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重基础知识

起重基础知识


钢丝绳使用注意事项
• 在使用中严禁超负荷使用,不应受强冲击力,在捆绑或吊 运物件时,要注意不要使绳直接与物件的棱角相接触,应 加以包垫,如麻袋或橡皮。在大型物件吊装时应用管子剖 开两边垫用。 • 在使用中长度不足时必须用卸扣连接,严禁直接绳接绳的 方法,以免产生剪切力 • 对于干燥的钢丝绳应加润滑油,一方面防锈,另一方面减 少摩擦。 • 注意避免和电焊线接触,以防被电弧烧伤, • 在使用前应经常检查,有无断裂,破损等情况,确保使用 安全。
杜邦丝吊带
特点:轻便、柔软,缺点:怕切割 用途:安全防护,起吊重物、电气热工精密 设备的吊装。 绳的形状:①环形. ② 双头千斤绳 目前吊带从1吨—1000吨各种规格都有。 根据吊带的特点应在设备没有棱角或用卸 扣连接的方式时使用。有棱角的设备必须 要用半圆弧铁板护垫队吊带加以保护。
钢丝绳
1、 钢丝绳的分类: a.按捻制方向分为:同向捻、交互捻、混合 捻 b.按绳芯分为:麻芯、钢芯两种 c.按每股钢丝的数量分为:19丝、37丝、61 丝
α 0°
15°
1.03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K1
1
1.06 1.1
1.16 1.22 1.31 1.41 1.56 1.75 2
起吊钢丝绳受力情况实例
吊绳的受力计算
• 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的起重能力不仅与绳的夹角有关, 而且与捆绑时钢丝绳的弯曲半径有关。
• • • • • • • D≥6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100% D=5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85% D=4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75% D=3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70% D=2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65% D=1d时起重能力是原有起重能力的50% 注意:严禁使用钢丝绳接钢丝绳的方法来延长钢丝绳的长度,因此要 求在现场当钢丝绳绕过竖向钢板受力时,不管是否用半圆弧铁防护, 和钢丝绳接触的宽度都必须保证D﹥6d,否则两侧应用木块垫实,增 加宽度。
钢丝绳
• 起吊常用的钢丝绳有:6×19+1 , 6×37+1 , 6×61+1 例如:6 X 37+ 1 6表示钢丝绳股数 37表示每 股的钢 丝根数 1表示绳的中间有一股绳芯 • 现场常用的钢丝绳:6×37+1 • 6×19+1钢丝绳优点是强度高,缺点不易弯曲, 使用困难 • 6×61+1钢丝绳柔软好用,强度底,易割断 • 6×37+1优缺点处于三种规格的中间,最为常用
2、钢丝绳磨损,直径减少,若外表磨损超过钢丝直径的40%时应报废 3、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钢丝绳的整股子绳断裂或钢丝绳的 绳芯被挤出、明显的卷缩,堆聚现象,弯折,部分被压扁,扭结,绳 径局部增大,绳径局部减少等外观严重变形,造成结构破坏,这时钢 丝绳应报废。 4、受过化学物质的腐蚀,钢丝绳应报废。 5、钢丝绳经受热或电弧作用而引起的损坏时应报废。
吊绳的受力分析
• 钢丝绳多股使用 • 不管是起吊钢丝绳还是捆绑钢丝绳,在多 股使用时都会产生受力不均匀现象,在计 算钢丝绳拉力时要进行折减。 • 使用钢丝绳的股数与折减系数(不均匀受 力系数)
钢丝绳股数 折减系数 2 1 4 0.9 6 0.8 8 0.7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 钢丝绳的损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积累造成的,使用前必须 经过认真细致地检查,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1、钢丝绳在一节距内断丝达到7-8根时应报废
钢丝绳参数----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所能承受的拉力, 叫抗拉强度。(对制作钢丝绳的材料而言) 钢丝绳材料常见的抗拉强度有:1400Mpa, 1550Mpa,1700Mpa, 1850Mpa, 2000MPa 几种。 一般在钢丝绳出厂铭牌上就已标明,如6X37+11700-24-8000。 表示抗拉强度1700Mpa,直径24mm,长度 8000mm。 如无铭牌标识,一般抗拉强度按1700mpa考虑。
• 对一个起重吊运人员必须具备熟悉性、责任性、 和科学性的三个条件。一、熟悉性包括四方面,1、 熟悉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那些地方是上风位置, 那些地方是下风位置,那些地方是电源位置,那 些地方是进出口通道;2、要熟悉起重作业的整个 工艺流程;3、熟悉操作人员的布置和素质;4、 要熟悉指挥信号。二、责任性是指一个指挥人员 应该对起重作业的质量和安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三、科学性是指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起重作业, 反对进行野蛮作业和冒险作业。
• 工器具: 卡环(卸扣)、卡头(马蹄扣)、千斤 顶、手拉葫芦、滑车及滑车组。
卸扣使用注意事项
• 目前卸扣都已标准化生产,在卸扣本体上都标有额定起重量, 1、 作业前,检查所用卸扣型号是否匹配,链接处是否牢固、可靠。 2 、禁止使用螺栓或金属棒代替销轴。 3、起吊过程中不允许有较大的冲击与碰撞。 4、销轴在承吊孔中应该转动灵活,不允许有卡阻现象。 5、卸扣本体不得承受横向弯距作用即承载力应在本体平面内。 8、卸扣要正确的支撑着载荷,即作用力要沿着卸扣的中心线上,避免弯 曲,不稳定的载荷,更不可以过载。 9、避免卸扣的偏心载荷。 10、卸扣在与钢丝绳索具配套作为帮索具使用时,卸扣的横销部分应与 钢丝绳索具的索眼进行连接,以免在索具提升时,钢丝绳与卸扣发生 摩擦,造成横销转动,导致横销与扣题脱离。
起重

