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自控原理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自控原理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自动控制原理 自控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反馈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相减,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  测量元件:测量被控对象的需要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要转化为电量。  给定元件: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 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 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 执行元件: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  校正元件:也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系统的传递函数: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化之比。 典型环节:

比率环节:()GsK

惯性环节:()1KGsTs 积分环节:1()GsTs 微分环节:()GsTs 一阶微分环节:()1Gss

振荡环节:22222()212nnnKKGsTsTsss 延迟环节:()sGse 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等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例)

无源电气网络的传递函数:P46习题2.7 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P38例2.9

第三章: 典型输入信号:

h(t)t时间tr

上升

峰值时间tp

AB超调量σ% =AB100%

调节时间ts

h(t)t上升时间tr

调节时间ts

动态性能指标:  1.延迟时间td: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延迟时间。  2.上升时间tr: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对于有振荡的系

1 G 2 G 3 G 1 H 3 2 H H 

) ( s R ) ( s C

1 G

1 H

) ( s R

) ( s C

) ( 1 3 2 3 2 3 2 H H G G G G

  

 

) ( s R ) ( s C

1 3 2 1 3 2 3 2 3 2 1 ) ( 1 H G G G H H G G

G G G

  

1

G

1 H ) ( s R ) ( s C

) ( 1 3 2 3 2 3 2 1 H H G G G G G

  统,也可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 3. 峰值时间tp:响应曲线超过其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 4. 调节时间ts: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稳态值5%或2%内所需的时间。  5. 超调量: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p)与稳态值的差与稳态值的比,用百分号来表示,

即()()%100%()phthh  6.振荡次数: :是指在调节时间ts内,h(t)波动的次数。 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

图3-4指数响应曲线1063.2%86.5

%

95

%

98.2

%

99.3%

T2T3T4T5T

0.632t

c(t)=1-ec

(t)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相应曲线 二阶系统在不同值得瞬态相应曲线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1临界阻尼 ;1过阻尼;01欠阻尼

21()()%100%100%()phtheh





超调量%只是的函数,阻尼比越小超调量%越大

左图为:阻尼比与超调量%之间的关系 调节时间的计算: 3(0.05)4(0.02)SnSntt

 劳斯判据: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全部都再s左半平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的第一列系数全部为正数。如果劳斯表第一列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就不稳定,且第一列各系数符号的改变次数,代表特征方程式的正实部根的数目。(P66)

掌握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对于稳定的系统,闭环主导极点越远离虚轴,即闭环主导极点的实部绝对值越大,系统振荡越严重,从而系统超调量增大,振荡次数增多,引起系统的调整时间增加。 常见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及相应的根轨迹图(P101) 作业4-4(P120)答案:

] 惯性环节的伯德图 Nyquist图绘制方法: ① 写出A(ω) 和(ω) 的表达式; ② 分别求出ω = 0和ω =+∞ 时的G(jω); ③ 求Nyquist图与实轴的交点; ④ 如果有必要,可求Nyquist图与虚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G(jω)的实部Re[G(jω)]=0的关系式求出,也可利用∠G(jω) = n·90°(其中n为正整数)求出; ⑤ 必要时画出Nyquist图中间几点; ⑥ 勾画出大致曲线。 系统各频段的作用: 低频段:系统的稳定性能 中频段:系统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例题5-4(P139) 例题5-8(P152) 重要

串联超前校正和串联滞后校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1)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而滞后校正则是利用滞后网络的幅值在高频衰减特性。 (2)用频率法进行超前校正,旨在提高开环对数幅频渐进线在截止频率处的斜率(-40dB/dec提高到-20dB/dec),和相位裕度,并增大系统的频带宽度。频带的变宽意味着校正后的系统响应变快,调整时间缩短。 (3)对同一系统超前校正系统的频带宽度一般总大于滞后校正系统,因此,如果要求校正后的系统具有宽的频带和良好的瞬态响应,则采用超前校正。当噪声电平较高时,显然频带越宽的系统抗噪声干扰的能力也越差。对于这种情况,宜对系统采用滞后校正。 (4)超前校正需要增加一个附加的放大器,以补偿超前校正网络对系统增益的衰减。 (5)滞后校正虽然能改善系统的静态精度,但它促使系统的频带变窄,瞬态响应速度变慢。如果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既有快速的瞬态响应,又有高的静态精度,则应采用滞后-超前校正。 工程最佳系统:二阶工程最佳系统、三阶工程最佳系统、四阶工程最阶系统。 采样定理: 若已知连续信号()et的最大角频谱为max,采样周期为T,则当采样周期满足maxT时,

采样信号()et才能较好地复现连续函数的()et形式。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差分方程通过Z变换得到脉冲传递函数)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 自动控制系统 忽略阻尼转矩和扭转弹性转矩,运动控制系统的简化运动方程式: memmddtL

dJTTdt

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特性: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风机、泵类负载 直流调速系统的可控直流电源: ①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 ②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为了避免或减轻电流脉动的影响,需采用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主要有: ①增加整流电路相数,或采用多重化技术; ②设置电感量足够大的平波电抗器。 V-M系统机械特性:

与V-M系统相比,直流PWM调速系统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①主电路简单,需要的电力电子器件少; ②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动机损耗及发热都较小; ③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 ④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扰能力强; ⑤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当时,开关损耗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较高; ⑥直流电源采用不控整流时,电网功率因数比相控整流器高。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稳态调速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maxminnDn

2.静差率:0Nnsn 3.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的关系:(1)NNnsDns 例题2-2(重要) 某龙门刨床工作台拖动采用直流电动机,其额定数据如下:60kW,220V,305A,1000r/min,采用V-M系统,主电路总电阻R=0.18Ω,电动机电动势系数Ce=0.2Vmin/r。如果要求调速范围D=20,静差率s≤5%,采用开环调速能否满足?若要满足这个要求,系统的额定速降ΔnN

最多能有多少?

解:当电流连续时,V-M系统的额定速降为

3050.18=275r/min0.2dNNeIRnC

开环系统在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为 2750.21621.6%1000275NNNNnsnn



如要求20D,5%s,即要求 10000.052.63/min(1)20(10.05)NNnsnrDs



图2-19 转速负反馈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结构框图 图2-22 直流电动机动态结构框图的变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