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作者:米卿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语文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模范作用,最终达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语文教学是高校思想整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自古至今,我国就有文以载道的优秀文化传统,文道合一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也是因为语文课程对高校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其思想政治道德的培养,这样导致大学生的人文政治修养相对较低,鉴于这种形势,本文简单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从教材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出语文教材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并适时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仔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促使学生学会全方位思考,从不同角度欣赏一篇美文,并理解其中的社会意义,达到共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高涨的语文学习热情影响下,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熏陶[1]。
其次,突破语文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性的词句,仔细推敲揣摩,在理解语文整篇文章的意思之后,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意义。
一篇文章通常包括几个重要的段落、关键词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进而触摸到语文的核心内容。
可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文章的情感。
让学生以一个现场见证者的身份真正参与到文章所描绘的具体事件中去,和文章中描绘的角色化为一体,思其所思,进而产生有效的情感体验。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每个事件,所以只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出具体情境,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情境,接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的感染[2]。
最后,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课文,其是传承我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些是赞美勇敢、坚强的道德品格的;有些是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但更多的还是表达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思想道德情感的。
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四岁丧父、因家境贫寒,母亲没有钱供他读书。
于是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
同时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写的好文章[3]。
到他年龄稍长,家中已经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读不完还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于读书,才获得了较高的文学造诣。
学生在听完这些之后,肯定会明白勤奋、专注对读书的重要性,进而理解“穷且不坠青云之志”的深刻含义,养成刻苦、简朴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材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随之内化成日常行为习惯。
二、在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题目、指导评论其写作水平时,可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思想的力量》、《政治的魅力》等,以此提高其思想认识,进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能力也会提高[4]。
其次,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着写读书笔记、影评等各种形式的写作,这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就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将写作训练与其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语文作文的写作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的平台,作文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其次,从语文写作角度本身而言,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内心思想、情感的过程。
虽然有些学生不太习惯以这样的方式主动地去表达自己,但是在教师的硬性要求下,他们会慢慢打开禁闭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合理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这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良好机会[5]。
比如:可以建议学生用有思想、新颖并且富有想象力的作文题目,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力,与此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对其生活圈子中的人或者事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
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朝气的人,从其心理特点看,他们是希望和别人进行友好交流的,而通过写作这一途径,学生找到了一个宣泄思想、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在不断思考、不断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他们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慢慢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最后,在高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常会设置有应用文学习部分,其中还包括调查报告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
由于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总要经历一个从学生身份向社会公民身份转变的过程,而调查报告的书写有利于大学生去认识社会,进而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所以,每逢假期到来,语文教师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以让学
生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去体验,在这个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国情、社会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教育。
三、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
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日常授课之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成语猜谜,以及演讲比赛等趣味性强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其素养,无形中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因子。
比如:开展古典诗歌朗诵比赛这种课外活动,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璀璨文化成果,进而激发其内在的爱国之情[6]。
其次,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注意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进行讨论。
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千差万别,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看法也常常会有所不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并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发现真理。
最后,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情感的产物,学生通过阅读文词优美、思想深刻的文章,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理想抱负等[7]。
通过课外阅读不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情感,同时还深化了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等等,真正地领悟到了人生智慧,塑造了性情品格。
比如,学生通过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敬佩其自强不息、坚强勇敢的精神,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所思所行。
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聋哑女士,她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不仅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同时还成为一名闻名全球的教育家、慈善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由于她杰出的个人成就,她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并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荣誉。
四、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模范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属于师生双方互动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本人优美的仪态、行为举止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师本人高尚的品德、优雅的外表对学生而言就好似一种召唤,一道无声而有力的力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好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个人良好的逻辑性、教学语言的条理清晰化,配之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勇敢的开拓进取意识、随和宽容的性格特征。
结语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入每一位学生的头脑、心灵的目标,促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
参考文献
[1]聂佳辉,陈成聪.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2007(28) :125~126.
[2]孙桂芳.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39-140.
[3]魏瑞模.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新课程(上),2011(05) :114-115.
[4]周江涛.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06):96-97.
[5]孙桂芳.谈高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137-138.
[6]李鸿昌.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2011(6):85-86.
[7]刘晓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文学素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