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堆石混凝土施工工法

05堆石混凝土施工工法


• 6.1.1水泥 • 可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满足相关 国家标准的要求,优先选用硅酸盐水 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考虑与专用 外加剂的相容性,标号不低于42.5。 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凝结速度较快 的水泥,如硫铝酸盐水泥、铝酸盐水 泥等。
• 6.1.2粉煤灰 • 应满足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
(2)对于检查合格的块石批,可以 使用装载机装在吊斗或其他容器里, 再由塔吊等吊运设备吊至仓内卸料,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装载机直接 入仓,块石随机堆放即,但对于基础 混凝土接触面大的堆石应进行调整,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堆石入仓 时带进泥土必须及时清除仓外。在模 板附近堆石时,尽量选用粒径小的块 石,且需离开模板20~50cm。
• 细骨料在开采过程中应定期或按一定
开采数量进行碱活性检验,有潜在危害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细 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 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 加速脱水措施。细骨料品质要求见表 6.1.4
6.1.4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 6.1.5粗骨料 •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或2个单粒
(1)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的依据是配 合比,使用现场材料通过试验室试配得 到配合比为自密实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还应根据施工现场生产系统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修正,得到最终配合比。但水 胶比变化不得超过-0.02~0.01的范围。
(2)在自密实混凝土拌和之前, 首先要对场内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测 ,其中对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 进行测定,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情 况,随时调节用水量。若自密实混凝 土生产工程中天气变化较大时或者取 料部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骨料含 水量进行重新测定调整实际用水量。
(2)砂砾石及土质基础要在开 挖完成后进行碾压或夯实,经试验 取样合格后,再浇筑混凝土垫层, 待混凝土达到5MPa以上且表面进行 凿毛后再堆石。
(3)由于在浇筑顶面留有块石棱角, 且块石棱角高出自密实混凝土顶面5~ 20cm,因此堆石混凝土施工缝一般不需要 进行凿毛,只需清除表面积水及渣滓既可 ,但对于表面积大于0.5m2的自密实混凝 土平整面进行凿毛,揭去乳皮。 5.2.2 模板安装
(3)块石入仓完成后,进行人 工平仓,也可以用挖掘机进行平仓 ,仓内的块石体积应“下大上小, 中大外小”。对仓内的不合格料进 行清理,经质检员检查,监理工程 师验收后,完成堆石工序再进行自 密实混凝土浇筑。
5.2.4自密实混凝土拌和
自密实混凝土拌和是堆石混凝土的 关键程序,拌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堆石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必须把握好 自密实混凝土拌和这道关口。
(5)堆石混凝土无需振捣,有 效减少了施工噪音。
3.适用范围 堆石混凝土特别适合于大体混凝
土工程,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 港口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工艺原理
堆石混凝土施工工艺原理,当混 凝土模板安装就绪后,采用机械或人 工在仓面堆成1.2~1.5m高度的堆石体 ,然后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 凝土依靠自重流动,均匀地完全填充 到堆石体的空隙,自密实混凝土与块 石凝结硬化形成堆石混凝土。
• 泵送自密实混凝土应按照以下顺序
操作:
• ①首先向输送内加0.5~0.8m3
清水润湿和清洁泵管;
• ②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之前,
需使用同配比水泥砂浆润泵;
• ③再泵送自密实混凝土。下图
为泵送混凝土入仓示意图。
泵送混凝土浇筑图片(1)
• 5.2.7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 • 浇筑完成的堆石混凝土,在养护
在堆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 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大,会对 模板产生很大的测压力。施工时如果 对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侧压力估计不 足,在浇筑过程中出现跑模。
堆石混凝土对模板的测压力表达式如 下:
P=KƳH
K-测压力系数0.6~1.0,Ƴ—混凝土 比重,H—混凝土高度
5.2.3堆石
(1)在块石进仓前,首先对该批进仓 块石进行全面检查,块石材质要新鲜完整 ,质地坚硬无剥落层和裂纹,对少量粒径 小于30cm的块石要分开运输,分散堆放, 不得集中堆放。对于粒径过大的块石要用 开石器将其破裂成符合规定的块石或者放 置仓面中部。对于石料表面附着的泥土必 须清洗干净,堆放块石料场的要硬化且排 水要畅通,以免堆石入仓时将泥土带入堆 石仓面
卸料前将混凝土罐车高速旋转 1mins以上,如果对自密实混凝土扩度 进行调整时,加入外加剂后将混凝土 运输罐车高速旋转3mins,使自密实混 凝土均匀一致,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卸 料。外加剂的种类、掺量应事先试验 确定。
• 5.2.6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 • 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堆石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其它工序完成,并通过验收方可进 行。
