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5选题与设计
[教育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5选题与设计
2.群体。这里的群体主要是指社会分层结构 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和社会的基本群 体。例如: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 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家庭、邻里、 工作小组、朋友圈、社交网络等等。这些均 可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独立的分析单位。
群体特征不同于个人特征,群体特征是我 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重要调查 对象。一般用群体成员特征的平均值来描述 群体特征,如工人的平均文化程度、知识分 子的平均收入等。但有些群体特征可由个人 特征汇集或抽取而来。
3.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具有共同目标、 正式分工及角色结构的一群人所组成的 机能群体,即人们所称谓的社会单位。 如企业、商店、公司、学校、医院、机 关单位、政党、军队等均是不同的社会 组织。
社会组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是一个十 分重要的分析单位,社会组织是联系社 会成员与整体社会的中介,许多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题是在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 间产生的。
– 以社会关系为分析单位,就是调查分析各种社会 关系,如国际关系、区域关系、行业关系、家族 关系、婚姻关系、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研究 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和规范,不断调整人们之间 的社会利益,以求社会关系体系向协调、健康的 方向发展。
– 社会行为也是社会调查的重要分析单位,就是要调 查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情 感行为等,其中既包括有序性行为,也包括那些无 序性行为,如越轨、犯罪、聚众、离婚、自杀、遗 弃等。以社会行为为分析单位时,不仅要把行为 主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要描述各种行为的特征、 产生的原因及条件,并侧重于探索各种有害行为 的矫正与控制。
2.应用性课题:这是为了解决迫切的社会 问题进行的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 实际应用的需要。
以上二者的研究目标不同。理论性课题注重于检 验与发展理论;应用性课题则注重于实用性,其主 要目的是解决社会实践中紧迫的社会问题。
应用性课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应用课 题。它研究一些较长时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另一类是特殊的应用问题,即在一定时期或在某种 特定情况下存在的问题。
5.社会产物。社会调查研究的分析单位还可以 是各种类型的社会产物。这里所讲的社会产物 主要指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各种 社会产品。
– 以社会制度为分析单位,就是调查研究具体的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宗教 制度、生育制度等,分析各种基本制度的结构、 功能与变迁,使其有利于现代化的建设。
3.描述性课题:是指那些对社会现象作出 准确、具体描写和叙述为目的的调查课题。 回答所发生的现象“是什么” ,人口普查就 是描述性社会调查研究的范例。人口普查的 目的是对人口状况的各种特征作出准确的描 述。
4.解释性课题 :亦称因果性课题,是进一 步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机制和过程作解 释或说明的课题。它要回答是“为什么”。
4.社区。社区即区域社会,它是按地理区域划 分的社会单位。如乡村、小城镇、市区、经济 特区等,均可称为不同的社区。
一个社区内的社会成员一般从事共同的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活动,并具有较 为一致的文化规范、价值标准及生活方式。将 社区作为分析单位,通常是调查研究社区的经 济结构、文化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空间结构, 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文化活 动、行为规范以及社区的历史发展过程等。通 过对社区的调查分析可进一步扩展为对整个社 会的研究,从而上升为宏观层次的社会分析。
第二节 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在社会调查课题明确以后,需要 进一步确定社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 容。这一工作是将社会调查课题深 化与具体化。
一、调查对象
所谓调查对象,亦称为分析单位,即 调查者进行调查与抽样的基本社会单 位。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 析单位的基本特征汇集起来用以描述 由它们组成的较大的集合体或解释某 种社会现象。
第五章 社会调查的选题和方案 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选择社会调查课题 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调查研究的理论建构 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选择调查课题
一、选题的意义 二、调查课题的类型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选题的意义
– 第一,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 向和水平。因为选定的题目表明是社会调查研究 的目的和主题思想。
1.需要性原则。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选择调查课题。
2.科学性原则。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 调查课题。
3.创造性原则。选题要具有新颖性、独特 性和先进性。
4.可行性原则。即根据调查主体和客体的 现实条件选择调查课题,做到切实可行,能够 预期完成。
5.适当性原则。即注意题目大小适中,确 定课题的内容和范围要适当。
– 第二,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工作 的价值和效用。选题若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 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能抓住要害,具有时代意 义和迫切感,其价值和效用就大;否则,就不能 产生好的社会效益。
– 第三,选题对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过程及社会 调查方案的设计,具有制约作用。
二、调查课题的型
1.理论性课题:这是指为检验或发展某 些假设和理论而从事的研究。
5.预测性课题:是指在说明社会现象的现 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测社会 现象的发展趋势或状况的课题。
上述几种社会调查的课题,以调查研
究的目的为标准划分为应用性与理论性 课题;以调查的深度为标准区分为描述 性、解释性与预测性课题。按照其他的 标准,社会调查课题还可以分许多类。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以 下几类:
1.个人。 人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又是 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个人是社会调查研究 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大部分社会调查研究 都要通过分析个人特征来解释与说明各种社 会现象
自然科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甚至心理 学)研究人类所共有的特征;社会调查则分 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或不 同文化模式中的具体特征,即分析各种社会 角色的社会特征。一般不停留在个人层次上, 其主要目的是描述或解释由个人或个人行为 组合而成的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