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名词解释【1】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摄距+长焦镜头;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

景深计算公式如下:H×D景深近界限=—————H+D-FH×D景深远界限=—————H-D-F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 F =镜头焦距【2】超焦距:又叫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超焦距随着光圈、焦距的变化而变化的。

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3】三原色、三补色:原色光:等量的红绿蓝色光相加就能产生白光,不等量则产生别的光。

补色光:两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

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

互为补色的规律是: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

每一种色光都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

每种原色光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种补色光则由两种原色光组成。

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即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红互为补色光。

【4】摄影曝光、构图:曝光:来自被摄物体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潜影。

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交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倒易失效。

倒易率:指同样的曝光量,可由多种光圈与速度的组合。

光圈开大一档,速度就增加一档,同样,反则反之。

而这时曝光量是不变的,这种光圈与快门速度坐等比例的变化,而曝光量保持不变的规律叫做倒易律。

天气情况强烈阳光薄云厚云阴天光圈F16 F11 F8 F5.6构图:将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合,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幅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造型元素:光线,色彩,影调,形状,线条。

构图的形成法则:画面稳定;画面空白;三九法;常见的摄影构图方法:三角型构图;S型构图;对角线型头图;对称性构图;框架构图。

摄影中的画幅:横幅:利于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宽广,能增添画面的静谧与稳定。

竖副:强化物体的高达与向上运动,能增添画面的活力与吸引力。

方副:工整,淳朴与轻松的感觉。

摄距:①带来景别的不一样。

②远景:擅长表现景物的气势。

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

③全景:擅长表现主体要被拍摄对象的全貌及所处的环境特点,有更明显的主体。

④中景:擅长变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⑤近景:突出表现被摄物体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

擅长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做细腻的刻画。

⑥特写:对被拍摄人物或景物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表现。

摄距主题环境远0 10全 3 7中 5 5进8 2特写10 0【5】镜头:广角: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

特点:景深大,视角大,透视感强,影像变形。

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

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90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0度以上。

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

标准:焦距长度和所摄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等的摄影镜头。

其视角一般为45°~50°。

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

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长焦: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

有长焦和超长焦镜头。

以135照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 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

特点:景深小,视角小,透视感弱,影像畸变小。

【6】相片影调:1、指照片上明暗变化的阶调,即照片上影像明暗过渡的变化情况。

2、指照片的基调。

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

黑白照分为: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占绝对优势;主要变现纯洁,平和,天真形象。

拍摄手法:以白色或浅色背景为主,被拍摄主体适合穿戴白色或浅色系服饰;中间调:黑白灰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拍摄手法:追求明暗过渡平稳,影像反差小,注意控制光照反差。

低调:以大面积黑色调为主,主要表现深沉,凝重,老练的形象。

手法:以黑灰背景为主,深色梦幻背景也可以。

人物应穿深色衣服。

其它饰物也应以深灰为主。

拍摄时一般使用侧光或侧逆光。

三、简答题:1.各类镜头成像特点标准镜头:焦距长度接近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10:20mm,135:50mm,120:75mm,技术相机:150mm、300mm。

亲切自然、易于操作、成像质量较高、滤镜效果好。

广角与超广角的镜头: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的镜头,135:30mm,70°,22mm,90°。

120:50mm,70°,40mm,90°。

技术相机:65mm。

景深大视角大透视感强影像畸变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景深小视角小透视感减弱影像畸变小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135,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约在6-16毫米之间的短焦距超广角摄影镜头。

180°——230°反射式望远镜头:是另一种超望远镜头的设计,利用反射镜面来构成影像。

一档光圈、聚焦不扁变焦镜头: 手动、自动变焦范围,20-40mm,广角变焦。

35-70mm,标准变焦。

70-210mm,中远变焦。

200-400mm,远摄变焦。

变焦倍率。

特殊镜头a 巨像镜头专用型通用性透视调整镜头: 建筑物拍摄移轴柔焦镜头: 软焦点柔光双重影像变焦距附加镜: 远摄广角巨像2.光圈快门各自作用光圈:也叫相对口径。

光圈系数,简称f系数,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可用2的n次方来计算两档光圈进光照度的倍率关系。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光圈的作用:调节进光照度控制景深大小,与景深成反比。

