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机组系统安装施工方案2018年10月20日热泵热水机组系统安装工程施工方案1.总则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浙江省杭州市117医院机场路院区热泵热水机组系统安装工程,工程位置为楼顶设备及管道安装。
本工程安装的热泵热水机组的连接水循环管道,全部采用不锈钢管道。
管径DN25---DN150,该工程不锈钢管道总工程量约500m。
不锈钢管道壁厚从δ=2.5---5.0mm,全部采用焊接。
1.2适用范围不锈钢管道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如自来水、热水、直饮水、供暖和工业管等系统。
运用的范围涉及医院、宾馆、军队、学校、电视台、商业大厦、居民住宅、大型办公楼等系统。
1.3编制依据的标准及规范1.3.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3.2薄壁不锈钢水管(GB/T1922.8-2003)1.3.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36-98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开工前,施工员必须仔细审阅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并向班组作全面技术交底,以保证安装质量。
2.1.2管道工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2.1.3不锈钢氩弧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2.2材料准备不锈钢管道及管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检验报告,生产合格证。
不符和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
2.3主要设备①氩弧焊机两台。
②管道切割机。
③氩气瓶。
④氩气表。
2.4施工作业条件屋顶墙壁管道已具备施工条件,楼顶水箱已安装完成。
2.5人员准备2.5.1技术负责(工长)1人编制施工方案、设备材料计划。
抓好施工进度、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
2.5.2施工班长1人对现场工人进行分工并协助技术负责(工长)抓好施工进度、质量检查、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
2.5.3管道工4人负责管道的切割、下料及材料安装。
2.5.4氩弧焊工2人2.5.5质量安全员1人抓好质量检查并对整个施工现场、设备、材料、人员监督检查安全无事故。
2.6施工部署由于本工程不锈钢管道连接,全部采用焊接,所以应重视焊工工艺的安排为确保焊接质量提高工效需要配备以下专业人员: 管道工,要求熟悉施工图纸,会操作切割管机械,能够精确的掌握下料尺寸,懂管道施工工艺质量要求和规范要求;电焊工,受专业培训,熟悉全自动焊机性能、操作要领,熟悉普通焊材的化学成分,常用电流调节。
3.施工工艺3.1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管道保温3.2 操作要点:3.2.1不锈钢管道的焊接:3.2.1.1焊件的切割和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表面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3.2.1.2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毛刺及镀锌层等清除干净,切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3.2.1.3管子或管件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其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管壁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2mm。
3.2.1.4不锈钢焊件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内,在施焊前应采取防止焊接飞溅物沾污焊件表面的措施。
3.2.1.5焊条、焊剂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干,并应在使用过成中保持干燥。
焊丝使用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
3.2.1.6焊条、焊丝的选用,应按照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裂性、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使用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3.2.1.7严禁在坡口之外的母材表面引弧和试验电流,并应防止电弧擦伤母材。
3.2.1.8薄壁不锈钢管切用管道专用管道切割机进行下料,确保端口质量符合全自动焊接所要求的标准。
通常薄壁不锈钢管对口间隙必须在0.5mm之内。
3.2.1.9对厚度为3mm的不锈钢管为保证焊透,对口间隙稍大一点,此时要适当填充焊丝,焊丝直径1mm。
3.2.1.10焊完的焊缝也应该进行本能洗、钝化,使焊缝得到与母材具有类似的光泽,同时,产生钝化膜后,使焊缝处有了抗氧化的能力。
3.2.2不锈钢管道的丝接:3.2.2.1切断:使用手锯、高速砂轮切断或先用管子切割器切割至1/3钢管薄壁处,在用手锯将管锯断。
不能用管子切割器一次将管子切断。
3.2.2.2加工螺纹:使用套丝机、车床或手动管子铰钣加工管断螺纹,螺纹长度为国际规定长度。
3.2.2.3去毛刺:用专用工具去掉管端毛刺和修整端口。
3.2.2.4连接:连接方法与普通自来水管完全相同。
3.2.3不锈钢管道的安装:3.2.3.1、立管安装采用吊线方法检查,先支架后管道,水平干管安装要控制好两端水准点。
3.2.3.2、楼层高度≤5 m,立管支架每层安装一个,安装高度距地面1.8米。
3.2.3.3、支架安装应位置正确、预埋牢固。
支架加工严禁氧气割焊,必须用切割机切割,打眼使用电钻。
支架突出部分角钢立面需打角、打磨,光滑无毛刺,与管道接触应紧密。
3.2.3.4、管道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3.2.3.5给水立管距墙的距离:DN∠30mm、管道外皮距墙20~35mm;32≤DN≤50mm、管道外皮距墙30~50mm;75≤DN≤100mm、管道外皮距墙50mm。
3.2.3.6给水干管应有3‰的坡度坡向泄水方向。
3.2.4管道试压:给水管道做好单项水压试验。
管道系统安装完后进行综合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时放净空气,充满水后进行加压,生活给水系统加压至0.9MPa时停止加压,进行检查,如各接口和阀门均无渗漏,持续10min,观察其压力下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0.6Mpa 应不渗不漏。
