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接触金属制品法规及规范要求

食品接触金属制品法规及规范要求

食品接触金属制品法规及规范要求各国制订的金属制品质量安全规范侧重点有所不同,本节对欧、美、日、韩等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贸易国及地区的相关要求进行介绍。

由于金属制品种类很多,各国技术规范都未能完全覆盖,本节也介绍ISO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当出口国无具体要求时,可以参照相应的ISO标准。

一、ISO标准中的质量安全要求(一)ISO 8442系列标准中对金属餐具的要求ISO 8442《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系列标准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刀具与餐桌和装饰用金属凹形器皿”技术委员会TC186联合制订的,共由8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如下:1.ISO 8442-1:1997《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1部分:制备食物用刀具的要求》这个标准对预期用于制备食物及就餐的刀具及相关器具(抹刀、分肉叉等)的材料与性能要求作了规定。

对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应能使最终制品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且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释放有害健康或造成感官性劣变的物质。

刀具根据其耐腐蚀性划分为两个等级:普通等级和特殊等级;刀片又分为两种类型:A型的切割刃口可由使用者重新磨制锐化,且刃距大于1 mm;B型的切割刃口是不打算重新磨制的。

金属刀片材料要求使用不锈钢,其成分应遵循表1-1的规定。

刀具的非金属部分应由塑料、木塑层压板、浸渍防腐木材或其他能使刀具成品满足标准规定的相关性能要求的合成材料制成。

非金属外表面不应有油漆、清漆或类似涂层,除非这些涂层也能满足标准中的相关性能要求。

ISO 8442-1要求刀具设计应能便于进行清洁处理,以避免污染所制备的食物。

刀具表面不得有鳞片、裂痕、折皱及其他可能导致不适于预期用途的疵点;应具有基本的平直度和匀称性,所有边缘应无披缝、毛刺,刀具坯件的边缘粗糙部分应已除去。

用测隙规测量,刀具零件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0.3 mm。

ISO 8442-1还规定了刀具的制作结构尺寸,包括刃口形状、包角、厚度等。

对耐腐蚀性、强度、刀身的硬度、手柄的稳固性、塑料手柄在高温下的软化性、非金属部件在热水中的变形率、刀和叉的抗跌落等性能要求也作了详细规定。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在该标准的第7章中列出。

2.ISO 8442-2:1998《与食品密切接触的材料和物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2部分:不锈钢和镀银餐具的要求》这个标准适用于不锈钢或镀银的镍银、镀银的不锈钢餐具,包括刀、叉、匙、切肉刀叉、长柄勺、儿童用刀具和其他助餐具。

该标准不适用于完全由贵金属、铝、非不锈钢制的餐具,以及无镀银的镍银或镀铬的餐具。

餐具金属部件的成分及其限量见表1-2。

ISO 8442-2要求制品表面无瑕疵,具有一定的平直和匀称性,边缘无毛刺;对三种等级镀银层的平均厚度、制品主要表面最小局部厚度、最小硬度及附着力作了规定,对各种餐具的耐腐蚀性、强度、手持附件的牢固性、刀片的硬度等性能要求也作了详细规定。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在该标准的第8章中列出。

3.ISO 8442-3:1997《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3部分:镀银餐用和装饰性凹形器皿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黄铜、紫铜、镍银、锡镴以及不锈钢等金属基材上镀银的餐用或装饰性的凹形器皿,包括餐盘、碟、碗、罐、茶壶和咖啡壶、冷酒器以及花瓶、奖杯等装饰性用品;不适用于完全由贵金属、黄铜、镍银、锡镴、不锈钢或陶瓷、玻璃制成的制品。

凹形器皿镀银层的银含量要求至少98.5%。

金属基材的成分如表2-3所规定。

如果能使最终制品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器皿的非金属部件材料可以是玻璃、陶瓷、骨质、角质、硬化纤维、塑料、木、木塑或浸渍木材等。

非金属部件应能够承受60℃水溶液中的洗碗机洗涤处理。

ISO 8442-3对三种等级镀银层的平均厚度、制品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表面镀银层的最小局部厚度作了规定;要求制品表面无瑕疵,边缘无毛刺,部件间隙不超过0.4 mm;对带漆膜的产品,漆膜应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法规,能经受洗碗机的洗涤,具有一定的耐刮擦、抗紫外线性能;对制品的荷载强度、稳定性、倾流性能、触摸和泄漏温度、耐热性,以及涂层的附着力和附件的强度都作了规定。

4.ISO 8442-4:1997《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型餐具第4部分:镀金餐具的要求》该标准不适用于作为非金镀装饰中镶嵌的只有小面积镀金的餐具。

金属部件的成分要求见表1-4。

对制品的平直和匀称性、疵点的要求与上述几个标准类似,同时要求不锈钢刀片不得镀金。

ISO 8442-4对三种等级镀金层的平均厚度、制品主要表面镀金层最小局部厚度作了规定,同时要求,具有最低硬度的镀金层应含有至少0.2%的Co(或Ni或Fe)等能增强硬度的元素。

该标准规定了不锈钢餐刀表面的耐腐蚀性,并分别规定了具有马氏体不锈钢刀片的刀具和匙、叉、勺、钝刀的强度。

对手持附件的牢固性、刀片的硬度、金镀层的附着力也规定了具体要求。

表2-4 镀金餐具金属的成分限量5.ISO 8442-5:2004《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5部分:刀具的锋利性和刃口保持的试验规范》这个标准规定了各种制备食物用的职业和家用刀具的锋利性和刃口保持的试验方法。

