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课件(共39张ppt)【优秀课件】

高三语文总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课件(共39张ppt)【优秀课件】

1.概括式转述
(原文)具体的表述→(选项)抽象的概括 判断:①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②由抽取的关键词重组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和作者的意图, 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 例1 [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A项]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
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8)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涵、 外延。 例7 [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题B项]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
× 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原文]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 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 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 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 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 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 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二)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1.常见设误手法
删(删减)
删除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 能是内容的扩大或缩小,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添(添加)
添加定语、状语、中心语或其他词语,造成概念偷换或文意曲 解。
调(调换)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改变句意;调换表述的对象 、时间,造成时态混乱等现象。
改(改变) 改变说法,似是而非,干扰判断。
漏(遗漏)
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暗中漏掉了重要信息,具有较大迷惑性 。
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凑在一起造成错误。
2.常见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 (2)张冠李戴
此事物(特点/状态/观点/信息)彼事物(特点/状态/观 点/信息)
具体表现
②混淆肯定与否定
× 例5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第2题D项]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
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肯,定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否定 [原文]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 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 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 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 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 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②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选项中的具体材料是否能证明原文 中的观点和结论。
例2 [2018·天津卷第7题]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
D 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级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 训练,提高水平。→人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人的能动性)
[原文]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 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 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2.具体式转述
(原文)抽象的观点→(选项)具体的表述 判断:①选项本身的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
3.同义变式转述 不同的语言形式重新表述原文语句内容。换一个说法
判断:转述的句子与原文是否“同义”。 ①对摘抄原文较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 ②对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
选项,不能轻易否定。
√ 例3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A项]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
生活处处皆用心
恒心
论述类解题方法
考眼力,找不同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读——审——找——比
一、识陷阱 比对定答
(常见于第1、2道选择题)
(一)转述方式 (二)常见设误手法和命题陷阱 (三)运用对比,化繁为简
(一)转述方式
常用转述方式: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③条件关系不当。条件关系:充分、必要、充要。
充分条件
× 例6 [2014·安徽卷第3题D项] 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
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才能) 必要条件
[原文]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
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3)夸大其词 作用、效果、用途等 (4)无中生有 (5)曲解文意 (6)混淆时态 混淆已然和未然 (7)混淆关系 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 (8)偷换概念
(7)混淆关系
关系混淆是指选项表述的语意或语句关系与原文不符,较常见的有:因
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
①因果关系不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强加因果,二是因果颠倒。在
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
√ × 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例4 [2017·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D项]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
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原文]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 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原文]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 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 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 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 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人本该主宰信息、科技,却对其产生依赖,最终可能将被它们奴役
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原文]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 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 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 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