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咕咚来了》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的⑴朗诵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⑵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⑶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⑴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⑴(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心爱的小动物。
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⑵板书课习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⑴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⑵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
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他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局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⑶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
要做到正确流利。
⑷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⑸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心得:(15’)(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⑴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答复,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⑵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馈一样吗?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⑵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⑴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馈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答复板书∶逃跑、拦住)⑵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胆怯)⑶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胆怯,所以跑得特别快。
)指导朗诵。
⑷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胆怯,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恐的样子来。
自由读,指名读。
⑸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⑹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诵课文。
⑺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分明。
(四)、第四自然段。
⑴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终究,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⑵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⑶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尽管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⑷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⑸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开展语言:(5’)⑴朗诵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分明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归纳板书:不对、对。
⑵你喜爱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⑴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⑵认识新偏旁:四点底。
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⑶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⑷组词:热闹、炽热、酷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⑸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他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他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⑹咕咚来了小兔图小猴图——逃跑动物们大象图——拦住篇二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他人说是不行的。
”道理。
★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恐失措”和狮子“从容、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他人说是不行的。
”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⑴出示课习题,学生齐读⑵复习字词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说明: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稳固。
二、学习课文2—4节⑴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课件出示: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答复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说明: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接,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⑵指导学生朗诵课文(1)要求:轻声朗诵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诵。
(4)给录像配音说明:句子的朗诵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胆怯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诵,就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达**,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⑶理解课文,指导朗诵(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胆怯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诵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诵第二节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说明: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诵三、四小节⑶学习、理解“热闹”(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局面(2)学习生字“热”①读准翘舌音②与“熟”比较(3)学习生字“闹”①学生想好规定记住“闹”的字形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说明:通过认真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分辨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
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①说说平常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局面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说明: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详细。
三、学习课文5—7节⑴学习第五节(1)小组自学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3)分角色朗诵说明: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实验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⑵学习⑹7节(1)课件出示插图,老师引读⑹7节(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习题(课习题中为什么用引号?)⑶悟道(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说明: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心田感受的时机,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⑷小结全文四、写字指导:热⑴课件演示“热”的笔顺⑵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五、拓展浏览,布置作业⑴出示《急性子的兔子》⑵布置作业要求:(1)借助拼音,把漫笔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说明:为学生提供新的浏览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稳固生字,既增加了浏览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开展空间,培养浏览兴趣。
六、总结归纳板书设计“咕咚”来了兔子拔腿就跑小猴子跟着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狮子拦问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他人说是不行的。
篇三教学目的★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他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他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解习题: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习题。
发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⑴自由朗诵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学习反应(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逃命正巧熟了热闹大伙儿吓坏了跟着跑说一说(1)自由读。
(2)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