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恢复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恢复
交
面派行为”;
往
另一方面,同伴是儿童进行社会比较的对象。
消
由于同伴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儿童往往感觉
极
不到自己的进步,这类往往比较影响儿童的自我卑心理产生
响
的因素之一。例如:有些儿童会做出一些不适当
的行为如打架、摔东西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自豪感或 自卑感
自我控制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 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 益等 追求名誉与地位,与他人 竞争,争取得他人的好感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 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 力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的形式结构: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自我情感体验:自尊感 --自我调控:自我控制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当婴儿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开始 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 主体。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或是他人对自己的称 呼来称呼自己。
宝宝要吃葡萄; 嘟嘟吃葡萄。。。
认识,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自我概念形成的前提条件 (1)社会互动 (2)社会认知发展水平 (3)社会比较能力 (4)观点采择能力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1)社会互动 在社会交往中,儿童通过他人的评价逐渐认识 自己,自我概念不断发展 a对自己呈现给他人的形象的想象; b对他人关于自己的评价的想象; c自我情感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小结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顺序 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 •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特点)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作业
P71,1
思考
树立
树立
正确
正确
的自
的自
我意
我意
识有
识有 什么
什么
重要
重要
性?
性?
识到自己是独立于其他的客体而存在的。 2、婴儿在十四五个月时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
9/26/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 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 我感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个体的客观自我包含三个要素: 1、物质的客我 2、社会的客我 3、精神的客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二、自我发展的理论主要学派
强调自我在心理结构中的地 位及自我与欲望的关系
强调现象学取向,主张根据 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
世界来理解个体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自我的结构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资料】:表3-2 自我的内涵
自我 物质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心理的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情感 体验
对自己身体、外貌、 自豪感或 衣着、风度、家属、 自卑感 所有物等的认识
对自己在团体中的 名望、地位、自己 拥有的亲友及经济 条件等认识
自豪感或 自卑感
对自己的智力、性 格、气质、兴趣等 特点的认识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2、两重性
主观的“我” 体验、思考和认
识世界的主体
客观的“我” 被思考和被反
映的对象
个体的主观自我的两个基本特征: 1、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 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 感和认知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2、跨时 间、空间的“稳定的同一感”,即知道 自己是长期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 身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3.心理自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即胜利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 衣着装束、言谈举止、家庭环境、家庭成员 即所有物的认识和评价。
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 权利、义务、责任等,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 地位、声望和价值等的认识和评价。
即精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智力、情感 与人格特征以及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 仰等的认识和评价。
影
念的形成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响
此外,教师也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潜在影
响。P60.刘晓晔的研究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方面,由于对儿童评价没有形成统一的标
准,因而个体的自我评价及行为反应会无所适从,
社
表现为自我的不确定性,其突出表现就是他们在
会
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表现出迥然不同的“两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对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被称为“重
要他人”;
重
学前儿童的重要他人主要是家长;
要
研究也表明,教师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也
他
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认可度高的儿童在
人
认知、同伴接受、教师接受等领域方面的自我概
念要高于教师认可度低的儿童。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3)社会比较能力 社会比较能力是指个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观点
与他人的观点、自我的特征与他人的特征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的能力。
社会比较最早出现在3-6岁; 儿童的社会比较,最早时仅仅局限于身体和外 部行为的比较而后逐步转向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 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比较
单元10 学前儿童气质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多维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2.情
1.知 3.意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知】
知:即自我认识,属于自我认知的成分 。主要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 态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 形象、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情】
情,即自我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 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 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耻感、自豪感 、自卑感、内疚感、自我欣赏等。自尊感影响 到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两个方面。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意】
意,即自我调控,属于自我的意志 成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 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 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自我的结构
多维度、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物质自我
2.社会自我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 儿童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完成
从表象到抽象的概括。
我是漂亮的小
公主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顺序
主体 的我
自我认识
自我命名
自我评价
客体 的我
0~1岁
1~2岁
2~3岁
儿童主体我的产生
即把自身和物体分 开,把自己和他人 分开
言语发生阶段,语言 的掌握促进了儿童自 我的形成。逐渐用“ 我”来代替第三人称
的称呼。
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 力和思维能力,开始逐 步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 较,即产生了自我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资料】:表3-3 0~2岁儿童自我的发展
年龄 0~3个月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自我教育的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二、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与教育 三、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1、定义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力(包括认知 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 看法和知识,以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它 所表达的是人们关于自己身心特点的主观
(4)观点采择能力 个体的观点采择能力是指个体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脱
图:幼儿对玩具等 物品的占有感常会 引发一些冲突,但 这也是孩子自我概 念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2)社会发展认知水平 社会发展认知水平是决定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条 件之一。
最初,常常将自我、身体、心理混淆起来 学前儿童的自我也非常简单,他们体验到的事物 非好即坏,容易把自己的冲动与他所处的文化相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从主要反映生理方面 的内容开始涉及自己与父母、同伴的关系,并逐渐形 成与学校有关的自我概念和学业自我概念。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
9/26/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点红实验
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什么时候?
9/26/2020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一、 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
点红实验的结论: 1、心理学上认为动物所拥有的自我意识即意
第四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特点)
1.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观察的、具体的、有明 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2.儿童的自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 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其 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 同时儿童又在不断的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 4.儿童的自我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他们区分外部自 我与内部自我的能力增强,逐渐能够比较实际的判断社会交往情 境,并据此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