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见《自学听讲》P×)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①、②的多样性。
2.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既是④,又是⑤。
2.世界文化是由⑥共同构成的。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⑦和⑧。
4.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⑨和⑩,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必然要求。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正确的态度:。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等。
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互联网具有的特点。
(2)手机短信不仅具有,还具有,让人回味无穷。
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有利于的传播和的发展。
2.有利于使传入中国,促进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③庆祝民族节日④民族的⑤世界的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⑦文化个性⑧特征⑨共性⑩普遍规律基本特征重要动力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不能混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几种错误观点:消除文化差异;文化有优劣之分;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趋同。
不能错用:准确把握“认同”“尊重”后面的搭配词,不可错配。
时政链接:“一带一路”倡议、“孔子学院”。
严格区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不能忽视:注意文化交流的意义有两个角度。
1对关系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1个态度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2个表现形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3个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3种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1)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来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因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同时,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3)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
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分开来。
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该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的,决不能仅仅理解为由某一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3)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会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它会使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具有了现实的必要性。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这告诉我们( )。
①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中国吉祥文化走向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利,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表述不正确。
D(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
已有200多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交融B.①④C.②③D.③④中国的新词出现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不,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类文明进步,排除②;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
答案B(见《自学听讲》P×)文化的多样性(2017年全国Ⅲ卷,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B.①③C.②④D.③④①②符合题意,我国的红军长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也充分反映了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④错误,文化的内涵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确定的,革命文化的答案A教材讲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本题是结合具体材料进行考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教材不一致。
第一,对于教材知识,要深刻理解其含义,把握其实质,考生要提高理解能力,这样在解答新情景、新问题时能增强变通性,从而提高解题水平。
第二,考生要培养综合能力,打破教材体系束缚,思考教材中哪些知识可以联系在一起,尝试对散现于教材不同板块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培养自身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对增强复习效果、提升应试能力大有益处。
举例2017年3月28日,李克强在奥克兰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督雷迪时强调,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的,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
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③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B.①③C.②④D.③④①否认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应具有多样性,民,要求我们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
选C。
(2014年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让它们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
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待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反对让它们顺其自然地被历史淘汰的观点,因为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符合题意;A观点中“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不符合文化多样性的特点;B、D观点错误。
C本题的一大特点是在设计试题时,开始重视对教材辅文知识的考查。
本题涉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材正文没有阐述,只在《相关链接》中作了简单介绍,是对教材“文化遗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块内容考生往往不够重视。
面对这样的新材料新情景,如果考生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往往解答不好题目。
高考试题中难度比较大的选择题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是题干知识新、情景新、材料新,题干材料难以理解,二是对题肢或选项观点的表述不是直接明了的。
为此,要正确解答试题,必须依照题目指向要求,首先要搞清楚试题考查的是哪一模块的知识,如主要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其次在明确某一具体模块知识的基础上,对题肢或选项观点进行甄别,搞清楚具体知识原理;最后,带着明确了的知识或原理一一分析材料,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举例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
这里是华,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
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相互融合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似的历史传统B.①③C.②④D.③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是因为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各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仍保留着各自的特色,③表述错误;各国文化发展的历史,④错误。
A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真题赏析(2018年全国Ⅰ卷,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B.①③C.②④D.③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这一知识点。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获得较高关注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提,③④表述正确。