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知觉的测定

速度知觉的测定

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实验名称:速度知觉的测定
实验地点:科技楼210
学生姓名:贾月娥
学 号:201504520200228
指导教师:冯琰
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9日
1实验目的
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7班运动训练专业学生9名,男性5人,女性4名,身体健康,无视觉疾病。

2.2实验方法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8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

为了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

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
键),然后开始测定。

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

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3实验过程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速度知觉,然后开始实验。

仔细阅读操作说明。

2)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屏幕上将出现运动的小点,被试用按键器对运动的小点进行速度估计。

4实验结果
4.1个人数据
4.1.1 结果分数
测验耗时:233秒
------------------------------
结果分数
------------------------------
平均误差: 9.58%
运动方向 40点/秒 80点/秒
水平 5.98% 8.09%
垂直 18.56% 9.14%
平面 7.46% 8.24%
------------------------------
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

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4.1.2 详细反映
----------------------------------------------------------
顺序 速度 运动方向 真实值 估计值 误差 相对误差
----------------------------------------------------------
1 40/s 从里到外 10000 950
2 -498 -0.050
2 80/s 从左到右 5000 4902 -98 -0.020
3 80/s 从外到里 5000 5001 1 0.000
4 40/s 从里到外 10000 9584 -416 -0.042
5 40/s 从下到上 10000 761
6 -2384 -0.238
6 80/s 从里到外 5000 5915 915 0.183
7 80/s 从右到左 5000 6142 1142 0.228
8 80/s 从下到上 5000 5999 999 0.200
9 80/s 从下到上 5000 4476 -524 -0.105
10 40/s 从左到右 10000 11086 1086 0.109
11 40/s 从右到左 10000 9928 -72 -0.007
12 80/s 从右到左 5000 5340 340 0.068
13 80/s 从里到外 5000 5047 47 0.009
14 80/s 从左到右 5000 4962 -38 -0.008
15 80/s 从外到里 5000 5684 684 0.137
16 40/s 从上到下 10000 7193 -2807 -0.281
17 40/s 从右到左 10000 9193 -807 -0.081
18 40/s 从左到右 10000 10428 428 0.043
19 40/s 从下到上 10000 8058 -1942 -0.194
20 40/s 从外到里 10000 11072 1072 0.107
21 40/s 从外到里 10000 10997 997 0.100
22 80/s 从上到下 5000 4790 -210 -0.042
23 80/s 从上到下 5000 4905 -95 -0.019
24 40/s 从上到下 10000 9709 -291 -0.029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4.1.3练习对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从对个人的误差值图的分析来看,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在中期误差值有所减小,在最后误差值又有所变大。

但是根据详细反应图,那几次误差较大的值是出于较难的平面运动的运动类型。

所以,总而言之,练习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4.2 10名被试的结果结果
9组数据。

男5人,女4人。

具体情况如下表:
9组数据数据描述性统计:
总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
平均误差108.1826.6313.88 5.45
水平-慢-误差10 3.5224.5911.837.41
水平-快-误差10 6.1820.6413.47 4.72
垂直-慢-误差10 5.832.3114.767.37
垂直-快-误差10 4.143.0415.2611.28
平面-慢-误差10 4.4329.8115.637.93
平面-快-误差10 6.1343.0412.348.49
男女性别在速度知觉上的差异分析:
结果显示,男女性别在平面慢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5讨论分析
1、周边环境的嘈杂程度会影响被试的误差值。

2、此次实验分三种运动类型,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运动方向和两种不同速度,则一共有12种情况。

这12种情况每种只测两个,一共24个。

施测数目太少,反映出来的误差值可能不太准确。

而且,由于只有两个数值很难说明这两个数据中有无极端数据的情况,则只能都保留,而将两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单个被试每一项的成绩不一定真实反映他的实际情况,所以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量。

3、从对个人的误差值图的分析来看,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在中期误差值有所减小,在最后误差值又有所变大。

但是根据详细反应图,那几次误差较大的值是出于较难的平面运动的运动类型。

所以,总而言之,练习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从而这可以应用到对速度知觉有要求的职业的练习中去,以提高从事该职业人员的速度知觉。

特别是运动员的训练。

4、运动类型和运动速度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都有极为显著的影响。

而在运动类型与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上:在水平和垂直这两个运动类型上,不同的运动速度差异很大。

而在平面运动类型上,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了。

8、本实验涉及的心理加工过程有多种,每个被试可选择不同的策略。

有的可能是想象消失的小点继续运动直到终点从而按键,有的可能在小点消失后,头脑里数数计时间按键,有的则可能头脑一片空白,仅凭感觉估计时间再按键。

不同的策略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在选择策略时是不是应该统一或者根据有用原则在实验多种策略后选择一种自己最擅长的策略进行实验。

9、其他因素:力手和非力手对于速度知觉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是很显
著。

6实验小结
1、水平慢速运动的估计显著难于水平快速运动的估计;平面慢速运动的估计显著难于水平慢速运动的估计和垂直慢速运动的估计。

2、在三种运动类型,2种运动方向,2种运动速度的测试下,对于不同的个体,我们应加强在各个运动方向的速度知觉训练。

3、运动类型和运动速度对于速度知觉的准确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练习也有一定的影响。

4、速度知觉的测定使我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对速度的感知,能够进一步把握速度与距离的关系。

5、选择安静的环境,进行实验,使测试者精力更加集中。

7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32-433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