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重症中暑的治疗
(5)积极支持脏器功能: •早期快速扩容 •开放多路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置管 •快速输入前4 h内输入丢失量的1/3~1/5(3000-5000ML) •晶体复方林格氏液1000~1500 ml/h,在第一个24 h补足体液 丧失的量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
患者重度脱水表现:脉搏细速、心率>150次/min、血压偏低、血细胞压积>45% ,血红蛋白>150 g /L,无尿。表明血液浓缩,血容量明显减少。
机
是散热最好途径。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
体 的 热
辐射
(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 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60%。 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
调
节
机
传导
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
制
对流
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
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
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肾脏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 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出血,肝损害,胆汁淤积 血液系统:浓缩,DIC 水、电解质代谢 :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
蒸发
每蒸发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可散发2.4kj(0.58kcal)的热量。
中暑的发病机理
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 主要有:①产热增加
②热适应差 ③散热障碍 组织相对或绝对缺氧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细胞损害或坏死
中暑的分级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署诊断标准》, 可将中暑分为三级(类): 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
热痉挛:主要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使肌 肉痉挛,并引起疼痛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亦可伴 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临床表现
重度中暑 皮肤:无汗、绯红、灼热,T>40 ℃
高热与病情平行 特征性早期表现之一
生理限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丢失,使人体 失水和失钠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的治疗
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 物理降温 <38 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解热镇痛药 疑有呼吸循环衰竭倾向时,按重度救治
“四早一支持”
重症中暑的治疗
1
早期快速降温
2
早期快速扩溶
3
早期抗凝
4
早期改善微循环
5
积极支持脏器功能
重症中暑的治疗 (1)早期快速降温,使用冰毯、冰帽、酒精擦浴结合冬
眠降温,使体温尽快降至正常;
重症中暑的治疗
(2)早期快速扩溶:以晶体液为主,结合血浆、蛋白,尽快补足 血容量,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有研究显示低钠血 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高达50% 一80%。
高温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内容介绍
31
1、止血2 2、包扎 3、固定 4、搬运
3
4
中暑的概述 中暑的分级 中暑的救治 中暑的护理
中暑的概述
定义:是指高温环境中,机体热调节机制障碍或衰竭,体内湿热积聚,迅速发生出汗停止、高 热、意识丧失和(或)惊厥。
中暑的概述
流行病 学
南方地区的夏季, 老年人多见
炎热气温下从事体力 劳动的人
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 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例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 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 40℃以上。
重度中暑的分型
重症中暑以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常分为三型: 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重度中暑的发病机制
热射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 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口服补液盐 每日不得超过3000毫升
加水1000ml
氯化钠3.5克
碳酸氢钠2.5克
氯化钾1.5克
葡萄糖20克
重症中暑的治疗
(3)早期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 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
(4)早期改善微循环。
多器官功能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脑水肿 休克
持续肾透析(CRRT) 速碧林0.4IU皮下注射 20%甘露醇250ml静滴 扩容
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 肉工作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 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
最早出现 特征性之一
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 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 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
重症中暑的急救流程
尽快降温
早期插管
充分补液
腋窝、腹股沟冰 袋,酒精搽浴, 使用冰盐水灌胃 或灌肠,冬眠疗 法,体温降至37 度。
昏迷患者早期插管 ,可保证氧供及防 止误吸。抽搐时用 安定控制,血压稳 定后使用甘露醇脱 水,同时可使用甲 强龙 。
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军 事训练的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习惯于人工恒温环境生活工作的人们,由于普遍面临机体耐热能力的 下降,日常生活中,中暑的发生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至2011年不完全资料统计,中暑的病死 率可高达20%~70%。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需积极防治中暑。
中暑的概述
中暑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的一种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