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的性善修养
这学期上了这门叫“先秦诸子导读”的课,通过对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的学习,他们的思想对我在修身养性方面给了我很多的有益的启示。
那么今天我就来谈一下我对孟子的性善修养的认识。
我将按照存心、养心、尽心三方面来理解孟子的性善修养。
一、存心
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本善,那么我们如何保持这种与生俱来的善心呢?孟子认为首先要“存心”,存心的意思就是保持自己的善心。
孟子认为,能否保持自己的善心,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孟子的这句话我认为说的非常对,可以说善心就是一个分割点,具有善心了,就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没有了善心,就加入了小人的行列,可以说保持善心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
其实,“性善”的首要条件就是有一颗善心,并且要把这一善心保持下去,就像《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样,人从出生开始都有一颗善心,但随着我们的成长能否保持这种善心,不被利益、名声、金钱所诱惑,不再这大千世界中所迷失是十分重要的。
人只有不断保持的保持这种善心,才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才能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
二、养心
养心就是不断培养自己的善心。
孟子说过“养心莫过于寡欲”,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修养品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减少欲望。
我认为养心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说实话,当今社会我们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一点欲望都没有,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面对的机会、诱惑太多,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来如何养心的呢?其实“养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今天你不随意乱扔废纸,明天不乱扔果皮,后天不乱扔空水瓶,以此类推,久而久之,你就不会在乱扔垃圾,你就是一个环保的人。
养心也一样,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善”的层次,今天可以做半件好事,少百分一直的欲望,明天做一件好事,少百分之二的欲望和杂念……,时间长了,我们的内心欲望、杂念就会不断地减少,从而让善心占
据我们心中更大的位置,也就达到了“养心”的目的。
三、尽心
尽心是指通过不断地存心和养心,最终使人的善心达到完美的状态。
我认为一个人要是达到“尽心”的高度了,那么这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一定是非常非常优秀的。
可以说,尽心是孟子“性善论”金字塔的顶层了。
但是我认为尽心是与前面的存心、养心是分不开的,只有存心、养心都做的很好才能达到尽心的效果。
学习完孟子的性善修养,我对善的理解,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以为只要心中有善的因素存在就可以了,通过对孟子性善修养的理解才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存心、养心才能达到真正的尽心,真正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