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商的网络版权侵权风险防范与应对Prev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SP's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RiskYANG Xiao-lan(The Law Facult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A stract: The ISP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risk that is legal risk of the ISP which affect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SP. The ISP should esta lish the legal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the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reasona ly assess and effectively solve network copyright infringement, reduce the possi le risk of cost, protect healthy, harmonious and sustaina l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enterprise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gain the iggest profit.法律风险是本世纪最大的风险,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可控性和可防范性。
企业可通过法律风险的识别、合理的评估和有效的处理,以最大可能来降低风险成本,保障企业安全运行,最终获得最大的收益。
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既是企业的迫切需要,也具有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
网络服务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简称ISP)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网络服务商业化而出现的。
网络服务商为推动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快捷、方便的网络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回报,但也承担着一些可能侵权的责任风险。
本文从网络服务商在网络版权侵权案中存在法律风险的事实入手,讨论网络版权侵权案中如何识别评估法律风险,以及如何应对网络版权侵权风险,以有益于保障网络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网络服务商在网络版权侵权案中存在法律风险网络环境下的版权问题多样复杂。
新的网络传播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引发新的版权案件。
从1999年首例涉及网络版权问题的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至今,随着We 2.0等技术的运用及视频分享等新的经营模式的出现,网络版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类型不断多样化。
We 2.0技术架构是一种网站结构模式,即网站容量的大小,网站的成长以及发展均来自于个人终端用户。
[1]We 2.0网站的内容取决于它们的终端用户的发布行为,而它们的程序取决于网络开发商。
权利人维权意识的缺乏和缺少组织性以及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侵权行为普遍化的趋势在网络传播中广泛存在,这又导致了侵权行为的进一步增多。
因搜索、链接等引发的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等著作权纠纷不断出现,“侵权对象由最初的传统作品著作权人遭到数字化形式侵权发展到复杂的、以交互式流媒体和非交互式流媒体为对象的复合式网络传播侵权”。
网络版权案件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成为了版权案件的主要类型。
2008年,北京法院受理的版权侵权案是3493件,其中网络版权侵权案是1281件,约占所有版权侵权案件的37%。
2009年前三个季度,版权侵权案是3261件,其中网络版权侵权案是1573件,约占48%。
[2]从2005年至2010年,重庆市法院受理的网络版权侵权案约占版权侵权案件总量的20%。
其中,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449件版权侵权案中有96件是网络版权侵权案,约占21.4%。
2005年仅受理1件网络版权侵权案,占版权侵权案件总量的2.9%。
而2010年1月至11月,就受理了45件网络版权侵权案,占版权侵权案件总量的25%。
[3]根据2009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视频网站侵权、网店侵权等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高发。
仅2009年上海法院受理以视频网站经营者为被告的侵犯版权纠纷一审案件有200多起。
[4]从京渝沪三地法院所涉及的网络版权侵权案件数量及比例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
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出现、商业模式不断变化,涉及到MP3的搜索引擎、深层链接、视频分享网站、P2P软件平台使用作品等的软件矛盾非常突出,呈现出侵权对象的无形性,侵权主体的集体性以及侵权目的的非营利性等特征。
“网络版权问题由最初权利个体对互联网企业的诉讼向互联网产业内的行业冲突演化。
从最初单纯的法律与技术问题,演变为错综复杂的产业竞争与利益分配问题”。
作为网络传播的中枢,网络服务商(包括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即提供接入、搜索以及链接和网络平台服务等服务类型的网络主体)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亦常常卷入网络版权侵权纠纷之中。
即使百度、搜狐、新浪等知名网络公司也不能幸免,涉及版权内容的网络传播形式几乎全部包括。
2005年9月至12月,国家版权局曾开展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了一批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提供电影、音乐和软件下载的大案、要案。
4个月内,共查处网络侵权案件172件,关闭“三无”网站76家,没收专门用于侵权盗版的服务器39台,责令137家网站删除侵权内容,对29家侵权网站予以总计78.9万元的罚款,移送司法机关、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8件。
