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提纲

厦门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提纲

目录Ⅰ序言 (3)Ⅱ学校学院 (4)一、学校简介 (4)二、法学院概况 (5)三、专业介绍 (7)Ⅲ复试流程 (9)一、复试通知 (9)二、复试录取细则 (13)(一)复试资格审查 (13)(二)复试安排 (13)(三)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内容 (13)三、体检 (15)Ⅳ复试题型、题目、经验谈 (16)一、复试参考书目 (16)二、复试题型介绍 (17)三、经典复试题目汇编 (17)四、高分过来牛人复试经验分享 (28)Ⅴ复试高分攻略 (36)一、专业课笔试高分攻略 (36)二、专业课面试高分攻略 (37)三、复试英语高分攻略 (38)Ⅵ复试注意事项 (40)一、四大要点需注意 (40)二、证件、材料 (41)三、态度、礼仪 (41)四、高分技巧 (42)Ⅰ序言《2019厦门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一本通》(以下简称《复试一本通》)是针对所有2019年报考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财税法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等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顺利通过初试,继而将进入到复试阶段的考生而倾力编写的一本权威系统复试指南。

根据历年复试反映出来的情况,由于对学院概况、复试流程、复试内容、复试题型、复试技巧、复试经验谈、复试注意事项以及导师信息等方面信息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很多考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理不出其中的头绪,因而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试阶段的准备,这也导致了很多考生复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可能导致考研的最终败北。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正是针对考生关切,在严格按照厦门大学法学院复试方案的前提下,参考历年厦门大学法学院复试情况,对厦门大学法学院复试流程、内容、技巧、注意事项、导师信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说明,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复试的相关事宜。

在专业准备方面,与初试阶段不同的是,复试阶段更注重考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考察,考生除了要掌握好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适当关注和了解自己所报考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鉴于此,我们对法学院的导师及其研究情况做了一个细致、系统的梳理,以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效的方式有最全面的把握。

《2019厦门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一本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校学院,复试流程,复试题型、题目,复试高分攻略,复试高分经验谈,复试注意事项,各导师研究方向及其论文索引,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指南,购票指南,游玩指南。

本书为考生提供了与复试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以帮助考生悉知复试流程、内容、应对技巧、注意事项、导师信息等事宜,使考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复试,以更加从容的心态积极做好复试准备,有的放矢,更加自信地在复试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最终金榜题名,圆梦神圣而美丽的殿堂——厦门大学。

Ⅱ学校学院一、学校简介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7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6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6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13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4.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918人,占71.6%。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8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5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

现有在校生近40000人(本科生19570人,硕士生17490人,博士生291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800余人。

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30门网络课程和2门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

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

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6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8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Cell、The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

2008年,厦门大学汉语推广南方基地获批并启动建设,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013年,学校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同时国家决定依托学校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

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2012年9月,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校舍建筑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8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9204GB),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3亿元。

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

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二、法学院概况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

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下设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三系。

1930年2月学校改科为院,法科改为法学院。

尔后经历数次院系调整,目前的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自1979年厦门大学复办法学专业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厦门大学法学院已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意识的学术梯队。

全院现有法学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27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4.5%。

在师资队伍中,我院共有国家级“千人计划”人选3人,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7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位教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10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2013年度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2位教师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

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走学术建院之路,发扬“严谨治学,求是创新”的传统学风,厦门大学法学院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

学院现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1个法律专业硕士(JM)学位点。

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自1993年开始一直是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挂靠单位和会长所在机构。

国际经济法学科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际投资法研究方向已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于2010年遴选国际投资法“全球15所法学院领航项目”(G-15 Law School Pilot Project)成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院校。

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国际经济法与台港澳法研究”、“国际经济法与海洋法研究”和“国际法律制度、两岸法律问题及和平发展研究”先后获准列入国家“211工程”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法学学科获准列入“985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厦门大学法学院立足于国际法及民商法等特色和优势学科,不断充实和提升其他后发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整个学科建设呈现出了有梯次的均衡发展态势。

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法学学科评估中,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办学实力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均排名第十。

厦门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辩论队享誉海内外,在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辩论赛(英文)、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英文)、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和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辩论赛(英文)等多项全国性和国际性专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参赛队员曾于2006、2011年两度获得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华盛顿)诉状世界冠军,2014年获得中国第十二届Jessup 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冠军,2012年获得Willem C.Vis国际商事模拟辩论赛(维也纳)反方诉状世界季军,2013年获得(ELSA)WTO模拟法庭辩论赛反方最佳书状冠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