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数学组:刘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四.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P53例1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来多媒体上课,听说换个环境能提高大家的计算能力。
那大家想不想试试?
生:想!!(出示幻灯片)
1.40里有()个()
800里有()个()
2.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2×40 (2)8×20 (3)4×3 (4)0×30
2×400 8×200 40×30 0×30000000
(设计意图:通过1的学习,为学生明白计算算理做铺垫;通过2中(1)、(2)、(3)组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让学生说出算法: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通过第(4)组的学习引出0的特性:0乘任何数都得0,为竖式的简写做铺垫。
)
师:观察前三组我们可以得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
生: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
师:学的很扎实。
师:观察第四组我们可以得出?
生:0乘任何数都得0。
师:的确,0就有这个奇妙的功能!
师:我不相信这个教室真的有提高计算能力的魔力。
再来一道。
(二)探究新知
1、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3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要求列竖式计算)
160×30=4800(千米)
160
× 30
________________
4800
答:30小时行了4800千米
自学提示:(1)、认真审题,列式计算。
(2)、请尝试列竖式计算
(3)、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60 (2)16 0 (3)160
×30 ×3 0 ×30
4800 0 0 0 4800
48 0
48 0 0
(4 ) 160 (5)口算:160×30=4800
× 30
480
(分别让板演的学生说出计算方法,第一种省略两个0,第二种没有省略0直接乘,第三种省略一个0在积的末尾加一个0),第四种出现丢0的情况,第五种用口算。
)
师:请你说说你的算法。
生1:先用3×16得48,再在末尾加两个0。
生2:先用0×160=0,再用30×160=4800。
生3:先用160×3=480,再在结果的末尾加一个0。
生4:口算,先用3×16=48,再在结果末尾加两个0。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有时候我们数学为了方便,可以简写。
你喜欢哪种?
生齐答: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写起来更简单。
师:说的好,简单的写法既能提高准确度,又能节省时间!
师:除了第二种以外,其他的算法都采用了省略0的算法,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方法?
生: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生:我用的口算。
师:一些简单数的计算,口算确实是一种好方法!那下面这道是口算方便,还是列竖式计算好?(学生如果先说的笔算,就问“没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2、列竖式计算。
预设学生会出现错误:
265
× 30
______________
000
795
______________
7590
360
× 24
______________
1440
720
______________
8640
师:好,看到大家安静投入的计算,感觉太美妙了。
刚才老师发现xx是这样计算的第一道题,你和他的一样吗?该怎样改正?学生提醒,老师演示。
一道一道处理。
师:大家说,哪样更好?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简单
师:对,简单算法又快又准,聪明人都喜欢是不是?
生:是!!
师:好,那聪明人,请你接受挑战。
(出示疯狂练练练)练完之后同桌交换检查练习结果,出示正确结果后自己检查改正。
(三)巩固练习(展望未来)
1、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80
× 50
______________
1900
2、判断对错:计算420×50时,积的末尾有2个0(×)
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因数都大(×)
3、猜数谜
(四)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零的的乘法 160×30=480(千米)
160
× 30
________________
4800
答:30小时行了4800千米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