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国内近年来使用问卷式A型行为调查表 进行临床研究也初步说明,我国冠心病人 的A型行为也明显高于正常人。
(2)人格特点 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神经 质、过分的担忧和疑病、在社会上更具独 立性和对别人的怀疑性、以及有内部紧张 性等人格特点似乎与冠心病有关,但仍不 能因此而认为存在着冠心病特征性性格。 国内有关冠心病的人格特征研究尚不多。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学 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科心身 疾病之一。大量研究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 许多生物、行为和社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缺少活动、A型 行为类型、社会关系不协调和焦虑抑郁等多种所 谓的冠心病危险因子(risk factors)。这其中有的是 心理社会应激因素或行为因素;有的虽不属于心 理或行为的范畴,但仍间接地受心理社会因素的 支配或与之有一定的联系。
西方协作组研究计划(WCGSP)在60年代 对3000多名中年健康男性雇员进行了近十年的追 踪观察。结果发现A型行为者在整个观察期间冠 心病总发生率以及各种临床症状包括心肌梗塞、 心绞痛等的出现率二倍于B型行为者。这一研究 说明,A型行为类型不是冠心病发病后出现的行 为改变,而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促进因素,故有 人将A型行为类型称为“冠心病个性”(coronaryprone individuals)。世界心肺和血液研究协会 (NHLBI)也于1978年确认A型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的 冠心病危险因素。
二、常见心身疾病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早确立的心身疾病。大 多数高血压患者中找不出明确的器质性 病因,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 血压)。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并 发症多,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 因素。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在高血压发 病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血压 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因 素如亲人死亡、环境变化等常被认为是冠 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外许多回顾性调 查显示,心肌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前的6个月 内,其生活事件明显增多。国内邹之光等 调查也发现,心肌梗塞前的6个月内病人生 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
(2)不良行为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发病率与高 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大量吸 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而大量调查和实验 研究结果证明,这些不良行为因素又直接 或间接地受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是医学心理学 很关注的问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能确定高 血压的特异性人格特征。有报告高血压病人具有 趋向好斗和过分谨慎、急躁易怒、好奇任性、要 求过高过急、敌意、好斗、A型行为等特点。 • 此外,不少研究认为焦虑情绪反应和心理矛 盾的压抑,即抑制性敌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心 理原因(Buell JC)。
3、高血压的心理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对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是临床最有 效最常用的方法,既可减轻症状,又可明显降低 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但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 带来的经济和精神的负担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服 药。尤其对占高血压80%的轻型高血压(舒张压 12-13.9kpa)患者,药物治疗末见有多少益处。 从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报导行为干预有降 压作用,发展至今,心理行为治疗已被做为临界 高血压或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治疗高血压的 基础疗法之一。
2、电生理学技术 生理多导记录仪 脑诱发电位仪
3、分子生物学技术 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述特定的心理功 能、生理功能和特定的DNA结构的关系。
四、心身疾病的诊治 (一)诊断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心理行为检查 4、心理生理学检查
(二)治疗 1、心理治疗 需遵循接受、支持和保证三项基本原则。 2、药物治疗
2、高血压的心理生物学机制问题 一般认为,在高血压发生中,遗传因素与心 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Lawler JE以父代有一方 是高血压的子代鼠做实验,这些子代鼠都有高血 压素质,表现为边界型高血压。经过15周的环境 紧张剌激,该子代鼠均发展为严重高血压,较之 对照组有较显著的差异。10周后,这种诱发的高 血压仍然存在。他认为没有高血压素质的个体之 所以对紧张剌激不起反应,是由于心理剌激在开 始时反应性地使血压升高,但很快能为动物所适 应。
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一)致病因素 1、心理动力理论 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 起特定的心身疾病,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 是导致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
2、心理生理理论 侧重于研究心理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 制作用于何种状态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 的发生。以坎农的情绪生理学说和巴甫洛 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为基础,采用 严格的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中 的作用。
(5)其它非药物疗法 减轻体重、限盐、 戒烟和控制饮酒是降压的有效措施,可以 通过行为矫正疗法加以解决。美国的一个 群体研究结果指出,控制体重可使黑人高 血压的发病率下降25%,每人下降48 %,减轻体重适用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 肥胖者效果最明显。其他如重度饮酒者、 吸烟者、嗜咸食者,也应予以说服和娇正。
第二节
一、心身疾病的分类
常见的心身疾病
