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元月调考化学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元月调考化学试卷(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2019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元月调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1.(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牛奶变质C.蔗糖溶解D.铁水铸锅2.(3 分)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3.(3 分)以下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 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D.它们都可用于切割玻璃4.(3 分)下列关于“C2H5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5.(3 分)如图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与明矾净水原理完全相同B.活性炭净水器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C.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操作方便D.它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部分色素和臭味6.(3 分)有关灭火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可端下油锅②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可用水浇灭⑥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7.(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②化学式中各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分子中含有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⑤N(NO2)3 中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3⑥自然界的物质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⑦物质都由分子构成A.③④⑥B.①⑤⑦ C.①③⑤D.②④⑦8.(3 分)某兴趣小组取一定量KClO3 和MnO2 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试管内剩余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 时,若MnO2 质量分数为25%,则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二氧化锰的质量B.t2时,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C.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t3=t2>t1D.根据图中数据无法确定a 的值二、解答题(共5 小题,满分26 分)9.(4 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

图1 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请根据要求填空。

(1)小方框中的元素名称为。

(2)若元素R 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排布与图2 相同,则元素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R 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0.(4 分)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W 的化学式为。

(2)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Z 是利用它与O2 (填“熔点”“沸点”或“稳定性”)的差异。

(3)Y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4)该反应中,Z 和W 的质量比为。

11.(7 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乙的化学式为。

(2)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和戊反应的现象是。

(4)关于甲以及甲→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金属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C.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D.甲→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12.(6 分)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某竹炭样品中含有碳元素并测量出该样品中碳元素等的质量分数。

部分探究过程如下:Ⅰ.称量质量为m 的竹炭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C、D 的质量,连接装置。

Ⅱ.关闭K3,打开K2、K1,通人一段时间的氧气,再……,点燃酒精灯,片刻后观察到 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Ⅲ.待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结束,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直到装置冷却。

Ⅳ.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装置C、D 的质量,测得硬质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少了m1,装置C 质量增加了m2,装置D 质量增加了m3。

已知:竹炭中含有碳纤维素和少量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

纤维素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B 处可选用图2 (填“甲”“乙”或“丙”)所示装置。

(2)步骤Ⅱ……处的具体操作是。

(3)装置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竹炭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5)若没有装置E,则竹炭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5 分)我国“长征”二号火箭是以偏二甲肼(C2H8N2)为燃料,其反应原理为:C2H8N2+xN2O4 yCO2↑+zN2↑+4H2O↑,试回答下列问题:(1)偏二甲肼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现有3.0g 偏二甲肼完全反应,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8-2019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元月调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1.【解答】解: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解答】解:A、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的末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装置漏气,图中装置错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所以错误;C、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所以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内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图示操作未放水或沙子,所以错误;故选:C。

3.【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B、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不同,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大量碳原子构成的,每个C60分子中含有60 个碳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石墨较软,不能用来切割玻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共9 个原子,故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乙醇具有可燃性,可用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故正确。

故选:C。

5.【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明矾是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因此活性炭净水与明矾净水原理不完全相同,故错误;B、硬水变成软水是减少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活性炭它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故错误;C、它要求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使活性炭和某些物质充分接触,给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部分臭味,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可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端下油锅无法灭火,故错误;②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可以隔离可燃物灭火,故正确;③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免发生火灾,故错误;④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正确;⑤油类物质泄漏着火,用水扑灭。

由于油类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小会瓢浮在水面上,因此会继续燃烧,故错误;⑥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故正确。

故选:B。

7.【解答】解: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故正确;②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故错误;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④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故错误;⑤由化学式可知,N(NO2)3 中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3,故正确;⑥自然界的物质是以化合物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故错误;⑦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假设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共100g,由图象可知,反应前,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其中含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00g×20%=20g,氯酸钾的质量为:100g﹣20g=80g。

A.t1时,若MnO2质量分数为25%,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25%=80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0g=20g,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等于二氧化锰的质量,故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t2、t3时,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故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而随着固体的加热会分解产生氧气,固体质量减少,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才不再增大,即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t3=t2>t1,故说法正确;D.设80g 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则:2KClO3 2KCl+3O2↑245 9680g xx=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0g﹣g则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9.1%,故说法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5 小题,满分26 分)9.【解答】解:(1)小方框中的元素名称为氩元素。

故填:氩元素。

(2)若元素R 的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排布与图2 相同,则R 是硫元素,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

故填:;S+O2SO2。

10.【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2N2+3CH4。

(1)由图示可知,W 为甲烷,化学式为:CH4;(2)由图示可知,Z 为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Z 是利用它与O2的沸点的差异。

(3)物质Y 为NH3,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4)该反应中,Z 和W 的质量比为:(2×28):(3×16)=7:6;答案:(1)CH4;(2)沸点;(3)﹣3;(4)7:6;1.【解答】解:根据丁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丁是碳酸钙;根据乙的固体俗称干冰,乙是二氧化碳,结合图框,则丙和戊可能分别为水和氧化钙,而甲可能为碳酸、甲烷、氧气、氧化铜等,代入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