⑤抗性淀粉,又叫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也较缓慢。

抗性淀粉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同时也会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排出量,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抗性淀粉也叫抗酶解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使葡萄糖在体内缓慢释放,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糖平衡,减少饥饿感,从而控制食量。

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有不加油的土豆才能充分发挥土豆高饱腹感的效果。

换句话说,如果土豆使人发胖,那只有一个途径一一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汉斯·费希尔博士曾这样说:“放心大胆地吃吧,使你发胖的绝不是马铃薯,而是油脂、乳酪、甜食和冰淇淋。

”⑦所以,吃土豆最好煮食、蒸食、炖食、烤食,这样土豆纤维中所含的淀粉粒子就被分解而不会渗入人体。

如果在烹调土豆时加入了油脂,一定要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以保证一日当中的总脂肪不会超标。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第二段“其实,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只有20%左右”,该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本文请你解释,为什么说马铃薯不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

【答案】(1)逻辑顺序(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土豆是非常容易吸收油脂的,如果用油炒食或炸食土豆,就会使土豆中的淀粉凝固在体内,再加上植物油或动物油的效力,很容易促人发胖。

吃了薯条后并没有削减其他富含脂肪的食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联系内容可知本文属于逻辑顺序。

(2)此题考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来回答。

此句结合语境可知“左右”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

答题模式是:划线部分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这段话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内容,通过⑥⑦段可得到吃土豆发胖的原因。

故答案为:(1)逻辑顺序(2)不能删去,因为“左右”表示不确定,土豆的淀粉含量或许20%高一点,或许20%第一点,如果去掉“左右”,就变成确定的20%,不多也不少。

加下划线词语“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而又突出说明了土豆产生能量较低的特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4)土豆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是因为:①土豆的淀粉含量并不高,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减肥者的理想食物。

②豆不仅是低热量食物,而且脂肪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所有充饥食物中含量最少的。

班里很多同学经常去吃快餐店的薯条,却大部分发胖,请给出可能的原因:土豆虽然不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当土豆与油脂相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