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ppt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ppt


《茶经》问世,茶道盛行
陆羽在长期的茶事实践活动中,呕心沥血,写成 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它是总结唐朝及 唐朝以前的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 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 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陆羽《茶 经》的问世成为茶文化形成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 了茶文化的发展,他所确立的朴素自然的茶美学观 点,倡导的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指引了无 数的爱茶之人,受到众多茶人的追从。
• 充饥: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 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 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
• 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 和治病的方法。“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荼而解之”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茶的作用从充 饥发展到药用。
•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 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 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 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 作菜。
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的文 化性也更加体现出来了。到了南北朝后,茶 饮进一步普及,茶饮在民间的发展过程中, 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以茶入文
• 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饮的普及,各种茶事和茶 叶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的注意,在他们的 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娇女诗》, 杜育的《荈赋》,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 的《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茶饮、茶事进 行了描述。
• 狭义——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是研 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 现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 中国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 么被古人所发现的呢?茶又是怎样从最初 的药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饮的呢?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 饮茶的起源,众说不一,药用在先,还是食用为源? 多数学者认可的是: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 茶,并逐渐认识到茶叶保健,特别是解毒、提神的作 用,从而演变成今天的茶饮。
在周朝,人们为了长时间保存茶叶,以用作祭品和 进贡,开始把茶叶晒干,以便保存。在3000多年前, 巴蜀一带已用所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同时也出现了人 工栽培的茶园。当时四川的乐山、彭山已经成为中国 的名茶产地。
到了汉代,茶已经成为四川民众的常用饮料。西汉 末年,王褒在《僮约》里列举了各种杂役,其中有两 桩与茶有关,那就是“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
茶入诗歌,流芳百世
唐代著名诗人无不饮茶,有些人还把饮茶与吟诗有机联 系起来,文人吟诗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茶道茶艺、茶性茶 德、茶情茶谊、茶俗茶礼、茶事史 诗等,对茶树生态环境、 造茶技术、煮饮技艺、名茶、贡茶、茶政和贸易等都有描写。 其中有不少佳作,影响深远,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 新茶》一诗堪称千古绝唱。
• 据舒顺义先生在2005年第四期《农业考古·中华茶 文化》上介绍,在1941年前后,凶残的日寇在敌 后根据地大扫荡,一次扫荡到了卢仝故里,乡亲 们眼看就要大祸临头。但令他们惊讶的是,当日 寇在村口一块石碑前驻足观看片刻后,便调头返 回了。事后,乡亲们才知道,是卢仝的遗德使他 们免遭一劫。原来这块石碑正面刻着“卢仝故 里”,背面刻着《七碗茶歌》。据说卢仝在日本 被奉为煎茶道祖师爷,在祖师爷故里,这些双手 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还算有点良心发现, 动了恻隐之心,使卢仝的乡亲侥幸逃过一劫。从 此,故乡人民对这位“亚圣”更加崇敬。
•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 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 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逐步 萌芽。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 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 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 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 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 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中 国 茶 文 化 简 介
明 文征明《品茶图》
清 任熊《煮茗图》
《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谈及茶事的有近300处。此外,曹 雪《红楼梦》中还写到茶的沏泡、品饮技艺,以及茶诗、茶赋与茶联等 。 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 茶圣陆被后世尊为茶馆祖师的人。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大约到了三国时代,人们饮用的茶,已由生食 生煮及晒干收藏后羹饮蔬食,一变而成饼茶。
三国时期张揖《广雅》就有这样的记载:“荆 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这就是说人们 将采来的茶叶先作出成饼,晒干或者烘干,饮用 时碾末冲泡,加佐料调和作羹饮。《广雅》的这 段记载,是现在人们所能见到的有关茶的最早的 加工记载。
茶的起源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如 是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 农氏,闻于鲁周公。
《晏子春秋》是本记载 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宰相晏婴 生平事迹的史书,该书有一 段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婴 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饮, 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茶的起源发现与利用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尔雅》:“槚,苦茶。” 《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 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 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mào] 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饮, 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茶”字的起源
•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据 《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 就是茶。
•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其名,一曰茶, 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 荈(chuǎn)[原注:周公云:槚,苦荼."
茶文化的概念
•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 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