6.ISO 8442-6:2000《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6部分:用漆膜保护的薄镀银凹形餐具》这个标准适用于带保护漆膜的薄镀银金属制凹形餐具及其铸造附件,包括带柄水罐、盘碟、冷酒器、茶壶、咖啡壶、大盖碗等。

所谓“薄镀银层”,是指厚度在0.3~5μm之间的银镀层。

金属基材可以是黄铜、紫铜、青铜、镍银、锡镴、和不锈钢。

非金属部件可由玻璃、陶瓷、骨质、角质、硬化纤维、塑料、木、木塑或浸渍木材等材料制成。

该标准不适用于完全由贵金属、黄铜、镍银、不锈钢或陶瓷、玻璃和非不锈钢制品或锌基模压铸件制成的制品。

制品银镀层中的银含量应不少于98.5%;金属基材成分如表2-5所示;非金属部件应能承受50℃水溶液中的洗碗机洗涤处理;漆膜应具有一定的抗变色和剥落性能。

表1-5 带漆膜薄镀银层凹形器皿金属基材成分ISO 8442-6规定了银镀层的平均厚度及最小局部厚度、制品的匀称性、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无疵点、毛刺的要求。

漆膜表面应无瑕疵,保持光亮、不变色,具有一定的抗剥落、抗划擦、抗紫外线性能。

制品应具有一定的荷载强度、稳定性、倾流性能和防泄漏性,银镀层应有必需的附着力,附件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在该标准的第7章中列出。

7.ISO 8442-7:2000《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7部分:银、其他贵金属及其合金制餐具的要求》这个标准适用于由银、其他贵金属及其合金制造的各种餐具,包括带不锈钢刀片的刀具、叉、匙、分肉叉、长柄勺等。

要求制造餐刀用的银、其他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纯度最低标准为80%,能使最终制品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且不得有害健康或产生任何感官性劣变。

银餐具的任何部件都可镀薄银层;制品中的贵金属应符合EN1904;餐刀刀片和需满足特定需要(如切割器具)的任何部件,应由不锈钢制成,见表2-6;非金属部件可使用玻璃、陶瓷、塑料或类似物质,前提是满足性能要求。

表1-6 餐刀用不锈钢材料要求与上述标准一样,ISO 8442-7要求制品具有基本的平直和匀称性,并要求目测表面无疵点,边缘无毛刺。

对制品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贵金属镀层的硬度、附着力和纯度、手持附件的牢固性、刀片的硬度等性能都作了规定。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在该标准的第8章中列出。

8.ISO 8442-7:2000《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制品刀具和凹形餐具第8部分:银制餐用和装饰性凹形器皿的要求》这个标准适用于以纯度80%以上的银或其合金制成的凹形餐桌或装饰性器皿,如带柄水罐、盘碟、冷酒器、茶壶、咖啡壶、大盖碗或花瓶、奖杯等。

制品中的贵金属应按照EN1904要求进行焊接。

非金属部件可采用玻璃、陶瓷、木、木塑等材料,只要这些材料能使最终制品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非金属部件应能承受60℃水溶液中的洗碗机洗涤处理。

制品应具有一定的匀称性,表面无瑕疵,边缘无毛刺,部件间隙不超过0.4 mm;荷载强度、连接强度、稳定性、倾流性、触摸温度都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产品标注和标签要求在该标准的第7章中列出。

(二)ISO关于搪瓷制品的限量标准ISO 4531《釉和搪瓷-与食品接触的搪瓷制品释放的铅和镉》由二部分标准组成,其中第二部分ISO 4531-2:1998规定了从接触食品搪瓷制品中释放的铅和镉的允许限量,详见表1-7搪瓷制品饮用口缘释放的物质允许限量为:以每件制品计,铅≤ 2.0 mg/件;镉≤0.20 mg/件。

对带盖容器,应分别对容器本身和盖子内表面进行测定,测得的两个结果之和(以释放的铅或镉的毫克数计)根据具体情况按表面积或容器本身的容积进行关联,所得结果再与限量比较。

如果某搪瓷制品释放铅或镉超出了允许限量,但未超过限量值的50%,而按规定方法和条件检测,至少三件另外的相同材料、形状、尺寸和装饰的搪瓷制品测得结果的平均值未超过限量的50%,且其中任何一件测得结果均未超过限量的50%,则该搪瓷制品仍然认为是合格的。

表1-7 接触食品搪瓷制品中释放的铅和镉限量二、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要求(一)欧洲理事会关于与食品接触的金属与合金技术指南目前,在欧盟层面上,尚未对与食品接触的金属材料及制品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专门指令或法规。

欧洲理事会“社会与公共健康领域的部分协议”(1)((1)该协议现有18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斯诺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

)于2002年发表了一个关于与食品接触的金属与合金的技术指南,其中涉及铝、铁、锌、铜等十余种金属,以及不锈钢和其他合金。

该指南除了对金属材料提出与框架指令一致的通用要求外,还介绍了其所涵盖的各种金属迁移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安全方面的建议,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科学委员会等提出的一些健康指导值或限量建议,如“每日耐受摄入量(TDI)”或“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

有些“社会与公共健康领域的部分协议”(成员国就是根据该指南中的TDI或PTWI指标推算得出金属制品的迁移限量,从而判定进口产品是否合格。

例如,斯诺文尼亚政府曾对我国出口的一批铝制运动水壶实施退运,退运原因是铅迁移超标。

斯诺文尼亚方面测定得出的铅迁移值是:蒸馏水中0.023 mg/L,3%乙酸溶液中0.2 mg/L。

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的依据是: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建议的PTWI是每人每千克体重0.025 mg,按儿童体重14.5 kg计,每日每人耐受摄入量为0.05 mg(对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