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应用型、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财会、金融、法律、计算机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资本运作、风险控制等方面综合素质、知识和运用能力,熟悉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
(二)专业培养思路
财务管理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是由许多模块构成,每一模块又由若干教学活动组成。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如下: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在行业领域中深入调研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再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能力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确定其对应的知识点;对能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能力单元,然后对各个能力单元及其对应知识单元(知识点的组合)进行封装形成“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灵活组合构成模块化教学体系。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有关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及法制,遵纪守法;具有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勤奋学习,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干创新、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
2. 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学、财务金融、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能够适应财务管理工作中定量分析及信息化的需要;
3. 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知识,熟练掌握统计、财务管理电算化等业务软件的操作,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4. 掌握手工及计算机处理各类企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业务核算的方法。
5. 熟悉并掌握与财务管理、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
6.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和科学研究能力,包括中外文献检索、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现代意识。
8.具有体育运动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二、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确定
1、财务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部门财务管理培养为目标,通过财务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水平,达到胜任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
职业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体系、专项职业技能。
(1)职业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财务管理从业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保守秘密、强化服务等方面职业道德;经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具备继续学习与知识更新的素质。
(2)职业知识体系。
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经济法、财政金融、证券投资、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
(3)专项职业技能:基本操作技能、业务处理、分析、管理技能
(二)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
根据财务管理岗位群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了财务管理管理专业的六大专业能力,即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能力、财务管理会计理论方法能力、财务管理方法能力、财务管理信息处理能力、高级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梳理、细化分解成相应的能力要素,二者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财务管理管理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对应关系表
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
第二课堂
12 学分体育俱乐部教学
6 学分
8
其中:理论教学计166学分[2534学时](含课程实践实验22.5学分[354学时]
集中实验、实践教学74学分,包括认知实习:12学分(8周);第二课堂:12学分;体育俱乐部:6学分
财务会计实践:14学分(9周);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30学分(20周)。
1、注:模块化1个学分对应28学时的学习负担,针对专业基础模块采用16:12,16个学时为理论授课学时,12个学时为自主学习学时;针对专业技术模块采用14:14,14个学时为理论授课学时,14个学时为自主学习学时。
2、模块化教学方案说明:
(1)模块化教学方案架构图中数据表示:学分(总学时-其中实验或实践学时),例如:“4(64-16)”表示为“4学分[模块总学时64(包括理论、实验或实践学时)—实验或实践学时16];
“模块描述”中的周学时由每个模块负责人自行确定,原则上周4或周6。
(2)各个模块通过“模块描述”组织教学和检查考核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模块的有关说明
(1)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将教学内容从课程转换为模块,将传统的以学科为背景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2)思政课模块:开设三个思政模块。
模块I(第一学期,4 学分),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
模块II(第三学期,4学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模块III(第七学期,6学分),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政模块应能涵盖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主要有集中授课、讲座、参加社会调研、实践等。
(3)素质教育模块:开设两个素质教育模块
模块I(第一学期,6学分),包括:军训、军事理论教育、专业导论课、职业生涯、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
模块II (第八学期,3学分),包括:就业指导、商务沟通与礼仪讲座;毕业论文指导等(4)大学英语模块:
大学英语I、II分别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各5学分,以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专业基础英语安排在第六学期,2学分,以培养学生具备国际会计专业信息交流能力为基本目标。
(5)高等数学模块:开设三个基本模块
模块I(第一学期,4 学分),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微积分》;
模块II(第二学期,5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多元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
模块III(第三学期,3学分),主要内容包括《线性代数》。
(6)信息管理基础6学分,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和本专业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7)第二课堂模块,12学分,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各6学分:
I:学科专业竞赛、科研(能力)训练等项目、研究成果、学术报告、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
II:从业资格考试辅导:会计证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
(8)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块,6学分,根据院政办[2008]48号文件精神安排。
(9)集中实践、实验教学74学分:包括:
认知实习:12学分(8周);财务会计实践:14学分(9周);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30学分(20周);第二课堂:12学分;体育俱乐部:6学分
(10)部分专业模块基本涵盖知识说明:
财务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基础、中级、高级相关内容
成本管理:涵盖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内容
企业管理与方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财务及战略风险管理: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公司理财及战略财务风险管理
专业选修模块1(职业拓展):包括
专业选修模块2(专业知识拓展):包括
财务报告分析、财务咨询与诊断、风险投资管理、资产评估学(4选1)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
管理工具与方法I:包括应用统计、包括线性规划、管理运筹学等
管理工具与方法II:综合数据处理方法、SPSS软件操作等
经济法规: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重要的财经法规
经济学II:包括微观、宏观经济学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涵盖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内容专业选修模块1:财务咨询与诊断、个人理财、金融市场、战略管理(4选1)
专业选修模块2:财务报告分析、风险投资管理、资产评估学、内部控制(4选1)
六、教学进程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