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弹唱教案
再一处是,中心句对位的小节,每拍都重唱。这种强调既能准确的表达词义,又把歌曲重点句深深的印在了听众的脑海里。如歌曲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再如尹湘杰、于文华演唱的民歌风味的通俗歌曲《纤夫的爱》这首的歌曲的强弱处理,也有独到之处。例如:第一,把强拍处理在第三拍上,如第5、9、11、13、14小节。第二,把强拍处理在第二拍的弱拍上,如第6、7、8小节。这两种弱拍强处理的结合,使整个歌曲,呈现了一幅"情哥拉纤美滋滋,妹坐船头荡荡悠悠"的动态画面。
这一基本规律在现代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上,有了新的突破。
例如刘斌作曲并演唱的通俗部队歌曲《当兵的人》,这是一首四拍子的进行曲。他在重音处理在第四拍弱音的附点后16分音符上,如第1、5、9小节;第二处,他变第二拍子的弱音为强音,附点后16分音符重唱,如5、7小节。
这两处弱音附点后16分音符强唱的妙用在于,生动地再现了人民军队正在行进中的勃勃英姿,律动感强。
有的人歌唱太实在,生怕忽略某个音。也就是老百姓讲话"太卖劲"。他们越是对每一个音符都很强调,越是拍拍都重、音音皆强,越是说明他们没有把握住节奏的律动。实际上,歌唱时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就行了。节奏的处理是有它一定的规律性的。
<一>节奏的基本律动
强弱规律:二拍子是强、弱/强、弱/;三拍子是:强、弱、弱/强、弱、弱/;四拍子则是:强、弱、次强、弱/。这是乐理知识中讲到的基本规律。演唱时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
正确的唱法,一是要先将气息做好准备,然后用小腹<横膈膜支撑住>将气息弹出去,你的声音才会听起来让人感到很悦耳,很有光泽。气息掌握好了,还要注意节奏,因为节奏在这首歌里也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节奏型并有复杂,但应注意不要抢节奏,因为有时情绪一上来,节奏就容易被忽略,这是我们在演唱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女声部分,掌握好情绪上的变化,不要唱得悲悲切切,很抒情向上就可以了,因为作品本身已在男女声部分作了明显的对比,在演唱时多注意一些表演就足够了。
二、歌曲演唱
《故乡的亲人》作品分析:
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这是因为福斯特自幼喜爱音乐,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给予他很深印象的缘故。
按要求进学科学的发声练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下小结
结束授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能够在课下加强联系,早一些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当时美国的一家音乐杂志叙述了本曲风靡美国的情景:“《故乡的亲人》是一首无与伦比的、具有黑人音乐旋律的歌曲。所有的人都在哼唱着它。钢琴、吉它不分昼夜地弹奏着它;伤感的女士在唱它;浪漫的绅士在唱它;潇洒的青年在唱它;歌星们唱着它;街头的手风琴艺人也在边拉边唱着它……”
三、完整演唱作品:《粉刷匠》
四、布置作业:
重点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的技巧。
教学环节:
一、发声练习曲:
①5 43 21— ‖
nu
②1 2 3 3 4 5 ︱5 6 5 43 2 1 ︱ 1— ‖
lu
③5 65 5 —
3 43 3 —
1 21 1—
u
气息饱满、沉稳。
一、把握住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律动,充满活力。
这是一首特别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男女声对唱歌曲,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男演员尹湘杰那种憨憨的形象,质朴、热情的表演,很有感染力的高声区,都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这也是流行歌曲的又一个新僻径,打破了以以往情歌的那种缠绵,而采用民、俗结合的这种方式,使观众听来耳目一新,很有感染力。
当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是要积极热情,切忌喊叫,一定是要很热情地唱出来,这是男声部分要注意的。因为音域并不是很宽,只要吸好了气,把声音有效地弹出去,高音是没有问题的,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声音卡到嗓子眼里,也就是说,不要挤到喉头上。
第5教学周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备 注
课 题:歌曲的情感表现(一)
教学对象:音乐教育学生
教学目标: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一首好的、甚至经典的歌曲的诗词和音乐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必须通过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听众充分感受。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脚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艺术再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