影像成像质量快门的作用:控制进光时间影响成像清晰度3.最大景深最小景深如何取得获取最小景深:使用最大光圈。

光线太亮,如果用最大光圈配合最快快门仍然过度,可以改用灰色滤片,用片速低一点的胶片;缩短摄距;用长焦距镜头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镜头获取最大景深:缩小光圈。

如果光线太暗,无法使用最慢的快门时,用三脚架,或者换用片速高一点的胶卷,室内拍摄可以增强照明;增大摄距;换用短焦距镜头。

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4.传统布光,五灯布光法,V型布光法五灯布光法:主光:造型辅助光(副光):明暗对比层次变化轮廓光:轮廓分离背景光:照亮背景画面基调修饰光:局部调节完善美化V字形布光:简便灵活效率高普遍采用两盏灯分别放在机位左右两侧45度位置照射人物光比一般是1:1形成大平光,地面增加一盏灯。

从正面照射人物,像V字人物脸部的皱纹被脖子上的阴影被消除,眼睛明亮晶莹双人合影,两人身体间的暗影得到消除,干净明快5.相机的分类以记录、存储材料分:胶片、数码以聚焦、曝光的方式分:手动、自动以取景方式分:旁轴平视、双镜头反光、单镜头反光以胶片尺寸分: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大幅照相机、APS相机、微型相机等。

135照相机使用35mm 胶片,其所拍摄的标准画幅为24mm X 36mm,一般每个胶卷可拍照36张或24张。

6.什么是焦距,焦距的变化会带来视觉上的哪些变化?焦距: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1、焦距与视角成反比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3、焦距与透视成反比相同条件下:焦距越长,景深越浅,虚化效果越好。

焦距越短,景深越深,相片上可视清晰范围越大。

焦距视角局部景深长小小(特写)小短大大(全景)大四、读图题(1)构图特点:将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合,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幅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造型元素:光线,色彩,影调,形状,线条。

构图的形成法则:画面稳定;画面空白;三九法;常见的摄影构图方法:三角型构图;S型构图;对角线型头图;对称性构图;框架构图。

摄影中的画幅:横幅:利于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宽广,能增添画面的静谧与稳定。

竖副:强化物体的高达与向上运动,能增添画面的活力与吸引力。

方副:工整,淳朴与轻松的感觉。

摄距:⑦带来景别的不一样。

⑧远景:擅长表现景物的气势。

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

⑨全景:擅长表现主体要被拍摄对象的全貌及所处的环境特点,有更明显的主体。

⑩中景:擅长变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11近景:突出表现被摄物体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

擅长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做细腻的刻画。

12特写:对被拍摄人物或景物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表现。

摄距主题环境远0 10全 3 7中 5 5进8 2特写10 03、影调:指照片的基调。

黑白摄影中的基调称为“影调”。

黑白照分为: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占绝对优势;主要变现纯洁,平和,天真形象。

拍摄手法:以白色或浅色背景为主,被拍摄主体适合穿戴白色或浅色系服饰;中间调:黑白灰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拍摄手法:追求明暗过渡平稳,影像反差小,注意控制光照反差。

低调:以大面积黑色调为主,主要表现深沉,凝重,老练的形象。

手法:以黑灰背景为主,深色梦幻背景也可以。

人物应穿深色衣服。

其它饰物也应以深灰为主。

拍摄时一般使用侧光或侧逆光。

有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但题材内容受限制,立体感较差。

高调要有少量黑色,主体光比小,调要有少量白色主体光比大。

高调要增加一档曝光,低调要降低一档曝光。

暖调:影像主要由暖色调组成画面调子。

如:红、黄、橙等色。

方法:①拍摄时闪光灯前边加黄或橙色滤色片。

②用石英灯或钨丝灯拍摄。

③反转负冲即可。

(反转片拍摄,负片药液显影)④在镜头前加暖色滤镜片。

⑤用大面积暖色构成画面。

用低色温拍摄高色温的东西。

白平衡即色温。

冷调:即青蓝紫及含有青蓝紫成分色彩的成为冷色,与暖调相反。

方法:1.在摄影镜头前加蓝色滤镜片。

2.在拍摄时,闪光灯之前加蓝、青的滤色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