(2)施工艺简单,减少振捣工序,堆 石混凝土施工层面有大量的块石棱角裸露 ,提高了层间的抗剪能力,简化了层面处 理措施,从而显著提高了工效;
(3)大量使用块石,水泥用量少,实 际水化热温升仅为常态混凝土的1/2左右 ,可简化温控措施,形成的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收缩量少,具有较强的抗裂能力;
(4)堆石混凝土大量使用块石 ,显著减少水泥用量,可节约能 源,减少CO2排放;
(4)自密实混凝土拌和时要按照 顺序上料,首先将称量好的骨料和胶 凝材料分别投入搅拌机进行干拌,在 加入水和外加剂继续搅拌约60s,配 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拌和,目测自密实 混凝土工作性能达到要求时方可出机, 在搅拌机出口进行自密实混凝土流动 度和扩散度测试符合要求时方可运输 。
5.2.5自密实混凝土运输
前宜避免太阳曝晒。堆石混凝土在浇 筑完毕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
• 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
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混凝土养 护时间,不宜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 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 6.材料与设备
• 6.1材料
• 堆石混凝土的材料组成主要
有水泥、粉煤灰,特种外加剂, 水、粗细骨料及块石等。
• (5)在堆石下方密实后,混凝土到
了仓面时,应控制浇筑的高度,一般情 况下混凝土面低于堆石面10~20cm,这 样更利于下个仓的粘结。整个浇筑就完 成后,等到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 强度时,便可进行下层浇筑。
• (6)自密实混凝土采用泵送入仓时
,在泵送前,应检查泵管,和各截泵管 接头处加密封圈,连接是否紧密,保证 整个管路不漏气、不漏浆。连接前,泵 管内不得有杂物及未清理的的混凝土, 以保证泵管壁光。
• 使用少量片石但其重量不得超过堆石
料总重的10%。堆石料的饱和抗 压强度(Rs)宜满足表6.1.6。
表6.1.6 堆石料满足的饱和抗压强度要求
• 6.2设备 • 用于堆石混凝土拌和设备主要
有拌和站或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 堆石混凝土运输设备主要有混凝土 罐车、混凝土输送泵或泵车、塔吊 或汽吊等;堆石料平仓可用人工和 挖掘机等。
• 为了增强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粘性,
防止离析,也可选用抗离析剂或增粘剂。
• 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一般不宜选用速
凝剂或促凝类外加剂,也不应选用早强 剂或早强型外加剂。
• 6.1.4细骨料
•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 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堆石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板和木模板 均可,其中钢模板通常采用Q235钢和16Mn 钢,面板厚度不小于4mm;木模板面板材 质不宜低于II等材,面板厚度不小于4cm 。
模板安装前先进行测量放线, 按照测量放线所提供的位置,进行 模板安装,模板的支撑形式与普通 混凝土一样,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 式采用相应的支撑,通常采用内拉 外顶的形式。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流 动性高,模板必须密封性好,在模 板接缝处粘贴密封条,比如粘贴 2cm宽的双面胶带等。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 流动度、不离析、均匀性和稳定性 ,浇筑时依靠自重流动,无需振捣 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
• 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专门用于
堆石混凝土的自密实混凝土,除具 备一般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以外, 还具有水泥用量低、水化热低、能 够均匀通过并填注堆石体空隙等特 点。
2.工法的特点
(1)综合造价低;
堆石混凝土施工工法
杜志仁
1.前言
1.1堆石混凝土的发展情况 堆石混凝土近年来在混凝土工
程施工中发展较快,在各类工程 已得到应用,其中在水利工程中 应用较多。例如在山西省浑源县 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晋城围 滩水库中都采用了堆石混凝土施 工技术。
堆石混凝土:是指利用专用自密实混 凝土的自密实性和填注性能,填注随机堆 积(或辅以人工堆积)的堆石体空隙,所 形成的完整、密实、低水化热的一种大体 积混凝土。
普通型堆石混凝土:是指先将满足一 定粒径要求的堆石直接入仓,形成有空隙 的堆石体,然后在堆石体表面浇筑满足特 定要求的专用自密实混凝土,依靠自重, 填注堆石空隙,形成的一种堆石混凝土。
抛石型堆石混凝土:先将抗离 析性能优越且保塑性能良好的专用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入仓,然后将块 石或者卵石均匀抛入专用自密实混 凝土中,无须振捣而形成的一种堆 石混凝土。
• (1)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
送、挖掘机挖斗、溜槽及吊罐等方式 入仓。如果采用泵送先浇筑1~5m3的 自密实砂浆,把输送泵管润滑通畅, 然后泵送自密实混凝土入仓。
• (2)不合格的自密实混凝土严禁
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自密实混凝土 必须清理出浇筑仓,弃置到指定地点 。
• (3)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时,严禁
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 较差 ,应采取加强措施(如添加 外加剂、重新拌和等),以保证质量 。
• (4)在浇筑仓面较大时,应采取
多点的浇筑方法,一般采取9m2布置一 个浇筑点,浇筑点间距不大于3m,在 每个浇筑点必须使自密实混凝土灌满 后方可移至相邻的浇筑点,并且浇筑 点应连续布置,以保证堆石内混凝土 的密实。浇筑顺序应做到单向顺序, 不可在仓面往复浇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