3.2.5管道冲洗:管道在试压完成后即可做冲洗和消毒,冲洗应用自来水连续进行,应保证有充足的流量。
管道冲洗和消毒后流出的水质应清亮无杂质,且符合卫生标准。
4、质量要求4.1主控项目:4.1.1焊缝要求:达到国家标准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4.1.2焊材要求:所有焊接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严禁使用不合格品。
4.1.3表面凹陷不得大于0.1=δ4.1.4咬边应≤0.05δ且≤0.05mm,咬边总长不超过10%的焊缝周长。
余高≤1+0.10b,且最大为3mm。
4.1.5为确保收弧处的焊接质量,在熄弧后仍必需进行持续送气保护,送气时间为5~7秒。
4.2一般项目:4.2.1、不锈钢管的螺纹加工精度应符合国际《管螺纹》规定,螺纹清洁规整,无断丝或缺丝,连接牢固,管螺纹根部有外露螺纹2-3扣。
4.2.2、不锈钢管,焊接钢管的法兰连接应对接平行、紧密,与管子中心线垂直。
螺杆露出螺母长度一致,且不大于螺杆直径的二分之一,螺母在同侧,衬垫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2.3给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给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给水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应通知后续工种施工人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撞击给水管道,以免管道破损或倾斜。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严格控制给水立管的垂直度。
6.2 严格控制支管的坡度,禁止出现倒坡现象。
6.3 不锈钢管道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施工现场规范的规定。
6.4 管道焊接或丝接时应清理关口的毛刺以防堵塞管道。
7 质量记录7.1 管道安装焊口检查记录7.2 管道安装质量检验批记录7.3 管道水压试验记录7.4 管道冲洗、消毒试验记录8、管道保温及防水处理1、空调保温材料1.1、空调适用于性能要求1)导热系数小于0.34W/(mK)、干密度小于1000KG/m3。
2)要适应冷热状态,空调管道-5~65℃,宜采用吸湿性小的材料。
3)不燃或难燃材料,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的防火要求。
对于电加热器等的保温,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4)保温材料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确定其经济厚度。
管道、设备保温措施2、管道、阀门保温措施2.1、检查1)管道保温,应在管道压力试验合格、表面防腐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保温施工。
2)保温前应将清理表面污物,保持干净,不得使用受潮或进水的保温材料。
如保温材料含水多则易产生凝结水,造成对管壁等的腐蚀,保温材料也易于损坏。
3)检查保温材料的材质、规格、密度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或GB50264-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2.2、施工要求1)保温施工应根据材料施工工艺和98R418“管道及设备保温”等技术标准进行。
2)保温原则:将需保温的管道、设备、部件与周围空气隔绝。
3)隔热保温层,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隙等,表面要平整;防潮层要完整,密闭良好,其搭接缝要密封。
4)保温采用卷材或板材时,允许偏差为5 毫米;采用涂抹或其他方式时允许偏差为10 毫米。
5)保温材料拼缝处应用粘胶带封严,粘胶带宽度不小于5 毫米,应牢固粘贴在防潮面层上,不得有涨裂和脱落。
6)管道上各调控阀件阀门、法兰等部位要用保温材料填实,保温层的端部均应作封闭处理;保温层应能单独拆卸,留出调节转轴或手柄位置,便于调控时能灵活转动,不伤到保温层。
7)室外管道保温材料外要覆盖保护层,防止保温材料老化,影响保温性能。
8)柔性泡沫橡塑材料采用的粘结剂和密封胶带要与保温材料相匹配。
粘结剂应均匀地涂在水管、部件及设备的外表面,保温材料的纵、横向接缝应错开。
粘贴后应包扎紧密,隔汽层密实,表面平整,圆弧均匀紧贴。
9、强电施工工艺A、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和动力照明配电箱安装1. 基础型钢安装应符合《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 柜、屏、台、箱、盘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3. 柜、屏、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
4. 柜、屏、台、箱、盘内检查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沽河设计要求。
b)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c)主开关的辅助开关切换动作与主开关动作一致。
d) 柜、屏、台、箱、盘上的标识器件标明被控制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落。
e)回路中的电子元件不应参与交流工频耐压试验,48V及以下回路可不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
5、低压电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a)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
b)熔断器的溶体规格、自动开关的位置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c)切换压板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有安全距离,切换时,不接触及相邻的压板。
d)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钮、光子牌、电铃、电箱、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准确。
e)外壳需接地(PE)或接零(PEN)的,连接可靠。
f)端子排安装牢固,端子有序号,强电、弱电端子隔离布置,端子规格与芯截面积大小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