(1)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 (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血管舒缩性鼻炎等。 (3)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神经性厌食、结肠激惹综合征、神 经性呕吐等。 (4)内分泌系统:肥胖症、糖尿病、甲亢等。 (5)运动系统:口吃、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痛觉过敏等。 (7)泌尿生殖系统: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痛经等。 (8)皮肤: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斑秃、酒糟鼻。 (9)其它: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高血压 在国外常选用收缩压、舒张压或者脉博波 速度等作为反馈信息。病人一般接受住院 治疗,但也有在家进行的活动。国内常用 肌电或皮肤温度等间接信息反馈做降压治 疗。陈晓民等对Ⅰ-Ⅱ期39例原发性高血 压病人作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生物反馈 似乎优于放松训练。
(3)运动疗法 多数研究指出,耐力性运 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 轻型高血压特别是缺乏运动的患者,可通 过耐力性运动训练如快走、跑步、骑自行 车、游泳、滑雪等既达到降压又可减肥和 减少心脏并发症的作用。有人还指出运动 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粥样斑块 形成。但患有中、重型高血压者应避免竞 争性体育项目。
(4)气功疗法 高血压患者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 是:心静、体松、气和、动静结合、辨证施功, 循序渐进。关键在于认真坚持,每天1-2次,每 次按程序锻炼30分钟。根据全国各地气功防治高 血压30余年疗效观,气功疗法具有降压,稳定 疗效,减少用药,改善症状以及减少并发症,改 善预后的良好效果。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对20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长期前瞻性对照研 究发现,气功组在随访各阶段(5年、10年、15 年、20年),降压总有效率稳定在85-90.2%, 显效率达48-62.8%,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王宗行)。
专题六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1、躯体疾病:自 然 因 素 2、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 3、心理疾病:心理社会因素 4、身心疾病:生 理 因 素 生理 生理 心理 心理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 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具有明显的生 理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类躯体性疾病。 由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应激常常能 导致心身疾病。
从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紧 张度的因素都能导致血压的变化。具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 人处于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时,人的大脑皮质与边缘 系统功能失调,通过植物神经及内分泌途径使全身细小动 脉痉挛,血压升高。Whitehead和Wood等人研究发现, 恐惧、焦虑时,肾上腺素分泌相对增加,于是心输出量增 加而使收缩压明显上升,伴皮肤和肌电值增高;愤怒和敌 意时,则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皮肤电阻和电位也是增高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去甲肾上 腺素浓度升高,于是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舒张压明显上 升;如有敌意情绪而强制阻抑,血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 腺素水平则明显增高。因此把被压抑的敌视情绪看作是导 致高血压的重要心理因素。其生理机制被认为是大脑皮质、 丘脑下部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激活现象。开始时是精神紧 张状态下的阵发性血压升高,一旦心理社会紧张剌激或情 绪刺激被解除,影响血压的各项生理变化都很快自动恢复 正常。但是,如果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强烈、持久, 就会使神经、体液、内发泌等的血压调节机制遭到破坏而 导致数月乃至数年的血压反复波动,最终形成持续的高血 压。
(1)行为类型 Friedman M等(1959)把人的行为特征 分为A、B两型。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 pattern)的特点是好胜心强、雄心勃勃、努 力工作而又急躁易怒,,即具有时间紧迫感 (time-urgency)和竞争敌对倾向(hostilily)等 特征。相反,心地坦荡、不争强好胜、从 容不迫的行为特征属于B型行为类型。
3、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因素刺 激引发了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表 现为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
4、性格与心身疾病 A型性格: B型性格: C型性格:
5、情绪与心身疾病 情绪作为媒介使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器 官功能。持续的负性情绪可导致大脑结构 器质性改变。 6、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 7、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
分类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3级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130 131-139 140-159 160-179 ≥180 ≥140 舒张压mmHg < 80 <85 86-89 90-99 100-109 ≥110 <90
1、心理社会因素与高血压病因学 (1)社会和环境应激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发病 率高于农村, 如1980年全国抽样普查城市与农村 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23%和3.47%。发达国家 高血压高于发展中国家,如美国高血压发病率18 %,明显高于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围 困在列宁格勒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 战前4%上升到64%。使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例如让描或白鼠在取食时都遭受电击(或需经过 一场撕打而造成应激状态),那么动物可因此患 上高血压。这些事实证明,社会心理压力与高血 压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