[5]面对不断增长的网络版权侵权纠纷,网络服务商所遇到的法律风险亦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网络服务商的生存与发展。
二、识别、评估网络服务商在网络版权侵权案中的法律风险在网络版权侵权案中,识别网络服务商存在的法律风险可以根据三个方面:一是侵权行为事实本身;二是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三是司法裁判的权威确认。
特别是司法裁判的确认对网络服务商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并促使网络服务商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究竟多大在于其侵权行为所支出的成本与非法获得利益的关系。
假设网络服务商侵权的总成本为TC,具备包括运行成本费C1,诉讼费C2,损失赔偿C3,受处罚费用C4,其他C5,非法获得的利益为R。
C1仅指涉及侵权部分的运行成本,C2指因诉讼而交给法院的费用,C3是指法院裁判所确定的赔偿费用,C4是指因侵权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财产制裁所产生的成本,C5是指除以上可能产生的费用之外的其他费用,如律师费、调查、鉴定等等费用。
成本和收益对比分析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网络服务商侵权都存在两种情况:即TC≥R和TC<R。
其中,第Ⅰ种情况和第Ⅱ种情况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而容易评估。
其他情况都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风险及其程度亦存在不确定性,随着介入的因素越多,风险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并且风险成本呈上升趋势,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当TC≥R时,第Ⅰ种情况容易排除。
当TC<R时,第Ⅹ种情况极其少见或几乎不可能出现。
在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之前,只存在第Ⅰ种情况和第Ⅱ种情况。
网络服务商直接侵犯网络版权所有人的版权是其涉险的重要原因,其目的在于追求网站的“点击率”,提高网络的知名度,进而攫取丰厚的经济利润。
为此,网络服务商在其网站原创内容不足以满足网络资源需求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未获得版权人授权而转载、摘编版权人的作品,以及不支付相关费用等,从而侵犯版权人对自己作品所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侵犯了原载网站对该作品享有的作品使用权。
网络服务商作为网络版权直接侵权人理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如何识别评估此类法律风险?下面以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和中影营销公司诉西安小蚂蚁网络公司著作权侵权案为例进行分析。
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是中国第一件关于“网络传播权”的案件。
1999年年初,被告世纪互联通讯技术XX公司下属的“北京在线”网站设立了“小说一族”栏目,在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该栏目先后刊登了原告王蒙等六位作家的七部小说作品。
任何互联网用户均可通过接入上网的方式进入“小说一族”栏目,浏览和下载六位作家的作品。
法院最终认定此案被告侵犯原告的著作权,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在被告主页上刊登致歉声明和赔偿经济损失。
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是典型的网络服务商直接侵犯网络版权所有人版权的案件。
该案首次以司法裁判的方式确认网络服务商承担网络版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对本案的法律风险评估应当属于第Ⅴ种情况和第Ⅵ情况,其中C5为刊登致歉声明所付出的成本。
自王蒙等诉世纪互联案后,网络服务商网络版权侵权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存在风险。
此案复苏了人们网络维权的意识,引发了诸多的网络出版侵权诉讼,从总体上增大了网络服务商网络版权侵权的风险成本。
就个案而言,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变化,影响网络服务商网络版权侵权风险成本。
如,中影营销公司诉西安小蚂蚁网络公司著作权侵权案。
[ZW(DY ]本案同样属于网络服务商直接侵犯网络版权所有人版权的案件。
因为独占许可而获得电影《梅兰芳》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包括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电视播映权等著作财产权的中影公司营销策划分公司于2008年12月22日,发现西安小蚂蚁公司在未经其许可且未支付报酬的情况下,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其所属的小蚂蚁因特网品牌俱乐部网吧传播《梅兰芳》。
遂将小蚂蚁公司诉至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小蚂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
[ZW)]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支持了中影营销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仅判令小蚂蚁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而且还要求小蚂蚁公司承担合理的调查费用及律师费用在内的赔偿。
本案的法律风险评估应当属于第Ⅴ种情况和第Ⅵ情况,只不过其中C5为调查费用及律师费,显然C5增大,因而网络服务商的风险成本也随之增加。
网络服务商涉险的另一原因是间接侵犯网络版权所有人的版权。
由于“为他人侵权行为负责之规则,是著作权法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民事责任的基本分析工具。
”[6]在网络技术时代,民事权益保护方式以及侵权责任机制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直接侵权责任向新型的间接侵权责任转变,并以连带责任的形式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设置了独立负担之责任。
[7]在网络版权遭到侵害的时候,因为直接侵权行为人数众多、分散难寻,且对最终用户的起诉常常激起民众的对抗情绪,故权利人往往会选择向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权利。
因为他们是确定的,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其为诉讼对象,有利于权利人的损失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