起重是工业设备安装,检修过程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电厂检修,安 装中使用好广,它能提供便捷的施工 条件,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 高工作效率,节省工时.任何物质的生产
过程都将随着一个物料的搬运、加工、再搬运的 过程,起重作业特点是将物品在一定的空间范围 内进行水平、提升、下降作业,如果工作中稍有 疏忽,就可能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因此安 全生产工作是起重作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绳结
9、双套结(三套结):用于平抬或平吊物件,此绳结会越 拉越紧,双套结优于死结 10、跳板结:以前是用于高空作业绑脚手架的跳板,已不适 合现在的安全理念,但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中,比如秋千 11、油瓶结(分死结和活结,有三种打法,式样都不一样): 用于拴绑圆柱形物件,绳结越拉越紧,也可以用在物件在 汽车运输过程中的固定。 12、单钩压结:用于单绳两点调运物件,在吊钩上压住绳子 不会滑动。

• •

钢丝绳参数--破断拉力
• 钢丝绳破断拉力:是整根钢丝绳在拉伸实验 时测得的最大拉力。 • 钢丝的破断拉力总和—钢丝绳中全部钢丝按 规定的方法测得破断拉力总和(也有测定部 分钢丝破断拉力,计算出全部钢丝破断拉力 总和)。 钢丝破断拉力总和大于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是因为在捻制成品过程中有拉伸、弯曲和集 中应力的作用,而造成的,两者差值叫捻制 损失。
钢丝绳参数--直径
钢丝绳直径:目前生产的钢丝绳标准直径序 列如下:( 单位mm) 6, 8, 11, 13, 15, 17.5, 19.5,21.5, 24,26, 28, 32.5 34.5,39,43,46, 52。 注意:钢丝绳使用一段时间后直径会减小1— 2mm,测量获得直径时要对照钢丝绳标准 直径。 近期生产的钢丝绳也有:17,19,22 等规格.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起重基础知识
1.起重常用的材料及工器具 1.1材料: 棕绳、尼龙绳、杜邦丝吊带、 钢丝绳 棕绳--棕绳的用途: 吊物,捆绑,溜绳, 穿绕滑车组等 优点:轻、柔软。缺点:破断拉力小、 易割断、怕火,蛀虫。
棕绳许用拉力的计算
• Sb =5d2(d≤15mm) Sb=4 d2 (d≤25mm) Sb=2.5 d2 (d﹥25mm) • Sb:破断拉力,d:棕绳的直径。K:安全 系数 • 许用应力P=Sb/K,一般起吊用时K=5。捆 绑使用时K=8。 • 例如d=20mm,则Sb=5d2=5X202=2000kg。 • 一般起吊时K=5则P=2000/5=400kg。
钢丝绳参数
a.钢丝绳直径, b.抗拉强度,c.破断拉力,d.安全系数。 详细介绍: 钢丝绳直径:目前生产的钢丝绳标准直径序列如下: 6, 8, 11, 13, 15, 17.5, 19.5,21.5,24, 26, 28, 32.5 34.5,39,43,46,52。 注意钢丝绳使用一段时间后直径会减小1—2mm, 测量获得直径时要对照钢丝绳标准直径。 近期生产的钢丝绳也有:17,19,22 等规格.
常用的绳结
1、平结:用于两绳的连接, 2、海员结(水手结):用于提升和拖拉物件, 3.、杠棒结:用于两个人抬运物件, 4、抬杠结:用于通、缸等物件的吊运, 5、蝴蝶结:可借住此绳结在紧急情况下作安全带使用, 6、死结(双套结):用于平抬或平吊物件,此绳结会越拉 越紧。 7、加圈死结 :和上一个绳结不的地方是多套了一个空圈, 受负荷后越拉越紧,更加安全。 8、压结:用于长形物件的拖拉、垂直吊运长形物件。使用 时一定要加保护扣。
尼龙绳
• 尼龙绳用途: 吊物,捆绑,溜绳,穿绕滑车组等 • 优点:质量轻,质地软,弹性好,强度相比棕绳 高,耐腐蚀,耐油,不生蛀虫及细菌,抗水性好 ,吸水率只有4%, • 缺点:易割断、怕火,弹性很大可达40% • 破断拉力: Sb ≈ 10d2 • 允许拉力: P=Sb/K, • 安全系数:起吊绳K=6 捆绑绳K=10
卸扣报废
• 在遇到下列情况应禁止使用
1、卸扣本体及销轴的任何一处,用肉眼观测时如有裂纹应 作报废处理; 2、磁粉探伤和超声波探伤有裂纹,应立即报废; 3、卸扣本体有明显变形、销轴有变形不能转动时,应立即 报废; 4、卸扣本体及销轴的任何一处载面磨损量超过名义10%时 ,应报废;卸扣本体及销轴有大面积的腐蚀或锈蚀时应做 报废处理。
力的概念必须牢记三点:
1.力不能脱离实际物体而存在. 2.力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力不能脱离两个以上的物体. 3.力的作用结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外效应)或使物体形状发生 变化(内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