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技巧..
《行路难(其一)》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 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 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 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 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 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内容:暮春初晴景色 情感:思乡之情
书上古诗内容情感分类
1.怀才报国之愤:如《密州出猎》,主要爱国 诗人: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白、杜甫等 2.思乡(亲)念友之绪:如《天净沙 秋思》 3.吟山咏水田园之美 :如《钱塘湖春行》《归 园田居》 4.怀古伤今之悲(感时伤怀):如《春望》 《登幽州台歌》 5.羁旅闺怨之愁 :《秋夕》 6.边塞征战之壮 :《从军行》《使至塞上》
2.思家(“恨别”、“家书”) 忧国忧民 诗人形象: 手法:托物言志(寄情花鸟)
羁旅思乡类
例3《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内容:羁旅游子在路上所见的秋景 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特点:凄凉、感伤(氛围、意境)
手法: 烘托、以乐景衬悲情 情感: 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
例句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用典故(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魏尚和伊 尹一样,得到朝廷重用,一展宏才(情感抱负)。
例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 古传颂的名句,你如何理解?
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含义)。表现诗人 强烈的自信心,和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志趣抱负)。
古诗赏析技巧总结
中考古诗鉴赏考查范围和要求 考查范围------课外浅显的古诗 考查要求------(1)明情感内容 (2)赏修辞语言 (3)析表现手法(作用) (4)作联想想象
总结方法(一)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审标题(田园、怀古、送别、忧国忧民、写 景、写志) 2、看作者,联背景(旧知勾连) 3、寻点睛句、诗眼(抒情、议论) 4、整体把握(写景?叙事?议论?意境?感 情?) 5、分析手法(借典故、比喻等抒情)
方法指导(四) 作联想想象——展开联想,想
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诗歌描 绘的画面和形象 例1:用自己的话,描写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 “千古壮观”。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 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 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 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鉴赏能力。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 情、表达技巧。因此,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 故地重游之作,来到故地时,因感到高兴,看到那婀娜的细柳,顿生怜爱,同 时,“柳”“留”谐音,更有依依不舍之情。所以D选项中的“柳树”是实写。
真题演练2:2010浙江杭州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 极为新颖贴切。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 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修辞)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 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炼字)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 人将春景比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 之情,联想、造境俱称奇绝。(意境、情感)
一 些 传 统 意 象 的 含 义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折梅:表达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梅花:表示凌雪傲霜,坚强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清雅高洁,也表示夏季。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反馈训练:初步判断下列诗歌的内容与情 感:(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内容:西北边陲的军旅生活
情感:军士们视死如归的勇 气和豪情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 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 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 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真题演练3:2010浙江金华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16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 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 建。 15.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 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出3项及以上给1分)、明媚 (1分) 16.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 情。(2分)
方法指导(三)
(二)名句赏析
1.写景句:修辞或表现手法+景物特点(画面)+效果 (作用)+情感(不是四步都要) (景物特点:声、色、形、势、动、静)
2.化典句、比喻句、哲理句:表现手法(如:借用典故) +具体感情(哲理)
3.议论抒情句:含义+志向情趣抱负
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以乐衬哀;托物言志、借景 抒情;借古讽今,对比等) 2、修辞方法(比喻、对比、对偶、拟人、借代、夸张、 反问、双关、通感、互文等)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3)用典抒情 (4)议论抒情
田园类诗歌 例1《饮酒(其五)》
内容上:描写田园美景 (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现田园的自在、悠闲、宁静 (悠然见南山) 情感上: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赞美、陶醉 (欲辨已忘言) 诗人形象: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随性自然
感时伤怀类
例2《春望》杜甫
内容:描写所望之春景 景物:破国、山河、城、草木、花、鸟、烽火、 家书 特点: 体现战乱、山河破碎、城市荒芜(草深) 意境:战火纷飞、动荡不安、荒芜凄凉 情感: 1.忧国(“感时”“连三月”)
例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后人称道, 请作简要赏析。 寄情于“花”“鸟”,以花鸟喻人(手法), 把人的感情赋予它们(特点),说明内心的深切的 悲痛(作用)。
例句2: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 句试作赏析。 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被贬后的自己,以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贵们仕途得意(手法)。 意思说:个人的沉寂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 (含义)。揭示了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取代的规律(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 析。 ( 1)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 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 保持成稳。
真题演练1:2010江苏无锡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7.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 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 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 恋不舍的情怀。 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古诗其他常见类别:
1.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 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 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 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 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 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2.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 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 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 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 者的理想、志趣的化身。
方法指导(一)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你能根据诗名与作者判断下列诗的内容、情 感吗? 思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陶渊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对春的喜爱 忧民(感时伤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边塞 《使至塞上》——王维 送别 《渡荆门送别》——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请对“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句 子进行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 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 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己亥杂诗》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